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台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今日,斥資7.5億、耗時6年打造的華語第一奇幻硬片《阿修羅》正式登陸院線,未滿一天斬獲2100多萬票房,表現著實搶眼。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線票務平臺貓眼對該片的評分僅為4.9分,引發了片方的強烈不滿。

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臺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出品方大地時代文化傳播一名工作人員,在朋友圈中炮轟貓眼,說道貓眼在利益驅動下顛倒黑白,混淆視聽,愚弄觀眾,中國電影市場被其惡意操縱。片方的指責雖無切實證據,卻也非空穴來風。

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臺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工作人員朋友圈圖)

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臺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豆瓣影評圖)

近年來,貓眼在行業內的口碑確實欠佳,尤其是操縱評分的行為,前段時間還被《北京商報》點名批評。然而,《北京商報》的點名批評並未讓貓眼有所收斂。今年上影節期間,貓眼操縱評分的鬧劇再度上演,只是這次的對象換成了最近大火的《我不是藥神》。

作為時隔18年後再度評分突破9分的現象級影片,《我不是藥神》堪與《霸王別姬》這樣的經典比肩。在上影節展映期間,這部電影便收穫了觀眾的如潮好評。連鸚鵡史航這樣的大咖也讚歎道:"當代藝術能對當代多好?就是拍出這樣的電影。讓病遇見藥,這電影做到了。致敬。"

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臺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部電影,卻在貓眼上迎來了如潮差評,最初的評分也在1分左右徘徊。更弔詭的是,5月15日高達2592的貓眼想看單日峰值,到了5月16日竟然生生下降為不足1000。而隨著《我不是藥神》的爆紅,貓眼上的差評也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轉而變成了清一色的好評,影片的評分也反彈到了9分以上。

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臺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緊接著,在7月4日凌晨發佈的一張海報中,貓眼赫然將自己包裝成了《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和發行方。而事實上,貓眼根本就沒有參與到《我不是藥神》的製作和發行中去,就連貓眼專業版也未將貓眼收錄到聯合發行方一欄中去。至於聯合出品方的身份,行業人士分析道,或許是9.53億港元入股歡喜傳媒的緣故,貓眼才敢將聯合發行方歡喜傳媒撤下的同時,取而代之加上自己的名字。

至於動機,有行業人士分析道,在影片將火未火的時候,貓眼出於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打壓《我不是藥神》。待影片火得一發不可收拾後,貓眼又來蹭影片的熱度佔些便宜。要知道,作為影片出品方的北京文化,最近可是因《我不是藥神》的強勢表現,股價大漲,賺得盆滿缽滿。歸根結底,這一切不過是利益驅動,貓眼的"紅眼病"使然。

貓眼有“紅眼病”?片方發朋友圈抗議平臺操縱電影評分造假

先有《我不是藥神》,後有《阿修羅》,未來不知還會有多少影片成為貓眼利益博弈的犧牲品。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這樣的行為如不制止,還會有更多的好電影將明珠暗投,永無出頭之日。

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再到《我不是藥神》,中國電影歷經多年艱苦探索,終於在今天迎來了一絲曙光。這一線曙光、一絲希望需要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去呵護,才能夠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希望貓眼能夠放棄以利益為導向的價值觀,勇於擔負行業使命,為中國電影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