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以至於電影版出來後,在上影節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近5000張影票在開票30秒內一搶而空,刷新了上影節單片最快售罄紀錄,主創見面會場次一票難求,60元的門票被炒到2000元一張。

劇版《晝顏》全名叫做《晝顏:工作日下午3點的戀人們》,靈感來自布努埃爾1967年的經典電影《白日美人》。和布努埃爾對資產階級一貫的審慎魅力不同,《晝顏》的故事是屬於中產的,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晝顏現象踩到了中產們的痛點。

《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正如主角紗和的鄰居利佳子的名言:只有在外面有了男人,才會因為自知理虧而對丈夫和孩子更好,否則誰會甘心為男人去洗內褲呢?她視自己的丈夫為提款機,丈夫視她為傢俱,只有出軌才能證明她還活著。

《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紗和也一樣,外人稱羨的模範夫妻,實際上不過是房東與房客的關係,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慾望的一再壓制,讓她在遇到北野之後,迸發出了巨大能量,不可收拾。

《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這種冰山下的洶湧,潛藏在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家庭之中。中產塑造的溫馨家庭,是個會隨時被戳破的泡沫。正是每個人都對感情無法把握,才造就像ayawawa這樣的犬儒女權主義盛行:互相物化打分,打造一個叫婚姻的商品。

如果把《晝顏》單純當作一個歌頌小三的劇,未免太膚淺。紗和在出軌和無性婚姻間的掙扎,利佳子用出軌尋找自己的價值,都不只是尋求肉體歡愉那麼簡單。

回到電影版的《晝顏》,劇版各種層次多樣的人物都消失不見了,只是給紗和與北野的故事永遠地劃上了一個句號。

很多觀眾都不喜歡電影版的簡單直白,但我恰恰喜歡電影版的寡淡,印證了日本的物哀之美。電影用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描繪兩人的尋尋覓覓,最終相遇。

《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之後的劇情就徹底迴歸俗套,兩個背叛自己婚姻的人,在這段感情中也互相懷疑、傷害,兩個人的愛好和習慣也不那麼一致。而變態如我,在這些劇情中看出了生活流,兩人的生活即使沒有外力阻擋,也可能死於庸常。

井上由美子特別喜愛的千里鋪線,也在這部電影中展露無疑:電影中瀰漫的夏日炎炎,蟬鳴陣陣,物哀之境早在劇版中就出現,北野去世時候綻放的燦爛煙花,都預示著悲劇的發生。如同《白色巨塔》裡財前五郎站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火車軌道上:他選擇的道路將他帶向了宿命,他信奉的東西成就他也毀滅他,無法回頭。

《晝顏》:不倫是幌子,剎那永恆的宿命才是它想說的

《晝顏》的插曲《Never again》教導我們,時光易逝難倒回,往事只能回味……

美好的東西總是剎那,大部分的平凡人會在紅塵中回甘,抵住歲月的摧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