北約峯會:壓力之下的成果掩蓋不住裂痕

7月13日電為期兩天的北約峰會12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落幕。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不斷施壓之下,會議就成員國責任分擔和軍事建設等議題達成妥協。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峰會的結果表明,歐洲在安全防務上仍然離不開美國,只能屈從於美國的壓力。但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度也引發歐洲不滿,導致雙方裂痕加深。

北约峰会:压力之下的成果掩盖不住裂痕

7月11日,北約領導人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出席北約峰會開幕式。(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峰會取得成果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1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北約29國領導人就加強北約威懾和防禦、打擊恐怖主義以及成員國責任分擔等議題達成了一致。

北約領導人做出了提升北約戰備水平和能力的系列決定,其中包括批准了一項被稱為“四個30”的戰備倡議,即在2020年前確保北約擁有能在30天或更短時間內部署30個機械化營、30個空軍中隊和30艘作戰艦艇的能力,以及決定在美國和德國增設司令部。

在反恐方面,北約將加強在阿富汗、伊拉克、約旦、突尼斯的軍事培訓能力建設。北約從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國的行動中吸取教訓,認識到“預防”勝於“干預”。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需要培訓當地力量,使他們能夠打擊恐怖主義並穩定自己的國家。

北约峰会:压力之下的成果掩盖不住裂痕

7月1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中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右)在北約峰會開幕式上握手。(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關於責任分擔議題,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領導人認為成員國之間沒有公平分擔責任,各國同意在國防預算、軍事實力建設和對北約行動貢獻三方面做出努力。他說,今年將有8個北約國家達到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標準,大部分成員國計劃在2024年前軍費達標。

壓力下的妥協

北約在11日發佈了“關於跨大西洋安全與團結的布魯塞爾宣言”,強調美歐跨大西洋聯盟牢不可破。這使得本次峰會避免了像之前七國集團峰會時那樣的失和場面。然而從會議的過程來看,北約盟國遠沒有達到這份宣言所宣稱的“團結”。

此次峰會之前及期間,特朗普大肆攻擊北約盟友,批評德國及其他歐洲盟友國防開支過低,對美國不公平;猛烈抨擊德國支持俄羅斯“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受制於俄羅斯能源;指責歐洲對美存在鉅額貿易順差並對美商品設置貿易壁壘。

據報道,特朗普在軍費問題上提出的要求之高令與會的歐洲領導人感到震驚,他還在峰會臨近結束時對峰會成果表示不滿,從而迫使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就這一問題召開臨時緊急會議。特朗普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暗示,各國在他的壓力下妥協,最終同意提高軍費。

北约峰会:压力之下的成果掩盖不住裂痕

7月1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分析人士指出,峰會結果表明,在特朗普持續不斷的施壓下,北約其他成員國不得不對美國做出退讓。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中心高級研究員朱迪·登普西認為,北約此次之所以能夠避免分裂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歐洲盟友還不能保護自己。

美國蘭德公司高級政治學家斯蒂芬·弗拉納根也說,各國雖在關稅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但加拿大和歐盟各國並不認為它們和美國的長期經濟競爭和北約29國的集體防務問題有什麼關聯。

盟友裂痕凸顯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北約盟國在美國壓力下最終選擇了妥協,但美國罔顧盟友利益的做法已經使跨大西洋同盟關係遭遇打擊。

美國蓋洛普諮詢公司近日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去年北約國家對美國領導力的認可度明顯下滑。分析稱,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不斷動搖美國和盟國合作關係的基礎,並在軍費開支、經貿等問題上對它們大加撻伐,這些都導致美國的“人氣”迅速下滑。

許多歐洲專家也對特朗普的態度和他對歐洲盟友的看法提出批評。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諮詢委員會主席弗朗索瓦·埃斯堡指出,特朗普對北約的看法和他對外交、經貿問題的看法一樣,偏愛雙邊溝通,充滿交易性。

歐洲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研究主任傑里米·夏皮羅認為,特朗普根本無意解決北約的軍費分擔問題,而是想利用歐洲人因沒有付足軍費而產生的負疚感,以及歐洲對美國不再提供安全保護的恐慌,來獲取他真正在乎的讓步——美國的貿易赤字。他還提出,歐洲應專注於發展真正獨立的防禦能力,這種能力將使歐洲人能夠平等地與特朗普和未來的美國總統談判。

不過,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安東尼·科德斯曼認為,未來歐盟與北約的關係最有可能的情景是,歐盟防務建設能夠取得進展,但是有限的,歐盟仍無法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歐洲仍要依靠美國和北約提供安全保障。(綜合新華社記者周珺、鄭江華、朱東陽、劉晨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