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稱老劉頭
如何穩定農產品價格上漲?
看到這個問題,就目前農產品價格而言,作為一位農民,感覺義憤填膺,火冒三丈!此題主該不是農民,2018年竟然提出這個問題,簡直胡鬧!列舉下理由:
1、今年所有農產品價格幾乎普遍下跌,試問題主:哪個農產品價格上漲到城裡人不能接受?
2、養殖業而言,就生豬價格,從去年8.5元每斤的高價跌倒4.2元的虧本價,今年的豬肉價格6.5元還不如去年生豬價格,何來穩定?雖然目前生豬價格上漲,也只是從最低虧本價格上漲而已。目前在生豬價格5.6元左右,成本價格邊緣!
3、對於蒜農來說,蒜薹便宜到扔到溝裡,鮮蒜頭成了十年來最低的價格,3~5錢一斤,蒜農每畝虧損成本1500元左右,何來上漲穩定?目前大蒜價格也就是1元左右每斤,蒜農依舊虧損成本!
4、果農的水果賣不出去,爛在地裡。尤其是南方荔枝、香蕉、橘子,普通價格比去年下跌了一半,甚至十幾倍,比如海南的“荔枝王”,去年至少30元每斤的收購價,今年卻2元每斤,題主啊,何來農產品價格上漲穩定之說?
5、單說三大糧食作物,玉米價格七八毛錢一斤,大豆價格比去年略低,小麥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減產,雖然價格上漲,可也沒高於去年1.32元的價格,始終在1.2元左右每斤,而且每畝至少減產400斤左右,算起來還是虧本,導致農民惜賣小麥的現象。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有點心酸,替農民說句心裡話,不再寫了,寫多了都是淚,都是心酸的淚!大家為農說說心裡話,農產品價格上漲還用穩定嗎?
宗元
農民對於農產品價格的期望其實不是無限的上漲,而是穩定。農產品價格無論是暴漲還是暴跌對於農民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如果某一個農產品價格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出現暴漲,或許已經埋下了暴跌的禍根了。只有合理穩定的價格才會使農產品的市場健康發展,農民才會安心生產。那麼如何才能促使農產品價格的穩定呢?筆者認為:
一、加強信息宣傳引導。
市場的供需關係是價格漲跌的天平秤,由於農民對市場的信息不瞭解,所以他們對整個產品市場的供需情況不瞭解,這是導致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能加強對農產品信息方面的宣傳引導,讓農民既不錯失市場,又不盲目跟風,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可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物流運輸支持。
物以稀為貴,很多東西都是因為物流運輸難的原因,導致價格畸形虛高。本來在產地很便宜的“白菜價”價格,但到了其他地方便成了“貴族產品”,如近期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廣西荔枝5毛一斤沒有人要,果農怒而踩爛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荔枝在廣西、廣東等主產區很便宜,但其實在很多其他地區,荔枝隨便都可以賣到6——7元,貴得大眾消費不起。類似荔枝的農產品悲劇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假如有一個更為方便快捷的運輸物流將當地具有特色的農產品運輸出去,是不是這樣的悲劇會減少很多呢?
三、擴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很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是比較單一,沒有形成良好的銷售渠道,農戶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等,如果能將農戶的銷售渠道擴展了,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相信對於農產品來說價錢更加實惠,更穩定。如實行農超對接、電商銷售等等各種銷售渠道。
愚人跳農門
對農民而言,期盼著農產品價格上漲,這樣可以增加收入。但是短時間內價格"暴漲""暴跌"就要警惕,比如今年生豬、大蒜跌的厲害,玉米漲價過快等。
農產品價格上漲是正確的方向,因為它隨著經濟增長及物價增長相對應,但是短期漲價過快,翻倍就不太現實。
首先,從源頭開始,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給關係決定的,當供給量少,需求量增多價格會不斷上漲。為了防止某種農產品價格可以根據情況增加供給量,因為有某類農產品儲備。
比如,今年2018年玉米價格上漲快,突然,一噸突破2000元,摺合一斤1元,為了穩定價格保持平穩性,臨儲玉米出庫供應穩定了玉米價格,當前一噸1850,1900元左右。
2、調節某類農產品的種植面積。2015年大蒜價格開始飛快上漲,蒜你狠又捲土重來,然後農戶紛紛擴大大蒜的種植面積,導致今年大蒜價格太便宜,農戶種植虧損。如果農戶能夠把握價格週期,不盲目種植,大蒜今年的價格不會0.5元一斤。
3、以假信息哄抬農產品價格,這個做法是要有辨別真假信息的能力。
4、商戶囤積農產品。
5、流通環節的增多麻煩,可以減少流通花費的時間等成本。
一般來說,價格上漲---種植面積多---產量增多----價格下降---減少種植面積。一般農產品均是這個價格波動循環♻️,所以說在穩定價格上漲,穩定價格下跌要及時調整種植面積,調配供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