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話說早前收到消息說 Intel 要發佈八代酷睿的時候心情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 Intel 六核心終於進入主流平臺,新 i5 和新 i7 都用上六核心設計,而 i3 也要普及四核,而憂的是才裝不到一年的 i7-7700K “高端”平臺馬上就要落後了,規格甚至要被新 i5 比下去,有種活生生被降級的感覺。然後終於等到10月5日這一天,八代酷睿平臺正式開賣,不過價格跟早前的傳聞差距甚大,新 i7 比上一代貴了 900 元,而新 i5 的價格也緊迫老 i7,這下我就放心了,手上的 i7-7700K 還不至於貶值太多。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網傳果然不靠譜,牙膏廠良心發現,八代酷睿加量不加價......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八代酷睿不但價格貴出天際,而且還缺貨,一上架就被搶光的節奏,絲毫不給屌絲一點點猶豫的機會。然而在萬能的鹹魚,樓主收到一顆成色嶄新的 i5-8600K ES 版,價格與散片 i7-7700K 相當,於是也有了這一篇 i5-8600K 大戰 i7-7700K 的文章。i5-8600K 使用六核心設計,基礎頻率 3.6GHz,最大睿頻 4.3GHz,集成 9MB 三級緩存,TDP 95W,內存最大支持 64GB DDR4-2666,整合 Intel UHD Graphics 630 核芯顯卡。而 i7-7700K 使用四核心八線程設計,基礎頻率 4.2GHz,最大睿頻 4.5GHz,集成 8MB 三級緩存,TDP 91W,內存最大支持 64GB DDR4-2400,同樣整合 Intel UHD Graphics 630 核芯顯卡。就 CPU 正面外觀而言,i5-8600K 與 i7-7700K 並沒有明顯區別。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由於多塞了兩個核心,i5-8600K 背面元件更多一些。此外,Intel 對八代酷睿 CPU 的供電部分進行了改造並重新定義了針腳,這也是原有的 Z170 和 Z270 主板不再支持八代酷睿的主要原因。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從外媒網站搜到的八代酷睿與七代酷睿的針腳定義圖,有興趣的童鞋可以仔細對比一下。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從六代酷睿開始,Intel 開始使用了更薄的 PCB,這次並沒有因為多塞了兩個核心而改用更厚的 PCB,因此在安裝散熱器的時候一樣會存在壓彎 PCB 的風險,在安裝某些扣具壓力特別大的散熱器時得多加註意。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跟 CPU 一起到手的還有一塊技嘉 Z370 AORUS Ultra Gaming 主板,也是本次測試平臺所使用的主板。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目前支持八代酷睿的芯片組只有 Z370 一款,H370、H310、B360 等等芯片組據聞要到明年一月才會推出,所以 Z370 是目前搭配八代酷睿的唯一選擇。技嘉 Z370 AORUS Ultra Gaming 主板使用 ATX 版型,九個裝機孔。AORUS 是技嘉針對電競推出的一個子品牌,定位對飈華碩 ROG 系列,因為 LOGO 的緣故所以被網友戲稱為“雕牌”。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前面已經提到過,Intel 對 LGA 1151 插座針腳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所以這個插座雖然能夠把七代酷睿甚至是六代酷睿放進去,但是因為供電針腳改了,點不亮是必然的,至於會不會 Boom?我就不做白老鼠了,哈哈。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CPU 供電部分可以看到定製雷電電感與黑金電容,供電晶體管每相四顆,上面覆蓋了金屬散熱片。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三條 PCIe 3.0 x16 插槽支持雙卡 SLI 或者三卡 CF,靠近 CPU 的兩條插槽套了金屬外殼,主要是用來防止顯卡過重損壞插槽。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主板上的 PCIe 3.0 x16 插槽外觀與別的主板不太一樣,因為金屬外殼裡麵包夾了 LED 導光條,所以插槽在通電後能夠發光。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音頻電路使用了音頻分割線設計,Realtek ALC1220 音頻芯片外面加了金屬屏蔽罩。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音頻電容同時使用了 WIMA 發燒音頻電容以及 CHEMICON 日系音頻電容兩種,其中紅色的 WIMA 電容成本較高,一般只在高端主板上才能見到。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南橋散熱片上,很大一隻“雕”......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散熱片旁邊找到了雙 BIOS 芯片,支持自動修復,刷 BIOS 就算遇上停電也不用送廠返修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內存插槽和 PCIe 3.0 x16 插槽一樣在金屬馬甲裡面夾帶了 LED 導光條,電源插座旁邊也有一條導光條。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導光條可以拆下來,其實就是一條普通的亞克力條,動手能力強的要弄個定製圖案啥的應該不難,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知該說不該說。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回過頭來在看看主板的接口,接口上方有一塊裝飾板覆蓋,最左邊黃色的是魔音 USB 接口,使用 USB 耳機的話優先插這個,當然也能當普通 USB 接口使用,DVI 接口右邊是 USB 3.1 Gen2 Type-A 和 Type-C 接口,藍色的 USB 3.1 Gen1 接口其實就是 USB 3.0,網絡接口連的是 Intel 千兆網卡。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內存在漲價之前屯了不少,看著價格不斷上漲,雖然大部分時間放著吃灰但心裡依然美滋滋。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這次為了配合主板的 LED 燈效所以就用這套海盜船的復仇者 RGB 套裝好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海盜船復仇者 RGB 內存加上燈條和上蓋之後比一般內存高出很多,用這套內存的話一般大型風冷散熱器都不用考慮了,基本都會衝突,所以這次上一體式水冷。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SSD 本來打算買 Intel 600P,不過最近有媒體爆出 SMI 主控有後門的新聞,而且相關部門還相當重視,畢竟是涉及到信息安全的問題,所以 SMI 主控的 SSD 我就暫時不考慮了,最後用了 Marvell 88SS1093 主控搭配東芝 15nm Super High Performance TLC 顆粒的浦科特 M8Se 256G。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SSD 使用 M.2 接口,走 PCIe Gen3 x4 通道,支持 NVMe 1.2 傳輸標準,包裝盒裡面就只有 SSD 和一顆螺絲。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自帶波浪形散熱片。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SSD 上面沒有找到螺絲,顆粒一面用導熱膠粘著散熱片。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SSD 背面是光板,沒有顆粒,只有銘牌,PCB 和外殼之間有防拆標籤,看來這散熱片是跟定這 SSD 了,要換第三方散熱片的只能自己想辦法。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主板上有兩個 M.2 接口,理論上插任意一個都可以,但因為 M.2 SSD 對溫度比較敏感,如果用集成顯卡的話我建議插在下面的接口上,離 CPU 越遠越好,而用獨顯的話,插下面的插槽會受到顯卡溫度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帶風扇停轉功能的顯卡,SSD 在下面簡直要熱爆了,這種情況建議插在第一個 M.2 接口上。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散熱器用的是九州風神船長 EX RGB 散熱器,自帶 RGB 燈效可以與主板同步。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顯卡用了一塊微星 GTX 1080 Ti DUKE 11G 闇黑龍爵,顯卡使用越肩式設計,三個 9cm 風扇支持智能停轉,超過 60℃ 風扇才會開動,前面說的會影響 SSD 溫度的顯卡就是這一種,當然,如果 SSD 非要裝在靠近顯卡的位置的話,個人強烈建議手動設置風扇保持轉動讓空氣對流起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顯卡厚度為雙槽,側面 LOGO 燈支持 RGB 燈效,供電使用 8+8 pin 設計 。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輸出部分弄了兩個 HDMI 接口主要是為了方便 VR 用戶。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顯卡背板在上次裝冷頭的時候正好摔在上面還留下了劃痕,要不是這背板擋住的話恐怕就不好玩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三下五除二把平臺搭好,可以開機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裝系統之前先進 BIOS 看看。BIOS 可選中文界面,支持鼠標操作。在簡易模式下面可以看到配置信息,CPU 溫度、電壓,風扇轉速等等參數,插入U盤之後按 F12 就能截圖。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要具體設置的話需要進入經典模式,其中第一項就是關於超頻的設定。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CPU 頻率設置、內存設置還有電壓設置全在這裡面。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風扇轉速曲線、過熱報警等等都可以在 BIOS 裡面搞定,對於喜歡純淨系統不喜歡安裝一堆控制軟件的朋友來說在 BIOS 裡面設置就 OK 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緊接上一部分,裝系統什麼的就不累贅了,直入正題。i7-7700K 搭配的是微星 Z270 GAMING PLUS 主板,其它東西一樣。電腦設置高性能模式,首先點開 CPU-Z,i5-8600K 頻率在 4.2G 左右浮動,而 i7-7700K 則在 4.4G 左右徘徊,首先利用 CPU-Z 自帶 Benchmark 跑個分,得益於頻率上的優勢,i7-7700K 單核性能領先 i5-8600K 14% 左右,而 i5-8600K 在多核心性能上憑藉多兩個核心的優勢也未能挽回敗局,不過差距縮小了,只落後 i7-7700K 4.7% 左右。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接下來測試國際象棋,i5-8600K 單核性能落後 i7-7700K 2.8% 左右,而多核性能則反超 i7-7700K 11.4% 左右,多核優勢初步展現。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而在 CINBENCH R15 中,i5-8600K 單核性能仍然落後,以 6.5% 左右的差距不敵 i7-7700K,而多核性能則反勝 i7-7700K 11.9% 左右。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而在考驗 CPU x264 轉碼性能的 x264 FHD Benchmark 測試裡面,多核心能夠發揮出優勢,i5-8600K 跑分領先 i7-7700K 11.5% 左右。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對比完跑分看看溫度,i5-8600K 的 TDP 比 i7-7700K 高了 4W,但從拷機測試看來(測 Prime 第一項,室溫 28℃),i5-8600K 在拷機下依然可以站穩 4.1G,核心溫度沒有超過 70℃,風扇轉速 1800 RPM 左右。而 i7-7700K 拷機則達到 75℃ 左右。必須說明的是,溫度表現與 CPU 的體質有很大關係,因此這個對比僅僅作為參考,不代表所有。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停止拷機之後,i5-8600K 核心溫度回落到 40℃ 以下,風扇轉速也降到 800 RPM 以下。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接下來嘗試一下超頻,前面已經提到過,BIOS 裡面有詳細的 CPU 超頻設定,但對於一般用戶而言畢竟太難,直接在“CPU 性能提升”項目中調用預設的頻率設定是最簡單的辦法,這裡選擇 4.5G,正好與 i7-7700K 的最高睿頻一致。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下面再對比跑分,圖片上半部分是默頻,下半部分是超頻到 4.5G 之後,跑分的提升與頻率提升基本成正比。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超頻到 4.5G 之後,i5-8600K 的單核性能終於可以跟 i7-7700K 打個平手,而多核性能的優勢則隨著頻率的提升進一步擴大。由此看來,i5-8600K 與 i7-7700K 這兩代 CPU 在架構方面並沒有重大的改變,跑分依然是拼頻率和核心。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接下來看看超頻後的溫度,提升 400MHz 之後,拷機溫度升高了 7-8℃,基本與 i7-7700K 持平,而待機溫度則與超頻前變化不大。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下面將 i5-8600K 恢復默認頻率進行其它方面的測試,首先是 SSD,先上 CDI 截圖。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為避免跑分異常,需要在 SSD 屬性裡面關閉寫入高速緩存緩衝區刷新,反正這裡把兩個框框都勾上就對了。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從測速結果看來,SSD 連續讀取性能和寫入性能都達到了廠家公佈的標準,由於系統安裝在測試盤中而且已經佔用了 6% 的空間,所以跑分會比空盤掛從盤測試稍低一點點,這個需要說明一下。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最後是有關顯卡和 CPU 的一些測試,首先說明的是,微星 GTX 1080 Ti DUKE 11G 闇黑龍爵 GPU 頻率比公版高 50MHz。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3DMARK FSE,總分 12522,其中顯卡得分 13890,物理得分 13157。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3DMARK Time Spy,總分 8715,其中顯卡得分 9752,CPU 得分 5440。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FurMark 拷機,CPU 核心頻率可以維持在 1600MHz 以上,顯卡最高溫度 76℃。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前面已經看到主板在多個位置都使用了導光條設計,這裡不秀一下燈光恐怕就對不起觀眾了,這款主板在 BIOS 和系統中都可以自定義燈效,我個人比較喜歡在 BIOS 中操作。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選定顏色之後就可以在右邊選擇燈光模式,模式包含靜止光、漸變色、呼吸燈還有閃爍等等。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下面我就不說話了,通過圖片去感受一下吧。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新i5幹掉老i7,八代酷睿 i5-8600K + 技嘉 Z370 AORUS 主板小測

最後總結

i5-8600K 大戰 i7-7700K,價格相當如何選?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我的觀點。價格:八代酷睿上市之後價格並非傳聞那樣加量不加價,目前國行價格對比官方指導價而言簡直是貴出天際,這個應該跟前期供貨緊不無關係,等大量到貨特別是散片全面開賣之後價格相信會回落到合理的位置,而 i7-7700K 也因為八代酷睿目前價格較高的緣故而未見明顯下降,由此相信 i7-7700K 的價格會一直堅挺直到八代酷睿大量供貨。性能:i7-7700K 憑藉更高的默頻,在測試中能夠保持單核性能領先,但多核性能方面會由於核心數量的劣勢而不敵 i5-8600K,而且隨著頻率的提高,這個劣勢會進一步擴大。在目前大部分主流軟件都能發揮多核心性能的前提下,i5-8600K 比 i7-7700K 快是沒有懸念的。平臺:目前 i5-8600K 必須搭配 Z370 芯片組主板,而 i7-7700K 則可以選擇成熟的 Z270 甚至是 Z170 芯片組主板,因此在 CPU 的選擇上就必須考慮到整套平臺的搭配。從目前來說,i7-7700K 可選擇的主板靈活性更大,主板價格也更便宜,而主板上的差價足以抵消 CPU 的差價,因此兩套平臺的性價比依然是半斤八兩。經過一輪的分析,目前 i5-8600K 與 i7-7700K 兩者都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從長遠來說,選擇 i5-8600K 的話未來還能保留主板升級到 i7-8700K 甚至更高的型號,而 i7-7700K 則已經是該平臺的極限,要升級得連主板一起換,所以從新購機的角度來說,我會選擇 i5-8600K,而 i7-7700K 則適合手上已經有兼容的主板並希望能夠提升 CPU 性能的用戶去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