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道、理、周易,是哲學範疇的理論學說。

我們知道,“周易”講的就是自然規律的一種學說。周:周天,週而復始,宇宙循環;易:改變,轉換。周易:變而不變,宇宙沿著宇宙規律運行,不可改變自然規律的。

然而《周易》裡沒有提出宇宙的起源。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探討宇宙的起源是太極。 “太極"一詞是北宋易學家、理學鼻祖周敦頤提出的。他說宇宙萬物都是太極化生的,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象。

周敦頤生於湖南衡陽,後定居於涪陵江東。周敦頤從小跟隨其舅父長大,天資聰慧,博學儒釋道,對易學有很深的造詣。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周敦頤將易理傳授於程顥、程頤兄弟二人,而後程顥、程頤兄弟,奠定了程朱理學,影響後世。

(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易學大師程頤貶謫涪州。程頤在涪陵時在弟子涪陵人譙定幫助下,居北巖潛心研習《周易》,完成《伊川易傳》,堅持帶領弟子譙定在普淨禪院講學授徒。當時被貶謫為涪州別駕的山谷涪翁黃庭堅在北巖與程頤交流交往時,將講學堂題名為“鉤深堂”。譙定在程朱理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涪陵學派”的產生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弟子尹焞在程頤離開涪陵二十多年後,居北巖繼續專注學問、設堂講學。)

程顥、程頤在太極學說的基礎上,認為宇宙的原始形態是“理”,由理即無極而生太極,太極有陰陽兩儀,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陰即有陽,有靜即有動,獨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不停轉化,五行陰陽相生相剋,生生不息。理、無極、太極、五行等理論,程頤在流放涪陵時作《伊川易傳》時就完成了理學體系。

老子說,宇宙起源於道 ,這裡的道和理都是說自然規律。講道理就是尊重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就是傷天理。

關於後世傳承的程朱理學,其徒孫朱熹集各家之大成,使理學成為統治階級儒家思想。應該說,朱熹走偏了,一部總結自然規律的哲學,被統治階級成功借用,綱常倫理道德原來不是那個味。

至今,在涪陵城區北岸,仍有點易洞周易園遺址,歷代名家流連於此,有詩為證:

  • 隔江定佳處,放艇得幽尋

  • 直上雲根徑,盡行霜葉林

  • 惜人非避世,此地可鉤深

  • 何物能薰染,幽禽亦好音

所以說,“太極學說”起源於涪陵並傳承後世。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太極”理學起源於涪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