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經驗貼:應屆法本+五個月+十輪滾動複習計劃

法考經驗貼:應屆法本+五個月+十輪滾動複習計劃

法考即將來臨!

大三的你是不是對如何複習法考,如何設置計劃,如何獲得高分,為進入紅圈所鋪路而迷茫!

個人背景

政法類高校法本學生,基礎一般偏上,平時的學習狀態和絕大多數法學生一樣兩個月LOL+一個月瘋狂背書(你懂得)

2017年3月份,自知法學基礎不足以應付法考,開始思索司考複習方法。

下面分享一些心得體會

①必須定位

無論是一年一考,還是一年兩考,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大題量和高難度決定了如果不進行考前定位,而根據同學的進度隨波逐流,很容易在複習末期產生厭煩心理或者時間不夠而自暴自棄。(筆者採訪了至少十位同年級考生,被別人帶節奏是很影響心態的事情)

樓主根據法本考生的實際情況將基礎程度劃分為三個檔:

1.及格隨緣檔。2.中等萬歲檔。3.學霸無敵檔。

每個檔的複習長度有一定差異,過早開始對於不同檔考生的心理影響也不同。

因此,我們在定位之後,要明確認知並且接受一個事實:自身對於高強度長時間複習的心理接受程度與別人不同。

1.不求高分,就不至於早在考試前七個月(2/3月份)就進入“早7晚10的完全複習狀態。”

2.有四百夢就要考慮需要複習多少遍以及過早開始後勁不足的問題。

3.即使進入完全複習狀態,也有必要不時瞭解身邊“學霸”的複習節奏和情況,要對自己的掌握程度瞭然於心。

②總結已有經驗貼,把握複習的核心方法

樓主為了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複習計劃,分別找了“司考411”蔣四金的計劃,瑞達法考的計劃,本學院師兄師姐的計劃以及知乎經驗貼。通讀完經驗貼之後。

法考三寶:“重複越多越好”、“心態越穩越好“、”計劃越細越好””

第一 重複越多越好: 要求短時間大量多章節重複看和背,前期不求背下來,只需要大概有個印象就行,主要是要多次重複,到複習三個月後自然就記住百分之五十左右了。

第二 心態越穩越好: 要穩住心態,坐下去,不會的題也不慌,我們是要360,不是要考滿分。很多人死磕每一個考點,這是段不可取的,一味死磕會影響備考心態,而心態在考試前一個月決定了你能不能把握拔高一個分數段的機會。

第三 計劃越細越好: 我們都知道要做計劃,畢竟那麼多門課滾動複習沒有計劃很容易亂。

需要注意:用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看一門或者兩門很容易無故拖長節奏浪費時間。前期我們完成了民法、刑法的整體複習之後,就要開始儘可能的重複重複,而重複的根本依據是詳細的計劃——要細化到每週一個或者半個複習循環(複習四門課以上是一個循環),每週之中每天又要有一個或者半個複習循環,從而保證每門課的每一部分都能做到背誦or刷題or閱讀or音頻幾遍以上。

③分階段做計劃。

第一、前期計劃(考前5個月)不用太長,一兩個月過完所有課程;

第二、中期計劃(考前四個月)細緻到周,每週的計劃還要分為2天、2天、3天三個階段;

第三、後期計劃(考前兩個月)細緻到每天之中的每個小時。

第四、考前計劃(考前十五天)細緻到每一天的每半個小時。

一週務必回顧一下計劃完成度,及時調整任務內容。

一般在做完三次周計劃後,就能夠把握自己每週的最大複習效率了。

④不要急於求成

第一、相信自己按部就班的完成前期和中期的複習,後期背誦十分容易。

第二、每完成一個階段,再做下一個階段的計劃。不要自我安慰,無辜拖長複習時間。因為前期沒背會沒關係,只要一遍一遍的複習後期自然就記得了。

第三、複習時的感受大概是這樣的:看書三遍,音頻兩遍,刷題兩遍,也就是複習三個月後,基本上能夠對百分之50左右的東西有印象;中期鞏固一下,打通體系,有印象就變成了能記住,後期再通過做題記憶知識點很容易拔高到百分之七十)

直觀的談談備考歷程

①考前心理預期

首先,在司考系統複習之前,可以說我對幾個部門法幾乎沒有體系架構,知識點都是散的,根本沒有連成片。並且由於需要保研、期末,所以時間相對緊張,因此,樓主採取了上面的循環複習的方法,分輪複習。

其次,我複習時,始終認為“不可能兩月就基本上能做到宏觀把握,所以我也不會那麼急著背誦”。始終重複,不論每一輪記不記得住,前期、中期採取多多刷題和儘可能多的聽音頻和看書的戰略。距離考試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再一點一點的背。

最後,我當初設的目標是上考場能準確記住60%的知識點,模糊記憶20%的知識點,整體達到70%就萬歲。

於是,五月份起開始正式脫產複習,司考複習前期每半個月一個計劃,中期每十天一個計劃,後期每五天一個計劃,並且不斷通過實際複習情況修正計劃表。(一個計劃就意味著所有科目至少複習一遍半或者兩遍)

②用書

瑞達法考學習包中的精講和精粹、真題、168模擬題;

指南針民訴戴鵬、理論法杜洪波、刑法柏浪濤、商經鵬恩(相應真題);

眾合編年卷

瑞達考前兩小時

覺曉法考APP…

③整體複習感受

“Lv1聽完精講,感覺我會,但是大腦空白,精準記憶20%、模糊記憶20%”

“Lv2重複翻看了數輪,做案例分析後,認識到背誦的重要性。精準記憶30%,模糊記憶30%”

“Lv3通過流程圖、順口溜掌握背誦技巧,感覺有些入門。精準記憶40%,模糊記憶20%”

“Lv4多輪重複背誦+真題,擺脫大腦空白狀態。精準記憶50%,模糊記憶10%”

“Lv5感覺難以突破,進行168學習,考前兩小時學習。精準記憶50%,模糊記憶20%”

“Lv6擺脫盲目自信狀態,心態較為穩定,不驕不躁。在將近十輪的複習和背誦後,精準記憶60%,模糊記憶20%”

“Lv7上考場時,通過和隊友相互講課,回顧知識點。進一步加強精準記憶”

考試時,堅持留半小時複查。

詳細計劃分享

(一)第一階段 前期

3月15日-7月14日 斷斷續續完成精講和真題

①3月15日-5月7日 一個半月 精講階段 逐步預熱

從3月中旬到4月初,簡要預習民法 刑法兩本書 ,只看不聽

從4月初到4月下旬,分別利用15天、18天時間預習刑法和民法,完成真題、音頻(兩倍)、書本的學習;

從4月下旬到5月7日,完成了理論法3天、商經法6天、行政法5天這三門精講和音頻的預習,沒有做真題。這一階段主要是打基礎,並且聽聞訴訟法沒比要開始過早,所以很果斷的沒有看訴訟法,事實證明的確是對的。

②5月20日-7月14日 一個半月 精講收尾+刑民回顧+保研、期末

由於五月份需要抽時間準備保研申請,所以在此期間主要複習了相應的理論方面的東西,又比較迷茫,再加上各種事情,猶猶豫豫的沒幹什麼。

從5月20到6月中旬,正式全面脫產複習司法考試,分別用5天時間完成了刑訴法的精講、音頻以及真題,民訴法和三國法的精講和真題,之後又用了6天左右,分別二次複習了刑法和民法,做了一些真題。

6月18到七月11日忙於各校保研考試,所以沒有複習司法考試,但是由於法學專業的特殊性,可能這些考試也能夠檢驗前期預習的成果。

7月12日到17日,由於覺得行政法精講已經在兩個月後忘完了,所以再次用了3天結束行政法的真題複習及書籍翻閱,同時開始早讀,翻看了民法和刑法。

到7月份中旬。第一階段結束,覺得腦子裡什麼都沒有,又好像什麼都知道,不知道這種狀態好還是不好。這種狀態,我稱為考試複習前期的“好像我會綜合症”。如果中期時不加註意,很危險。

(二)第二階段 中期

①7月15日-8月5日 將近一個月 精講二輪複習 翻看+真題二刷

為了擺脫“好像我會綜合徵”,我不斷調整計劃,決定再次系統複習一遍。

以三天為一個小週期,分別依次複習三國法、理論法、刑訴法、商知、經濟法、民訴法、刑法學、民法學(無行政法)。三天時間足以完成精講的翻看、真題的二刷、編年真題做完15、16年兩套以及部分課程音頻的回顧。

在此期間,正式開始早讀回顧,每天上午7:20-9:20兩個小時交錯、重疊完成除了刑法、民法以外所有部門法的回顧。

在這一階段,樓主面對如此多的內容,還不知道如何背誦,並且對於每個部門法都仍為構建體系,因此主要採取早讀翻看回顧的方法,並沒有刻意的去記憶,防止以往。

如此一來用了21天*2h=41h,對6門課程的兩遍回顧,平均每門課程用時3.5h*2次。

如此一來,在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實現對除了行政法以外的8門課程真題一遍、精講翻看一遍、除了刑、民、行以外6門課程的精講記憶和回顧2遍、部分課程音頻回顧一遍。

有了第二輪的重複記憶和理解,我逐漸發現和領悟到背誦的重要性,背誦是解決“好像我會綜合症”的良藥。單純的“看書”是無法對抗記憶的遺忘,

因此,樓主開始反思如何高效的背誦,但是毫無頭緒,所以只能繼續翻閱並且艱難背誦,同時先做做案例分析。

經過做案例分析題,筆者發現民訴法、行政法、刑訴法三門程序法對於體系記憶的要求十分高,也就是說,如果單純通過記憶“關鍵詞”,進行“虛假背誦”,只能夠應付選擇題,但是到案例分析題就一點都寫不出來,特別是兩訴的案例分析,我的解決辦法就是畫輔助背誦的流程圖

例如:針對刑事訴訟法,我把近十年考到的有關程序考點挑出來,然後找到對應章節,在“瑞達精粹卷”也就是背誦版的輔助下,用流程圖的形式簡化出來。得到流程圖,保證左手捂住流程圖,右手依靠提示詞就能把整個流程說出來。再輔之以刑訴法楊雄的順口溜,背誦十分高效。對於刑訴法,我似乎沒有那種覺得腦子裡什麼都沒有的“好像我會綜合症”了。

(三)第三階段 後期

多輪滾動複習,開始背誦“精粹卷”

①8月5日-8月15日 10天 精粹卷背誦+完成三門訴訟法的系統化、做筆記+案例分析+翻看

有了上述背誦心得之後,我就開始將民訴法、刑訴法、憲法畫出流程圖,並且發現對於理論法和商經、三國可以採取抄出關鍵詞,再大概連成串的方式背誦。於是就用了十天去實行。具體如下:

由於此時瑞達法考的精粹卷、指南針的背誦版(或者其他的背誦版)都出來了,構建體系堅決不能打斷我翻看的進度。

我以兩天為一個週期,集中對行政法、刑訴法、民訴法以及理論法、三國法五門課程的翻滾複習,將關鍵詞串在一起,構建每個學科的體系。

①行政法,用了最多不超過9個流程圖解決徐金桂精粹卷80%的內容,大約9面紙搞定;

②刑訴法,先把楊雄所有順口溜抄出來,4面紙,然後按照重要程度把主要程序或者特殊程序也做出“提示詞+流程圖”的筆記,10面紙;

③民訴法較為簡單,我訴訟程序全部鏈接起來,剔除已經記住的關鍵詞,用4面紙解決整個訴訟流程。再把特別程序的關鍵詞抄出來,連成串,3頁紙搞定。

④三國法、理論法用就不再採取流程圖,而是抄下來關鍵詞。

於是,十天時間,我完成了

1.解決體系構建問題、

2. 劃出重點章節、

3.總結出案例分析的套路

、4.每天早讀兩小時滾動翻看兩遍精粹講義、

5.每晚兩道案例分析題或論述題檢測背誦效果。儘管這十天完全拋開刑法和民法,但是我在晚間做民刑案例分析以保持敏感度。

②8月15-8月20日 六法精粹卷背誦 + 分科真題+熟悉筆記(流程圖)

有了自己的筆記之後,我發現背誦時間大大減少,背誦完筆記之後,精粹只需要不超過2.5h就能回顧完一遍。

於是接下來五天時間,我繼續對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經濟法、理論法、三國法滾動複習,有意識的把背誦時間、做題時間大幅增加。

具體為7:30-10:30 3H完成三門課程,每門課程1/2的精粹卷的翻看+背誦筆記流程圖

10:40-11:40 1H完成一門課程5年的分科真題

13:20-15:20 2H 完成兩門課程,每門課程1/2的精粹卷的翻看、聽音頻2倍速+背誦筆記流程圖

15:30-18:30 3H 完成兩門課程5年的分科真題,

19:30-20:30 1H 翻看一門薄弱課程的精粹,如三國法or刑訴法or刑法

20:40-21:40 1H 兩道案例分析or兩道論述or一論述一案例(要有民法和刑法)

按照這樣的進程複習,發現背誦效率、看書效率和做題速度(深度剖析那種)顯著提升,心裡也更有底氣,做案例分析題時也覺得有很多話可以說。似乎“好像我會綜合症”弱了很多。

③8月21日-8月31日 六法背誦第二輪+六法精粹音頻第一輪

我一直認為重複是複習的關鍵。於是,在接下來的又一個十天時間,除了開始全面背誦三訴、商經、理論、三國精粹以外,還聽了一遍精粹音頻。

因為我發現簡單的背誦和自我串講不能使我學到新內容。也不知道精粹中哪些地方是考點,所以我決定通過聽瑞達精粹卷、指南針衝刺卷音頻來查缺補漏,把之前單純自學的遺漏點、疏忽點補上,同時早上繼續滾動背誦。與此同時,我也增加了對民法、刑法精粹卷的二次系統性複習。

十天時間分配如下:

音頻兩倍速,每門約20課*40min/2倍=400min=6.5h

三訴、理論、商經、民法、刑法、三國一共八門,月52h。每天聽課時間為9:40-17:40,基本上一天或一天半聽完一門課程,同時翻閱完一遍精粹。

7:30-9:30 2h 背書(每小時背誦一遍一門的1/2,則6門*每門分為2次背*1h=12h;一共2h*10天,可以保障六門課程精粹卷背誦一遍,部分課程可以背誦兩遍)

9:40-10:40 1h 聽課+看書

10:40-11:40 1h 聽課+看書

13:30-16:30 3h 聽課+看書

16:40-17:40 1h 聽課+看書

18:30-19:30 1h 聽課+看書

19:40-21:40 2h 十天時間,每晚選擇交叉回顧一門課程的重點章節/案例分析題(總用時<5h)/背誦1門精粹(總用時<5h)or卷一/二/三並且對答案(總用時<10h)

十天時間完成①八門課程的系統複習(音頻+精粹書),②六門課程精粹系統背誦一遍、部分課程背誦兩遍,③案例分析完成不少於10道,④2套前三卷,⑤部分精粹的查漏補缺。

④9月1日-9月5日 拔高階段背誦+前三卷系統訓練

結束完十天計劃之後,覺得效果頗為不錯,想檢測一下。

於是,這五天時間,在對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經濟法、理論法、三國法滾動複習(不包括民刑)的基礎上,開始系統刷五年真題

具體時間安排

7:30-10:30 3H完成三門課程,每門課程精粹卷1/2的背誦

10:40-11:40 1H完成一一份前三卷選擇題訓練

13:20-15:20 2H 完成兩門課程,每門課程1/2的精粹卷的背誦

15:30-18:30 3H 完成一一份前三卷選擇題訓練,剩餘時間一律翻看民訴、刑訴

19:30-20:30 1H 回顧早上背誦的一門精粹卷

20:40-21:40 1H 兩道案例分析or兩道論述or翻看刑法或者民法

這五天主要是繼續滾動複習,鞏固知識點,並且完成五年編年真題前三卷的刷題。該階段會感覺十分枯燥無聊,此時精粹講義幾乎看爛了,音頻也覺得沒有什麼新鮮感。

這一階段,“感覺我會綜合症”與我而言幾乎不再存在,真的有一種我會,還能不看書就說出來那種自信。

如果量化的話,效果是這樣的:對於三門訴訟法而言,捂住主體部分,看關鍵詞講出相應的流程稍微有一點勉強,但是能夠回憶出70%的內容。對於商經、理論、三國而言,對於選擇題而言能夠看關鍵詞選出真題答案,但是並不清楚面對新題的感覺是什麼樣的。這個時候,我隱約覺得,我進入了盲目自信卻又沒有70%把握的“停滯期”。於是決定進入168階段,試著提升一下。

⑤9月6日-9月15日 背誦+168模擬題+聽“考前兩小時”

十天時間,前6天左右除了按照計劃繼續翻滾背誦精粹以外,還做完了大部分168真題,發現很多知識點沒有背到,或者被忽略,對於行政法、刑訴法甚至是翻著書做完的,於是迅速以一點五到兩倍速的時間聽完瑞達法考絕大部分168課程,發現對於精粹卷的遺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因為有前期的多輪翻閱、背誦,所以對於這些知識點有一定的敏感度,這種敏感度基本上能持續到司考。

在此之外,利用覺曉APP迅速做完所有課程五年真題(該APP採取的是章節分類法,用了大約17h做完。並且,筆者明顯的發現168階段過後似乎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精粹有一種新鮮感,重複背誦時也能把握住關鍵點,更有信心。

之後的四天,果斷選擇瑞達法考的考前兩小時。做完題之後,感覺乾貨太多,所以只能正常甚至是慢速播放靠前兩小時的視頻,於此同時又系統背誦了一輪六門課的精粹,翻看了柏浪濤的刑法分則和老鐘的民法精粹,感覺差不多飽和了。

徹底沒有了那種感覺我會的感覺,也沒有那種我覺得什麼都會的盲目自信,相反,我明確的感覺到我基本上掌握了“75%的內容”,實現了停滯期後的一次拔高。360就過了,所以發揮正常、運氣也好的話,應該能過。但是,我發現經常交流的隊友,仍然還有當初那種“感覺我會,卻覺得大腦空白”的感覺,深感不妙。

考試當天

9月16日-9月17日

這兩天考前要去考場的賓館,一定要提前幾個月問一下考點歷年在哪,提前預定酒店。並且,戴好耳罩,因為基本上覆習不進去,只好採取講課的方式講給隊友聽,我和隊友都感覺第二天考試用到了許多前天晚上互相講授的知識,覺得這個辦法是可行的。

但是筆者到了考場之後,卷一和卷二考試時上午和下午都習慣性瞌睡,腦子昏昏沉沉也不知道選了什麼,反正不會或不確定的都全選

(宋光明大帝說的,真的賊準)

幸好平時可以注意時間安排,保證每一卷都提前30分鐘寫完,留30分鐘核對每一道題,以確定選選項時大腦是不是清醒的

(強調:單純對答案不確定一定不要改)。

當時睡蒙了不知道自己選了什麼,但是初略估計能夠通過,結果出來之後以112 106 106 105 429通過。

感悟和隨想

法本考生會面對保研、考研、升學、期末考試等諸多影響。有些同學會經常猶豫是否要放棄司考。所以,備考的第一要求是穩住心態,第二要求是堅持下去。

沒有什麼經驗貼是萬能的。但是希望高分通過法考就必須把握三點“計劃、堅持、行動”,依靠計劃而堅持,依靠堅持而行動,依靠行動檢測計劃,依靠新計劃再次堅持。

其實,經過“定計劃、執行、該計劃、再執行”這樣的三四個循環之後,我們就能夠掌握我們的吸收能力,按部就班,慢慢的,法考這本“厚書”就自然被讀“薄”了。

願你今年法考一次過過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