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睡不著!」哄睡的苦,誰受過誰知道……

“媽媽,我睡不著!”哄睡的苦,誰受過誰知道……

晚上孩子不睡覺實在是讓人太崩潰了,分分鐘想給他喂安眠藥......想想自己是親媽還是笑臉相迎吧。

媽媽們也許沒有見過凌晨四點的街道,但一定見過自家窗前凌晨1點、2點、3點、4點、5點的月亮和初生的太陽。

閨蜜說:沒孩子之前,勞累一天回家倒頭就睡,那叫一個舒服啊!可是現在最害怕晚上,渴望睡覺卻不能睡覺的滋味真是難受的要命。

孩子一到晚上精力旺盛的不得了,不是餓了就是渴了,要不就是纏著給他講故事,困到不行,熊孩子掰著眼睛不讓睡覺,真想給他扔出去清靜清靜。

有時候,不是媽媽狠心,不是媽媽控制不好脾氣、情緒,真的是因為——媽媽太累了。

我兒子曾經也是一個精力旺盛的「睡渣寶寶」,3歲前,幾乎每晚都是被我強行按到床上的。

然後各種要求、折騰接踵而至:喝水、尿尿、太熱、有蚊子,被子太厚,枕頭太硬,身上很癢......

孩子晚上不睡覺,簡直就是媽媽們的噩夢。

“媽媽,我睡不著!”哄睡的苦,誰受過誰知道……

良好的睡眠對孩子有多重要,我們都知道。

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也是各種身體機能自我修復的大好時機。

好睡眠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判斷力、專注力、情緒自控力都大有益處。

但是,我國2歲內有睡眠問題的嬰幼兒竟然高達近66%。

同事說,雖說孩子一天沒見到自己,回家也想多陪孩子玩玩,但工作一天累的不行,晚上孩子死活不睡,晚上老公跑到隔壁房間睡得跟死豬似的。

然後出門跟人家吹牛:"我家寶寶很好帶,晚上從來不吵,陪睡的苦啊,真是誰陪誰知道!"

“媽媽,我睡不著!”哄睡的苦,誰受過誰知道……

有孩子前,她幾乎沒有跟老公紅過臉,有了這個「睡渣寶寶」後,老公總說她脾氣大的快成神經病了,動不動就火冒三丈。

偶然有次機會需要出差,孩子爸爸得獨自在家帶孩子一週,正好讓他體驗晚上帶孩子是什麼滋味。

等我出差回家,發現孩子爸爸脾氣大了很多,現在再也不說我脾氣暴躁了。

有次,氣急敗壞的同事索性不管哭鬧的寶寶,任由他自己哭喊,沒想到過了十幾分鍾孩子就睡著了。

嚐到這招兒的甜頭後,她就經常使用,並認為這樣的延遲滿足會培養出從小就能學會等待、不會過度依賴媽媽的好娃娃。

事實上,1歲前的小嬰兒在睡前哭泣,往往都是在表達自己的遭遇:冷了,餓了,拉了,尿了,身體不舒服,或者是沒有安全感。

“媽媽,我睡不著!”哄睡的苦,誰受過誰知道……

這是他們最需要父母及時回應、安慰的時候。

對大寶寶來說,也是一樣。

睡前是媽媽跟孩子培養安全感、彼此信任感以及幸福感非常重要的時刻。

如果因為自己不易入睡,而被斥責、被打罵,帶著負面情緒和眼淚入睡,除了不容易獲得深度睡眠外,夜驚、噩夢、易醒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孩子睡不好,情緒又怎麼會好?

所以,在孩子睡覺這件事上,即使再忙,再累,再煩,媽媽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足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不肯入睡、睡眠不好的孩子,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建立起規律的生活作息。

對孩子來說,睡前一小時做了什麼,尤為重要。

想要孩子能儘快入睡,3件事最好不要做:

1. 睡前吃太多

睡覺前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的東西,對於消化能力弱的孩子來說,胃裡擠擠漲漲的就睡覺會加重入睡困難,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

如果實在太餓,可以喝一杯牛奶,一點餅乾,忌肉食。

2. 睡前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孩子都有睡前看動畫片,玩手機的習慣。

但已有實驗證明,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而褪黑素與能否正常地睡眠息息相關。

3. 睡前進行激烈的活動

睡前進行興奮的遊戲或者激烈的奔跑,會讓孩子從興奮狀態到安靜狀態調整時間增長,影響睡眠也就不足為奇了。

“媽媽,我睡不著!”哄睡的苦,誰受過誰知道……

那睡前一小時,該做些什麼,才能幫助孩子儘快入睡呢?

1. 營造一個家庭性的睡前氛圍

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入睡?

就是周圍環境很安靜,自己感覺很安全、舒適的情況下。

孩子也一樣。

孩子入睡前,家裡的所有電子設備應該關閉,燈光調暗,家人各回房間、減少交談,安靜、舒緩的家庭氛圍能夠幫助孩子接受入睡事實,並儘快入眠。

2. 特別的入睡儀式,更多安全感

讓「洗澡——換睡衣——刷牙——洗臉——講故事」形成一套固定的入睡儀式,能讓孩子有主動入睡的意識。

好父母,既要有能力領導孩子,又要有技巧引導孩子,更好的是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帶給孩子有規律的生活、有美感的細節。

而能不能讓孩子安穩入睡,最考驗做父母的功力。

不讓孩子哭著睡,還能讓孩子笑著醒來,真的需要父母的小心思和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