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他就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獲二等功的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曹宏山。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曹宏山立功受獎正裝照

今年54歲的曹宏山,不論在什麼場合,都保留著軍人的風采: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就能看出他是一名經受過嚴格訓練的老兵。

提起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曹宏山有些拘謹,他說,從戰場上回來,對任何人都沒有提及此事。

至於為什麼,他一直沒有說,猜想估計是因為那段日子太殘酷吧。

1983年10月,正值中越自衛反擊戰處於防禦作戰期間,曹宏山當兵入伍到甘肅嘉峪關某部171守備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曹宏山在戰術技能比賽中,成績突出多次受到部隊嘉獎,榮立三等功1次。一年後,由於部隊裁軍,他又隨部隊換防到陝西渭南,並編入某部139師415團7連。在這裡駐守3個月後,他和其他戰士一起奔赴老山前線,參加對越防禦戰。

“你當時,有沒有想過要上戰場?”

“想過,但覺得那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因為任何一個熱血男兒都應該做好保家衛國的準備。”只要有人問到曹宏山當兵上戰場怎麼辦時,他都會毫不猶豫地這樣說。

這是曹宏山的誓言,正是帶著這樣一腔熱血,他走上了戰場。

超負荷訓練只為打贏保衛戰

曹宏山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深冬季節,他和戰士們從陝西省華陰車站上車,乘坐拉貨的“悶罐車”和敞篷卡車,經過6天6夜的顛簸,到達了雲南平壩鎮,在哪裡進行了3個月的輪戰適應性訓練。主要內容有40公斤負重10公里越野,瞄準射擊、匍匐前進、叢林求生等戰術戰地強化訓練。在雲南的輪戰輪訓期間,他更是刻苦訓練,不斷加碼,每天自我加壓超負荷訓練,在每半個月的連隊考核中,他都名列前茅。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曹宏山和戰友合影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曹宏山在部隊訓練之餘認真學習文化知識

“平時不努力,戰時多流血!”這番話在和平年代無論怎麼講,戰士們體會的都不深,覺得“流血”距離自己太遙遠。只有像曹宏山這樣經歷過生與死、戰與火考驗的人,才能理解的更深刻。

過硬的軍事本領,得到了組織的信任。曹宏山在即將上戰場之前,組織對他進行了全方位考察後,任命為“60炮”班班長。

當時他感到壓力很大,因為在戰場上,班長就意味著衝鋒陷陣,就意味著比其他戰士多流血流汗。

那一年,曹宏山僅有22歲,正是青春年少,熱血沸騰的年齡,但也是無所畏懼的年齡。

在3個月的防禦戰期間,曹宏山先後換防了3個哨位,距離前沿陣地最近的一個哨位僅有70米至80米,夜晚還能聽到對方的說話聲。

曹宏山所在部隊換防到前沿陣地,是1985年10月,正是南方陰雨天最多的季節。

白天曹宏山和戰士們只能半躺著躲在貓耳洞裡,忍受著蟒蛇的襲擊,和夜晚蚊蟲的叮咬,就是這樣他們還必須提高警惕觀察敵情,因為距離對方陣地太近,如果直起腰稍不留心,就可能被當做活靶子。只有到了晚上,一些膽大的戰士才探出身子,活動活動僵硬的經骨,但範圍很小。

“我們部隊駐防的陣地,幾乎每天白天都要被炮彈轟炸一次,戰士們只能到掩埋在地下的工事——排長指揮所才能躲過去。等炮火停止了,再爬會原哨位,進行簡單的修復,躲在裡面,等到晚上,再從已經損毀的哨位拆些工字鋼,用來修復相對比較完整的哨位。”曹宏山邊說邊回憶著那段戰火洗禮的芳華歲月。

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戰友穿越生死線

每當哨位被炸壞,身為班長的曹宏山,都是第一個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夜色的掩護,悄悄摸到被炸燬的哨位,把那裡的工字鋼偷運回來,修復受損的哨位。時間一長,戰士們都親切地尊稱他為“曹大膽”

如果“曹大膽”冒著生命危險修復哨位,是分內的事情,那麼他同樣冒著生命危險幫助軍工運送物資,就完全是因為一腔軍人的愛國主義情懷了。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曹宏山和戰友在防禦戰期間合影

大家都知道,防禦消耗戰很多時候拼的就是物資,誰的物資充沛,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所以軍工這個兵種,就成了重點打擊的對象,軍工在防禦戰中的死亡率是最高的。

而打擊軍工最有效的地方,就是補給線,雖然只有短短的百米遠,但卻是雙方爭奪和控制的地方,因為誰控制了這條線,誰就贏得了戰爭的先機。所以這裡危機四伏,一旦被對方發現,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對方絕不會只用一梭子子彈去掃射,很多時候直接用大炮轟炸,可想而知軍工的處境有多危險。也正因此,戰場的補給線被戰士們稱為“百米生死線”。

在防禦戰期間,由於對方炮火的封鎖,曹宏山和戰士們有時七八天都無法補給,只能忍飢挨餓堅守陣地。

一般軍工都是晚上,乘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地把彈藥和生活用品送到前線。曹宏山的哨位距離這段“百米生死線”很近,其中有一段30多米長的陡峭山坡,是軍工的必經之路。平時空手爬都非常吃力,何況軍工還揹負著沉重的槍支彈藥和生活補給品。

每當軍工從這裡路過時,曹宏山都要冒著被對方偷襲的危險,爬出貓耳洞幫助軍工爬完這段30多米的懸崖峭壁。在堅守陣地防禦戰的3個月裡,曹宏山共計60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幫助軍工往前線運送物資,確保前線戰士不受飢渴的煎熬。

“要說戰士們最喜歡的天氣,還是下雨的季節。”曹宏山介紹說:“因為下雨躲在貓耳洞裡起碼涼快一些,而且下雨天沒有補給,戰士們可以沾點雨水,潤潤乾裂的嘴唇。”

曹宏山說這話時,口氣很輕鬆,但細想一下,真的就那麼輕鬆嗎?因為我們沒有感受過,躲在炎熱的貓耳洞裡穿著褲衩的尷尬;沒有經歷過幾乎每天2次炮火覆蓋陣地的洗禮;更沒有眼看著朝夕相處的戰士瞬間被炸的屍骨無存……

沒有經歷,就沒有生活。沒有上過戰場,就無法讀懂軍人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

生死考驗面前,他全身而退

今年54歲的曹宏山,身體很硬朗,參加越戰防禦戰後,他就復員回家當了一名政教保衛人員,一直到現在。如果不是他提起自己參加越戰防禦戰的故事,身邊人幾乎都已經忘記了他曾經是戰火烽煙中的英雄。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曹宏山在廢墟旁留影

但那段經歷,對於曹宏山卻是一生都無法忘記的,因為那裡畢竟有他親密的戰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那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八月十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曹宏山在前線接到後方打來的電話。

“老班長,還記得我嗎?我是魯慶昌。”由於耳邊炮聲震天,對方只能大聲地在電話地吼喊。

“是你呀!”曹宏山驚喜地說:“你小子還好嗎?”

“我挺好的,老班長,中秋節了,我祝你節日快樂!”魯慶昌高興地向曹宏山送去了祝福。

曹宏山聽到這熟悉的祝福聲,心裡別提多高興了,要知道,戰爭的變化瞬息萬變,特別是處在最前沿陣地的戰士們,能聽到來自戰友的祝福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呀!

但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電話,成了曹宏山和魯慶昌之間最後的道別。

就在魯慶昌放下電話不久,他走出指揮所執行任務期間,被一顆炮彈炸飛,壯烈犧牲。

得知消息的曹宏山失聲痛哭,要知道,這位犧牲時只有17歲的魯慶昌是曹宏山當班長是的兵,一起駐防到陝西渭南,最後又一起換防到雲南,參加了對越防禦戰。長時間的朝夕相處使得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人世間最難忍的是失去親人,曹宏山早已經把魯慶昌當做自己的親兄弟,所以魯慶昌的犧牲,對曹宏山來說是心中永遠的痛,每每提起都無法掩飾內心的傷痛。

曹宏山雖然擊斃7人,打傷13人,但他卻依靠過硬的軍事技能,先後2次跳起,躲過了對方子彈的掃射,6次機敏的避開了炮彈的轟炸,從死亡線上全身而退。不過他還是多次被彈片和炸起的石塊劃傷、砸傷,但他都輕傷不下火線,僅僅是自己簡單包紮一下,時間一長傷口潰爛化膿。

殲敵7人,打傷13人,他卻僅僅被彈片擦破了小腿,這位老兵真牛!

曹宏山的二等功獎章和參加自衛反擊戰紀念章

從戰場上下來的曹宏山由於表現突出,得到了政府的妥善安置,雖然在職務升遷上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但他卻很滿足,他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幸運多了。”

也許只有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人,才能在個人得失面前表現的如此淡定;也許只有親眼目睹過戰友倒下的軍人,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就在故事的結尾,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曹宏山的家人,他的父親曹繼仁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兒子曹騰支繼承父輩的光榮傳統也參軍入伍,並榮獲“優秀士兵”稱號,榮立三等功1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