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達林業收購標的淨利潤率遠高多家同行

手握大量現金的升達林業(002259,SZ),投資併購瞄上了跨境電商企業杭州全之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之脈)。公司此前宣佈,與全之脈簽訂增資擴股協議,擬以不超過7.8億元獲取後者不超過19.5%的股權。

淨利潤率遠高於同行

剝離林業板塊後,升達林業獲得大量現金。除繼續發展目前的LNG業務外,升達林業也希望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今年以來,其投資標的涉及安防和跨境電商領域的兩家企業。

“目前我們的戰略是希望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但並不侷限於行業。”升達林業相關人士曾對記者稱。

目前,升達林業正在籌劃收購跨境出口電商平臺全之脈。資料顯示,全之脈成立於2008年10月,主要是將國內服飾、鞋帽、家居用品等通過自營網站及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給海外客戶。截至2017年末,全之脈總資產為20.14億元,淨資產為16.78億元。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30億元,淨利潤為1.89億元(未經審計);今年1~3月,公司實現營收6.11億元,淨利潤為6804.85萬元(未經審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競爭對手,全之脈的淨利潤率明顯更高——2017年全之脈的淨利潤率達10.9%。而跨境通旗下環球易購2017年實現營收114億元,淨利潤為7.14億元,淨利潤率為6.26%。與全之脈估值接近的傲基電商,2017年營收為37.29億元,淨利潤為2.36億元,淨利潤率僅為6.32%。有棵樹(836586,OC)去年營收為23.48億元,淨利潤為1.67億元,淨利潤率為7.12%。安克創新(839473,OC)去年營收為39.12億元,淨利潤為3.56億元,淨利潤率為9.11%。

安克創新在跨境出口電商領域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公司主要從事智能移動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包括耳機、音響、掃地機器人等,去年安克創新研發支出達1.93億元。

“應該不至於高出同行很多。”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在該人士看來,全之脈在行業內做得難言優秀。其以全之脈電商網站的訪問流量為例。Alexa中國的網站流量全球綜合排名顯示,全之脈的電商官網在全球排名11667位。“一般做得比較好的跨境出口電商網站流量排名都在300、400位。”其稱,做跨境電商網站卻沒有流量、沒人去訪問,業務能很好嗎?

對於全之脈淨利潤率高於同行,升達林業相關人士稱:“這屬於全之脈本身的經營戰略問題,公司不清楚原因,無法回答。”

標的曾存股權代持?

此前,全之脈曾多次欲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但均失敗。

2016年8月,凱瑞德(002072,SZ)宣佈,擬收購全之脈100%股權,但隨後交易告吹。2016年12月,新華錦(600735,SH)與全之脈接觸後,也準備收購其100%股權,並選定相關中介機構進場盡調,但2017年5月該重組事宜終止。

“賣身”上市公司屢屢失敗背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然人張曄曾與全之脈及其董事、總經理何淵存在股權轉讓糾紛。2017年3月張曄就此向法院起訴。

相關法律文書顯示,張曄訴稱,2016年12月全之脈召開股東大會,在其不知情,也沒有委託他人參加會議的情形下,形成股東會決議,偽造張曄在決議上簽字,並偽造張曄與何淵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張曄將所持的全之脈1.29%股權以1元價格轉給何淵。張曄認為,此舉非法剝奪了其在全之脈的股東資格,要求法院判決上述股權轉讓協議無效。

就此,全之脈、何淵辯稱,張曄並不是全之脈的真實股東,張曄從未享受過全之脈的股東權利,也從未履行過股東義務,僅為掛名股東。而對於張曄是不是全之脈真實股東問題,法院以不在審理範圍為由不予評判。

此外,全之脈實控人蔣榮還曾陷入民間借貸糾紛。2014年底至2015年2月期間,蔣榮兩次對外借款,借款金額在千萬元級別,但後來與出借款人發生糾紛。雖蔣榮不服判決,但法院二審、再審都維持原判,要求蔣榮按照年利率24%支付相關借款。

7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全之脈工商登記所留電話,但該電話已關機。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