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西門慶死亡背後的易學原理!

西門慶是小說中的第一主角。張竹坡對他的生口、年齡多有批點。西門慶出場時二十六、七歲,三十三歲去世,活動時間約七年。

在詞話本《金瓶梅》中,西門慶到第二回才出場,而在“第一奇書”本中,為突出其第一主角的身份,第一回便安排其隆重登場。

三十三:西門慶死亡背後的易學原理!

“第一奇書”本第一回以九月廿五起頭,張竹坡夾批曰:

“九月廿五起頭,九月十七日瓶兒死,自七至五,中餘七日,七日來複之義。西門慶三十三歲,正月廿一日死。三十三老陽,廿一少陽。老變少,所以有孝哥也。”

開篇便以易學原理來解析西門慶之死亡日期與年齡。

三十三:西門慶死亡背後的易學原理!

第七十八回,王三官往東京去給六黃公公磕頭。張夾批:“三去而六來,陽氣盡矣,故西門死也。又六為老陰,陰極變陽,猶小人敗,而君子將進也。”

《周易》中奇數為天數,偶數為地數。天數即陽數,地數即陰數。所以,“三去而六來”,即陽去陰來。後文西門慶又遭遇兩個六兒重陰凝結,所以必死無疑。

第七十九回,西門慶縱慾身亡之時,作者寫到:“誰知天數造定,三十三歲而去。”

三十三:西門慶死亡背後的易學原理!

張竹坡夾批:

“ (三十三)老陽之數,剝削已盡。一化孝哥,幸而碩果猶存,亦見天命民贅不以惡人而滅絕也。誰謂作稗官者不知易也哉?”

“(正月二十一)二十一又是陽數,和三十三又見陽明興,而陰晦除,君子進,而小人死矣。”

“誰謂作稗官者不知《易》也哉?”張竹坡明確點出,作者乃按照易學原理來塑造人物形象,也即按照易數之理來設置人物形象。

換句話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皆是倚數而定。西門慶“三十三歲而去”,作者謂之“天數造定”,也是明確點明瞭西門慶這個年齡的倚數現象。

三十三:西門慶死亡背後的易學原理!

西門慶死於第七十九回,三十三歲,“七”乃少陽,“九”乃“老陽”,33=3*10+3,所謂三十又三年,所以,“三十三”又是老陽之數。作者安排他在一個皆是陽數的時刻英年早逝,顯然是為了表達對他的否定。

西門慶的悲哀是因為他是個凡人,能力和容量有限度,慾望卻沒有限度。這也可說是人生的悲劇。把莊子的話改一改來說,是“生也有涯,欲也無涯”;套用西歐的觀念,這貪心便是浮士德式的。

王國維曾說李後主和賈寶玉都是耶穌,他們肩負著愛情的十字架:我們同樣可以說西門慶肩負著貪慾的十字架。西門慶而且死在三十三的英年,約略是主耶穌流寶血的年紀。

西門慶肩負著慾望的十字架,幾乎在耶穌受難之時受到他應有的懲罰,大約是一個巧合,也大約是人類對於“英年”之數有著大致相似的理解。

三十三:西門慶死亡背後的易學原理!

而張竹坡所謂“剝削已盡”,也本自《易經》卦象。“剝”指的就是《易經》第23卦——剝卦,其卦象是一陽在上,五陰在下,它最上面的陽受的受辭為: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意為財產資源會大量的流失,乃岌岌可危之勢。

“剝”字從錄從刀,表示人們長期辛辛苦苦所積累的財產回被刀所割,毀滅殆盡,“就算倖免,也難以擺脫自然腐爛的宿命”。

這正符合西門慶的現狀,西門慶死後,他一生所追求的財色一齊散去,正所謂“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但西門慶死於二十一日,21=3*7,所以“二十一”也是陽數,老陽變少陽,所以還有一個孝哥,來繼承香火,了結西門慶一世冤孽。

運營/莎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