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夢夢話西遊第二十九回

一、《西遊記》第八回

光陰迅速。一日,劉洪公事遠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嘆,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耳邊有人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異日聲名遠大,非比等閒。劉賊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護。汝夫已得龍王相救,日後夫妻相會,子母團圓,雪冤報仇有日也。謹記吾言。快醒,快醒!”言訖而去。小姐醒來,句句記得,將子抱定,無計可施。

觀音送子給滿堂嬌,還讓南極星君託夢轉告。這是原文第一次隱晦的提到“金蟬子”的轉世。

那麼,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

我們《夢夢話西遊》第二十回裡就曾經分析過,唐僧就是陳光蕊,陳光蕊就是唐僧。

南極星君託夢給滿堂嬌說觀音送子一說,不過是觀音要給陳光蕊洗白身份,讓陳光蕊從一個被戴綠帽的冤魂變成一個擁有無上道德情操的得道高僧的形象。

然而,想要隱瞞一個謊言,就需要用一個更大的謊言才能掩蓋。

《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二、《西遊記》第十一回

次日,三位朝臣,聚眾僧,在那山川壇裡,逐一從頭查選,內中選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你道他是誰人——

靈通本諱號金蟬,只為無心聽佛講,轉託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

投胎落地就逢兇,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

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隨波逐浪泱。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

年方十八認親孃,特赴京都求外長。總管開山調大軍,洪州剿寇誅兇黨。

狀元光蕊脫天羅,子父相逢堪賀獎。復謁當今受主恩,凌煙閣上賢名響。

恩官不受願為僧,洪福沙門將道訪。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做陳玄奘。

這是原文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提到“金蟬子”,更明確的說此時十八歲的陳玄奘就是“金蟬子轉世”。

那麼,唐僧到底是不是真的是“金蟬子轉世”?

《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這首詞是站在三位朝臣的視角所做,這三人分別是魏徵、蕭星、張道源。我們在《夢夢話西遊》第二十八回裡曾經說過,魏徵是觀音在大唐的代表,蕭星崇尚佛教,張道源是道家對於水陸大會的監察,算是打醬油的。所以,以魏徵為代表的三人可以說是代表了觀音的立場。

於是乎,觀音想要掩蓋自己的第一個謊言,就得編出更大的謊言來掩蓋。所以,唐僧是“金蟬子”轉世的謊言應運而生。

三、《西遊記》第十二回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瞭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

這是原文第三次提到唐僧是佛子轉世,而且這次更是以觀音的視角明確指出主持水陸大會的唐僧就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是她引送投胎的長老(南極星君曾託夢說觀音送子),也就是金蟬子。

但是我們綜合以上兩點分析,咱們已經可以明確的知道,金蟬子轉世不過是觀音為了洗白陳光蕊而虛構的故事。此次觀音自己出馬,又怎麼可能拆穿自己的謊言?

《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四、《西遊記》第十二回

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觀音和木叉變成兩個疥癩遊僧,說白了就是形象醜陋、著裝邋遢的和尚在唐僧的水陸大會上公然踢場子。您說唐僧是不是該驚訝一番,是不是該錯愕幾秒鐘。

但是沒有,老唐沒有。老唐是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著兩個和尚客客氣氣的起手。

老唐被踢場子了,他喜什麼?還對兩個素未謀面不知道佛法水平高低的和尚異常的客氣。

老唐尊老愛幼咱們可以理解,但是您摸著良心說說,老唐的態度是不是很有問題?

那麼他為什麼如此做呢?

《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因為他知道這兩個和尚就是觀音和木叉。

觀音之所以要救活並洗白陳光蕊,就是要商量取經的事情。這麼機密的事情,觀音必然跟陳光蕊親自面談,並許諾好條件,兩人約好暗號在水陸大會上相見。

所以,老唐見到老和尚喜形於色的態度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

因此,這件事也從側面上說明了,金蟬子事件不過是觀音夥同陳光蕊撒下的謊言。

五、以上四點都是我們通過《西遊記》隱晦的線索旁敲側擊推測出來的結果,難免有人覺得小夢這是妄自揣摩,胡編亂造。

那麼,除了身為旁觀者的角度分析之外,當事人“唐僧”到底承不承認自己是金蟬子呢?

縱觀《西遊記》全文,唐僧沒有一次承認自己是金蟬子,但是,他卻在無意中否認自己是金蟬子一說。

證據呢?請容許小夢慢慢道來

《西遊記》第十二回

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

我們在上文第二點裡面提到,唐僧在舉行水路大會的時候是十八歲。水陸大會中途因觀音有計劃的亂入而終止,開始西天取經。那時候正好是貞觀十三年。

《西遊記》第一百回

太宗聞言,稱讚不已,又問:“遠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總記菩薩之言,有十萬八千里之遠。途中未曾記數,只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還經幾座國王,俱有照驗印信。”叫:“徒弟,將通關文牒取上來,對主公繳納。”當時遞上。太宗看了,乃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

《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老唐記得取經經歷十四個寒暑,也就是十四年。通關文牒上也是寫著貞觀一十三年九月出發,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貞觀二十七年。所以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取經耗時十四年。

所以,唐僧十八歲出發取經,耗時十四年,回來也就是三十二歲。小夢算的沒錯吧。

但是,但是,但是...

《西遊記》第九十三回

三藏與行者步月閒行,又見個道人來報道:“我們老師爺要見見中華人物。”三藏急轉身,見一個老和尚,手持竹杖,向前作禮道:“此位就是中華來的師父?”三藏答禮道:“不敢。”老僧稱讚不已。因問:“老師高壽?”三藏道:“虛度四十五年矣,敢問老院主尊壽?”老僧笑道:“比老師痴長一花甲也。”

老唐自己說了,他已經四十五歲了。那時候取經已經接近尾聲,即便猴子在身邊,老唐也是放鬆了警惕,說漏了嘴。

此時已經接近西天,我們就當老唐取經完成的時候是四十五歲。

所以,取經耗時十四年,老唐取經出發的時候應該是三十一歲。

《西遊記》第八回

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見了此榜,即時回家,對母張氏道:“朝廷頒下黃榜,詔開南省,考取賢才,孩兒意欲前去應試。倘得一官半職,顯親揚名,封妻廕子,光耀門閭,乃兒之志也。特此稟告母親前去。”張氏道:“我兒讀書人,幼而學,壯而行,正該如此。但去赴舉,路上須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來。”

《西遊記》最大騙局之一,唐僧到底是不是金蟬子轉世?

您發現端倪了嗎?您一定發現了吧。

“壯而行”,古時候“壯”指的就是三十歲——四十歲之間的年齡。

所以,唐僧根本就不是金蟬子。那麼,真正的金蟬子到底是誰?咱們先留個坑。

夢夢話西遊,下回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