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禮生物「嘗鮮」港交所上市新政 擬上市企業扎堆赴港需權衡利弊

根據香港交易所4月24日發佈的上市新規,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將被允許遞交赴港上市申請,新規於4月30日起正式生效。5月7日,歌禮生物率先提交在港上市申請,並詳細披露了募集資金用途。歌禮生物就此成為港股新上市制度落地後首家尚未盈利而申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一旦獲批,無疑將是港股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港交所新規生效後歌禮生物率先“試水”

港交所的上市新規雖然取消了對擬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盈利的限制,但也並非全無門檻。港交所要求,生物科技上市申請人上市時的預期市值不低於15億港元;申請人至少應已通過第一期臨床試驗,為投資者評估申請人的研發及核心產品提供參考;上市至少六個月前已獲至少一名資深投資者提供相當數額的第三方投資,並且在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時未撤回投資。

從港交所的這三點要求來看,敢於率先“吃螃蟹”的歌禮生物可以說是完全符合標準。第一,從市值來看,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歌禮生物目前已完成兩輪融資,2015年完成的第一輪融資總共獲得5500萬美元,首輪融資後估值為3.5億美元,換算成港元在25億-30億之間。2017年年初完成的第二輪融資獲得共計1億美元的投資,估值上升至7.37億美元,換算港元為57.9億。可見,歌禮生物在市值方面已遠超標準。

從第三點來看,歌禮生物此前已完成兩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天士力、高盛集團、康橋資本、前海股權投資基金、分眾傳媒江南春基會、蔡氏家族投資公司等多家投資者,融資總額超過1.5億美元。這一點也符合港交所“獲得 ‘資深投資者’和‘相當數額投資’”的要求。

抗病毒藥潛在市場規模超500億元

自吳勁梓2013年創辦歌禮生物以來,該公司就將研發重點指向了抗病毒、癌症及脂肪肝疾病三個領域。其中僅抗病毒藥一項,2017年中國抗病毒藥物市場收入就達到262億元。這其中,肝炎、艾滋病藥物的佔比達到八成。此外,考慮到2013年到2017年抗病毒藥物市場增長率接近11%,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穩步增長至500億以上。

不過,雖然歌禮生物已經在抗病毒藥物研究上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產品的商業化還沒有正式展開,所以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據招股書公佈的數據,歌禮生物前兩年都出現了淨虧損,並且虧損金額增長了近20倍。其中2016年淨虧損為676.1萬元,2017年增至約1.32億元。究其原因,一是營收從5942萬元減少到899.1萬元,二是研發成本從約6269萬元增至1.14億元。

正是因為龐大的資金投入和漫長的研發週期,使得我國的創新藥發展受到明顯制約。過去,尚未盈利的生物技術公司往往只能選擇對此沒有要求的美股市場。此次港交所進行的改革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新機會。上市融資後,將極大提高公司的藥品研發能力以及商業化程度。

據瞭解,早在新政落地前的幾個月,就有不少企業和投資機構提前開始佈局上市。包括上海天士力、復宏漢霖、江蘇豪森、華領醫藥等眾多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都已傳出赴港上市消息。此外,據媒體報道,在港交所上市“新政”的吸引下,兩家中國內地的創新藥企信達生物和亞盛醫藥放棄在紐交所上市的計劃,轉而力爭在港交所上市。

可見,港交所的上市新規利好包括歌禮生物在內的醫藥企業及創新藥發展。不過,對擬上市企業而言,上市成本問題也不容忽視。久友資本首席管理合夥人李陽也指出,雖然新政給未通過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開闢了通道,但也設定了特殊的考核指標。“企業還是應該沉住氣,不宜扎堆赴港上市。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整體費用大概需要1500萬港元,企業在考慮如何提高上市成功幾率的同時,也要考慮上市失敗後的風險。而且上市只是途徑,最終考驗生物醫藥企業的是臨床數據、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灼識諮詢創始合夥人侯緒超表示,已經進行C輪、D輪融資的生物醫藥企業,估值已經很高,在港交所掛牌、到二級市場發新股的時候能不能達到之前的估值,這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侯緒超還表示,一般情況下,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如果表現並非特別出彩,其股票成交量會很小。對於後續赴港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這會是考驗其“真本領”的一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