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鼎足之戰,統帥:火攻怎樣?部下回應:敵方主帥毀容怎辦?

歷史進入公元六世紀後,南北朝的南北對峙就逐漸的轉入三國鼎立格局。統一中原的北魏王朝,自523年發生六鎮起義後就開始陷入混亂的局勢當中,各地軍閥趁機崛起,其中尤以爾朱集團的勢力最為強大,並於528年發動河陰之變,控制了北魏朝政權。

隨後,高歡起兵滅了爾朱氏,並於534年另立元善見為帝,是為西魏;割據關隴的宇文泰見此也不甘示弱,另立了元寶炬為帝,是為東魏。北魏就此分裂為高歡控制的東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兩個政權戰爭不斷。加上此時南方的蕭梁王朝,就形成了歷史上的後三國時代。

後三國鼎足之戰,統帥:火攻怎樣?部下回應:敵方主帥毀容怎辦?

宇文泰

在這三國中,以東魏的綜合國力最為強盛,西魏最為貧窮弱小,所以東魏一直有意吞併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西魏發生大饑荒,百姓餓死無數,軍令供應也開始告急。西魏宇文泰只好冒險出關,帶領幾乎是西魏受災後僅存的全部精銳一萬兵馬,攻下了東魏的弘農,並奪取了當地糧倉,解決了軍餉問題。

高歡聽到弘農失守的消息後,決定給西魏來個反擊。於是親自率領二十萬兵馬,自壺口經蒲津渡黃河,過洛水,進屯許原西,兵鋒直指西魏都城長安。宇文泰在得知東魏大軍壓境後,當即率主力從弘農撤退,回師渭水南岸。這時由於徵召的各州兵馬尚未集結,諸將認為現在眾寡懸殊,應按兵不動,等大軍齊集再發動進攻。

後三國鼎足之戰,統帥:火攻怎樣?部下回應:敵方主帥毀容怎辦?

高歡

但宇文泰認為如果讓高歡到了長安一定會出現人心浮動,到時形勢只會更加不利。於是當即造浮橋渡過渭河,並於十月抵達北岸的沙苑,與東魏軍相拒僅六十里。在考察了周邊了地理環境後,宇文泰決定就在沙苑以東10裡的渭曲設伏,這裡有著大片又高又密的蘆葦且道路泥濘,非常適合設伏且不利東魏的騎兵作戰。遂以部將趙貴、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陣以待。

次日傍晚,東魏大軍來到渭曲。高歡見此地的蘆葦叢生,突然靈機一動,對部下說“如果我用火攻,你們認為怎樣?”部將侯景當即表示反對說:“應該生擒宇文泰以告天下,如果他被燒成焦炭,誰會相信我們是真的大勝呢。”鎮兵出身的都督彭樂更是盛氣凌人,主動請纓道:“我眾敵寡,一百個抓他一個,還怕打不贏嗎?”

後三國鼎足之戰,統帥:火攻怎樣?部下回應:敵方主帥毀容怎辦?

高歡

高歡深受鼓舞,於是下令全軍猛攻渭曲,孰料一頭就栽進了西魏的口袋陣。東、西、南三面全是伏兵,茂密的蘆葦做了西魏並的掩護,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又有西翼李弼所部鐵騎橫擊,高歡大軍被截為數段,瞬間大潰敗。高歡僅率得數騎,狼狽的逃回。此戰下來,高歡喪甲士八萬人,丟棄鎧甲十八萬。

憑藉著這場以弱勝強的伏擊戰,宇文泰鞏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權,併為之後北周的建立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沙苑之戰後,東魏也不再能輕易的侵入關中,東西魏的主戰場也轉到了河東和河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