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從新技術的追隨者到舊技術的守門人

海信作為量子點陣營成員,卻意外缺席“2017量子點視覺嘉年華”,折射出海信彩電背後怎樣的考量?既拒絕OLED又與量子點保持距離,海信能走出全球彩電的第三條路線嗎?


海信:從新技術的追隨者到舊技術的守門人

11—12月,“2017量子點視覺嘉年華”活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拉開大幕,人們發現,同為量子點陣營成員的海信意外缺席。

但是在量子點陣營眼裡,海信算不上堅定的量子點陣營成員。2017年初,海信才宣佈進入量子點領域,比三星、TCL晚了差不多兩年。雖然宣佈推出量子點電視,但海信彩電的推廣重點仍然是ULED——一種由海信自己命名的液晶電視。

海信意欲走出不同於他人的彩電第三條路線。

ULED仍是液晶,並非什麼新物種

2017年,人們聽到太多關於OLED和量子點的消息,海信近年來一直力推的ULED電視,有漸漸被輿論淹沒的趨勢。

媒體對海信ULED的報道是這樣的:“技術控”海信獨樹一幟地推出了ULED,看起來似乎並不在上述兩大陣營中任何一方,但實際上ULED仍是LCD改良的一種。

海信為何在OLED、量子點等新顯示技術在全球方興未艾之時固執地走自己的ULED路線?

海信是這樣解釋的:“2010年,海信認真分析了LCD和OLED的優勢劣勢,看到OLED雖然有高亮度、超薄、柔性的特點,但技術不成熟、可靠性差,成本高。於是,海信決定在LED背光液晶顯示基礎上做出‘夢幻顯示器’。如果在畫質上達到或超過OLED的水平,而且成本低、技術成熟,就能煥發出液晶電視的第二春。”

就這樣,ULED於2013年誕生了。

從字面上看,ULED中的U是Ultra縮寫,意為極致、超高,合起來就是“極致的LED電視”。

海信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創造一個產品品類的概念,引導大家一起使用這個概念,藉此提升海信在彩電行業的技術地位——這通常被認為是領袖型企業慣用的做法。

問題在於,止於目前,“ULED”這個概念仍然只有海信一家企業使用,並無第二家彩電企業跟進。由於不被彩電同行接受,ULED事實上成了海信液晶電視的子品牌。

如果只有自己跟自己玩,結果可想而知。

海信:從新技術的追隨者到舊技術的守門人

一般認為,要想把一個新概念上升為大家都接受的產品品類概念,需要具備兩大前提條件:

第一,必須是革命性、顛覆性技術,別人不追隨這個方向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第二,必須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你做什麼大家都認,願意追隨你。

顯然,ULED和海信,均不具備上述兩大條件。

首先,ULED就是一款液晶電視,充其量只能算一款高端液晶,放在現在看,屬於瓜熟蒂落的技術,而OLED和量子點躍躍欲試要革命的,正是它。

其次,放在全球看,海信還是一個品牌力比較弱的企業,尚無能力影響同行企業追隨它,海信還需要繼續修行。

無論技術實力還是品牌號召力,均不支撐海信走出彩電的第三條路線。海信顯然高估了自己的技術實力及品牌影響力。

海信:從新技術的追隨者到舊技術的守門人

既對OLED電視持消極態度,又與量子點電視刻意保持距離,讓人不禁為海信捏一把汗: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彩電時代,海信會被甩下嗎?

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代表彩電未來主流發展方向的兩條路上,海信均缺乏實質性佈局。

我從不否認海信是中國最優秀的彩電企業之一。比如,過去多年,海信一直保持了兩大榮譽:1、中國彩電三強之一,2、中國最賺錢的兩家彩電企業之一。而且,海信較好地塑造了自己的“技術控”形象。

但是今年以來,海信電器(600060)無論經營業績還是資本市場的表現,都差強人意。

今年前三個季度,海信電器實現營業收入237.46億元,同比增長7.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7%。

在資本市場,作為彩電龍頭的海信電器,與三大白電巨頭美的集團(000333)、格力電器(000651)、青島海爾(600690),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曲線。

盈利能力下降固然和整個彩電行業大環境有關,但作為彩電領軍企業卻未能走出好於彩電大盤的行情,仍然折射出海信電器這個企業的經營質量不夠高。

在資本市場看來,海信電器尚不具備成為全球彩電領袖型企業的能力。

不過,和海信對OLED及量子點較為消極的態度相比,短期業績和股價下降算不上什麼。海信真正的危機,在於以“技術控”企業自許,卻犯了技術保守主義的錯誤。

未來的電視,必定在OLED和量子點之間誕生,要麼OLED,要麼量子點,不可能有第三種路線。至於激光電視(有人稱之為“無屏電視”、“投影電視”),人們普遍認為,只能作為小眾產品存在,難以成長為主流。目前,全球主流彩電企業僅海信一家推廣ULED和激光電視,你由此可以想見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海信:從新技術的追隨者到舊技術的守門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激光電視早就誕生了。十幾年前TCL收購的彩電巨頭湯姆遜,正是激光電視的鼻祖,湯姆遜最終淪落到賣身給TCL,和當年受到開發激光電視的拖累有一定關係。

海信把ULED和激光電視當做主推產品,顯然是沒有認清彩電顯示技術的主流方向。

海信的邏輯是:我已經很強大,我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路線。走LG的OLED路線,或三星的量子點路線,我都只能充當追隨者、配角,我要做不一樣的自己,只有這樣,我才有可能成為彩電行業的領導者。

問題在於:海信選擇的這兩條路(ULED和激光電視),均不代表彩電主流技術方向。

目前,海信已經成了OLED和量子點事實上的掉隊者,未來的彩電時代無論OLED主導還是量子點主導,海信都有失去主流企業地位之虞。

十四年前,海信還是中國彩電的第三軍團品牌,因為抓住了LCD液晶電視即將替代CRT顯像管電視的歷史機遇,一舉躋身中國彩電三強之列。沒有想到的是,十四年之後,彩電新一輪顯示技術即將到來,海信卻蛻變成了舊技術的守門人。

我可以斷言:如果海信無力把ULED培育成像LCD、LED、OLED、QLED這類全綵電行業都認可的品類概念,則海信將會因為對液晶技術的堅守而被貼上技術“落伍者”的標籤。

而且,海信進入OLED或量子點的時間越晚,對未來發展越不利。海信必須當機立斷丟掉對ULED和激光電視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海信到了夢醒時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