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24專訪|諾獎得主寄語中國年輕醫生:你們擁有令人興奮的機會

MED24專訪|諾獎得主寄語中國年輕醫生:你們擁有令人興奮的機會

托馬斯·蘇道夫(Thomas∙Sudhof)

美籍德裔科學家

斯坦福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理學教授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前庭飽滿,目光如炬、身材頎長……是現年58歲的蘇道夫教授給人的第一印象。擅長研究大腦的他,也有著「最強大腦」:

在世界級論文庫中,你能搜到至少500餘篇有他名字的文章,相當於每年出產十幾篇。最近五年,就有21篇文章發表在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國際期刊。

當我們感嘆拿到諾貝爾獎真不容易時,他卻笑稱:“生活中只要我的孩子們不淘氣,其他時間我都覺得挺容易。”

MED24專訪|諾獎得主寄語中國年輕醫生:你們擁有令人興奮的機會

蘇道夫教授有著很深的中國情結,他的夫人是一位華裔科學家,他本人也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聲藥業等多家中國機構擔任科學顧問。每年多次來中國各地進行交流和講學,對中國非常瞭解。

在MED24的採訪中,蘇道夫教授對中國年輕醫生說:

「當今人類的生命越來越長,這太好了。但長壽的饋贈也籠罩著一層陰雲:年齡越大,腦病的發生率也越高,例如阿茲海默症、卒中、帕金森病等。」

MED24專訪|諾獎得主寄語中國年輕醫生:你們擁有令人興奮的機會

好消息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大腦的瞭解越來越深入,開始知道這些腦病是怎麼回事了。

壞消息是:所謂開始瞭解,意思其實是我們以前一點也不瞭解,眾多複雜的腦病對我們而言都是謎團。

我們知道得了阿茲海默症的大腦變成什麼樣,也知道得帕金森的大腦大致有哪些功能失常,以及卒中對腦的危害,但我們卻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疾病對腦部的損傷。

這個關鍵的前提不明,就決定了我們還無法開發出有效藥物。不知道靶子在哪裡,隨意開槍是很難中靶的。

「神經醫學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對人體已經非常瞭解,心臟、肝臟等器官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只剩下大腦仍然是一個未解謎團!」

蘇道夫教授寄期望於年輕一代的基礎研究:

採訪、編譯:L10

攝像:書怡

剪輯:王一鳴

校審:郭穎

審核:老愚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