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

該說的風險也說了,該說的機遇也說了,就是說不了指數會在哪個位置上停下來,所以這個就不說了啊。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市,什麼樣的交易,因人而異,各不相同。誰是誰的交易,都需要擔負的起,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幾天一直在踐行“知進退,懂取捨”的理念,所以有效的避開個體風險,通過“股票+ETF+期權”的組合方式,來降低系統性風險,目前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按照上午盤的變化,基本上在向預期的方向演變,但考慮到即便彈一彈,還是難持續,破2700點後的小彈跳,大概率是可以成行的,但也不能因此而激進,所以總體倉位還是有所保留。

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

這樣挺好,量力而行,反倒輕鬆。特別是在這個時間點上,要想如何作為,貌似還不是最好的時刻,固然市場在消化不確定性因素,關稅該提檔也檔不了。所以也別老拿這個來說事。

倒是人民幣老是不剎車,這倒是大問題,這段下跌不能完全和這個撇開關係。還有一些事兒,我們的金融監管帶來的許多衍生性問題,惡性循環常常都是搞到極致,無處可遁,才是反擊之時。

宏觀的東西,也不是咱們研究的強項,點到即可,知道有這麼個事兒。能夠描上幾筆的還是在技術層面上。關於當前技術上的看點,我們在量能、價格、指標等各個層面已經持續闡述了,此刻也不用再言。

倒是比較喜歡對未來做些預期,遠的先不說,看看短的情況。5日線別怕壓,要是來勁了,檔也檔不住。10日線得考慮,但低量沉澱已經超過2周,這也擋不住量能的推動。

真正會產生阻力的還是20日線,大概率別指望可以輕鬆的越過去,我們的判斷方式也很簡單,只要你能夠確定20日線的下跌行為不可改變,那麼就別去對抗她的無情。

真正具備扭轉的條件,我們給大家一些簡單易行的研判方式,即5、10和20日線匯聚之際,顯然這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調和。這些都是在主板市場的問題,要是看創業板有明顯差異。

比如20日線和5、10日線之間的距離不遠,橫向14天后,更具備6天后的轉變,那麼接下來的穩定,也自然可以逐步促成這三條均線的匯聚,交叉後如何演變,也關係到一個短暫的行情發展。

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

綜上,做自己看得懂的交易,從投資的路徑上選企業,選時間,抓空間,做配置,做管理,才是長久的投資之道。

具體到標的物的選擇,任何時候都要明白,不和跌勢股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題材,不玩概念,不聽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線為主,唯量是問,四個條件,趨勢為王,汰弱留強,每日歸零”的原則,來審視和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