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之415(銀隔世走歸原主等兩篇,出子不語)

銀隔世走歸原主

夏鎮屬於滕縣,那裡有個蔣翁,勤儉成家,生有一兒子,教育不好,長大後遊手好閒,家道漸漸衰落,蔣翁很擔憂。有關帝廟的陳道士,是河南固始人,素來與蔣翁友善,蔣就私下拿五百兩銀子囑咐道士說:“我兒子不賢德,估計不能守住家業,以後必定會餓死。現今把這銀子託付你,我死後,等他改悔,就用這銀子救濟他。倘若始終不改悔,你就用這銀子修廟吧。”道士答應,藏銀子在瓦罐裡,上面蓋上破磬,埋在殿後面,沒有人知道。

幾個月後,蔣翁死了,他兒子更沒有忌憚,家業就敗光了,妻子回孃家,結果小蔣沒有容身的地方,親友也斷絕來往,他才萌生後悔的念頭。道士時常賙濟小蔣,小蔣也漸漸會做事,道士見他改過,才告訴他父親遺留有銀子,將要挖掘出來給他。道士帶著鋤頭到藏銀子的地方,開始尋找,但已經找不到了,相互很驚駭。小蔣回去告訴了他的不良同黨,引起一片譁然,同黨唆使小蔣去告官。官府審訊,道士也不隱瞞,官府就判道士賠償。道士拿出所有積蓄,還不夠十分之二,鄉里人多有鄙視道士的,道士於是放棄寺廟離去。

道士雲遊多年,路過直隸的(河北一帶)蓮池禪寺,住宿後將要離開,這時寺院僧人正在為某位觀察(官員)大人誦唸《壽生經》作佛事。有老僕人抱著公子在山門玩耍,公子突然牽道士的衣服,投進道士懷裡依依不捨。家人不明白為什麼,因而讓道士抱送公子回府。觀察大人厚贈道士錢財送道士離去,而公子啼哭要追隨道士,不得已,只好留下道士在後園的小庵住,供道士吃喝。有一天,道士要誦經為觀察的公子祈福,需要誦經用的木魚鐘磬,家人就拿個破磬給道士,道士見了吃驚說:“這是我的磬。”家人去告知主人。主人再盤問道士,道士說:“磬覆蓋瓦罐,裡面有五百兩銀子。”問:“哪裡來的銀子?”道士就述說了蔣翁留銀子的事。觀察恍然醒悟,知道了他兒子是蔣翁轉世,這銀子就是蔣翁所藏而又回到原主人處。觀察說生了這個兒子三天後,挖地埋胎衣,發現了這些銀子。因為沒有大用處,就拿到市場中,放債吃利息已經有五年了。觀察同情道士的無辜賠錢,而且與他兒子過去世有緣,因此把這銀子連本帶息贈送道士,並派人送道士回夏鎮,又寫信給滕邑縣令,將這事鐫刻石碑上作為紀念。

擇風水賈禍

湖南孝感縣的縣令張息村,安葬先人在九峻山。事後,另買空地五畝,將要建造宗廟。工人動土立柱子,發現一紅色棺材,棺蓋已經朽壞,裡面露出一屍體,骨架子很大,骨頭長過一般人,胸口貫穿三顆鐵釘,長有五六寸,腰間有鐵索環繞好幾圈。工人不敢動,告知縣令,一時間下屬們都勸說掩埋算了,另選立柱子的地方。張不同意,說:“我用錢買地,本來不是強佔,而且有關風水,尺寸不能變動。這是古墓,可以把它遷移到別處安葬。”張就親自作祭文,準備好祭品。祭祀完畢,仍然要遷移棺木。

工人的鐵鍬剛挖下去,猛然撲倒口中噴血,罵道:“我是唐朝節度使崔洪,因為用法過嚴,軍人造反,綁住我釘死了。當時國家衰亂,不能為我懲治兇手,葬在這裡八百多年。張某是什麼人,敢擅自遷移我的墳墓?必不能饒恕!”說完,工人起來而張縣令病倒了。眾人為張求情,病竟然不減輕,抬回去幾天就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