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日本人那麼守規矩?

魏思江


排長隊、撿垃圾、車上不吃不喝,路上不吸菸……日本人的這一套日常作法,對他們自己而言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毫無違和感,你不說他自己都意識不到的事,但在外人看來竟然就成了“有公德心”和“高素質”了。這多少有點兒諷刺。

所以,問日本人為什麼守規矩,其實是在問日本人為什麼甘於遵守社會公認的法則,甚至可以變成“日本人為何容易服從某種命令”的問題。

這種民族的“自覺性”當然是他們的傳統文化使然。進一步說,日本的“集團主義”起到了很大作用。

加藤週一在《日本社會·文化的基本特徵》一文中鞭辟入裡的討論了日本人的“集團主義”。日本的集團的原型包括兩種,“家”與“村”。相對於“家”而言,“村”的社會性顯然更強。日本的村落這個共同體要求意見統一,排斥少數意見。而且對待異己並不寬容,有一套傳統的“村八分”的懲罰辦法,這個其他作者已有解說,不再贅述。總之,日本人的集體從屬感是十分強烈的。

但是,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家”和“村”的模型世界各地都有,並非日本獨有。加藤也說“集團主義社會與否,可以讓日本和歐美形成對照,但並不適應於亞洲其他國家。”而“日本區別於其他亞洲國家的地方在於集團的激烈競爭”。而日本為了避免集團內部競爭過於激烈,採取了一種“集團全體負責”的制度。所以,很常見的現象,日本的企業業績不佳,往往不會將責任歸為某個領導或某個職員。即使是社員工作失誤,一般也不會被開除,因為他們知道是人都會犯錯誤,這個難以避免。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都有這樣的認識。這個“集團全體負責”的制度,自然要求每個人都恪守本分,嚴守規矩。

當然,“集團全體負責制”在某種意義上也能變成“集團全體無責任制”。比如在侵略戰爭的反省上,日本人愛說“一億總懺悔”,他們認為,那麼大的罪過分攤成一億份,似乎就不那麼嚴重了。這個是日本的大問題。


東瀛遊俠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在立體、平面媒體上看到各種介紹日本人守規矩的消息,比如像前幾年報道的日本啦啦隊在國際比賽中聲援自己國家的足球隊,比賽完後不僅集體規規矩矩退場,而且檢走所有垃圾,連一片紙都不剩下......再比如在公共汽車站、地鐵站等處,毫無擁擠有條不紊的默默排隊的景象,還有嚴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汽車必須給行人讓路等等,其中最感人的應屬前幾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電視裡播映的景象了,即使是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無家可歸,可日本人還是有條不紊的默默的排隊領取食品,等待救援而毫無亂象。記得當時的那些畫面可以說是感動了世界,也由此,日本人對規矩的遵守也再一次達到了令世人折服的地步。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日本這個民族能做到這些呢?這還得從古代日本說起。我們知道,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自古以來就是火山爆發、地震不斷,而且山多平原少,這一切都使得古代日本人早就養成了只有互助才能共生的群體意識,既然有了群體意識,那麼,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些需群體共遵的規矩。





就這樣,古代日本人在“規矩”中受惠,從“從眾”中得利,這讓他們不僅更加樂意遵守自己定的規矩,同時也在不斷完善規矩。到了江戶時期,已經形成了一種嚴格的 “村八分”制度,所謂的“村八分”是指當時日本農村對嚴重違反村規、嚴重損害集體利益的村民所實施的進行絕交或孤立的一種懲罰方式。按照江戶時期“御定書百條”之規定,在村落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者互助被定為“十分”,也就是十個方面,
包括:1.出生,2.成人,3.結婚,4.建房,5.火災,6.水災,7.生病,8.葬禮,9.出行,10.法事。而對某人實施“村八分”,也就意味著全體村民有“八分”(即在八個方面)與其斷交,只留下“二分”(包括火災和葬禮)的交往。而這“二分”的交往也是因為如果著了火而不去救助,火勢蔓延則有可能延燒到整個村落;如果死了人不去幫忙,那麼由於死屍腐爛會引起傳染病而殃及四鄰之故。而且,由於日本古代實行的是戶籍固定制度,亦即某一地區之住民是不可以隨便搬家移住的。並且,“村八分”還具有連帶性,也就是一人違規,全家受牽連都要被“村八分”。甚至有的地方連神社也參與“村八分”,以神的名義制裁被“村八分”者,這就意味著,違規者將失去最後的精神寄託。想象一下,在古代日本的那樣一個圈子文化中如果被“村八分”了,也就意味著要忍受所有村民的鄙視眼神歧視行為。陷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人間煉獄之中。由此足見“村八分”制度的殘酷性,也難怪古代日本人就那麼守規矩了。




那麼,這種“村八分”現象在日本現代社會還存在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這正如日本人自己在《作為潛在意識中的“村八分”》中所說的那樣,“作為自江戶時代以來300年中浸透日本人骨子裡的‘村八分’的傳統,雖然以人道的理由遭到了廢止,但在潛意識的深處,它卻是明確存在的”。




在當今的日本社會,日本人實際上仍然生活在一個個“圈子”裡。這個“圈子”可能是村落,可能是職場,也可能是學校等等。而在日本人的心裡,自己則是屬於這一個個的“圈子”的,那麼,就必須遵守“圈子”的遊戲規則,否則,就極有可能被“村八分”掉。這樣的例子可謂是不勝枚舉,打個比方,比如說一位日本工薪階層,如果經常不參加自己公司圈子裡的諸如酒聚等活動,那麼,久而久之,大家就都會認為他是一位不肯隨眾、不守世間規矩的人,從而遭受到大家的孤立,陷入天天被異樣眼光看待的無人理的尷尬境地。同樣是在日本公司,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低調、隨眾,而是好出風頭,凡事特立獨行,那麼這人的下場就慘了,正如日本歷史學家木村尚三郎說的那樣:“日本人的眼睛既是視覺器官又是語言器官”,這人絕對會被周圍那種不屑一顧當你是空氣的眼睛這種“語言器官”殺死的。重者如果被上司認為此人是個不懂規矩的人,那麼,此人下場就更慘了,上司也許會給他安排在一個窗明几淨陽光明媚萬眾矚目的位子,然後又不給他安排任何工作,一週、兩週、一個月下來,如果這人不想瘋那麼就只好選擇捲起鋪蓋走路了。




其實,這實際上是一種欺辱行為,但日本人認為,正因為有了過去“村八分”的這種欺辱形式的懲罰方式存在,才強化了人們的集體意識,形成了一種“從眾心理”,完善了需集體遵從的規則。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說:“在日本社會中,‘欺辱’似乎成為了維護秩序的正義之舉”。它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欺辱文化”是支配日本人社會活動的一個基本機制,因為“欺辱文化”的存在,才使日本人“從眾”、“循規蹈矩”,而沒有人爭當“出頭鳥”。以這些看來,某種意義上似乎就可以說,“村八分”這種“欺辱原理”是貫穿整個日本社會的“約束個人行為的準則”。儘管規矩有好有壞,但如果一個人不守規矩了,那就意味著有可能陷入被孤立、受欺凌的境地,而下場卻不是每位日本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如此看來,日本人又怎敢不守規矩呢?



萬景路看日本


我們的老祖宗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近鄰的日本人倒是處處保持著一板一眼嚴守規矩的態度。垃圾要詳細分類,在旅行團規定的集合時間絕不遲到,辦公室的空調溫度冬天不超過20度夏天不低於28度,午飯時間要關燈關電腦屏幕,即使僻靜處車輛行人也會等紅燈,大大小小的規矩數不勝數,全靠自覺性來維護。

日本人對規矩嚴格恪守這一特點看起來實在是毋庸置疑了,真的是這樣嗎?這個現象背後有兩點值得深思。

第一,作為集體化思想盛行的社會中的一員,日本人並不鼓勵個性,反而從小就被迫放棄個性,習慣了遵循統一規則來行事。

最明顯的表現便是制服,儘管其他國家穿制服也是很普遍的事,但像日本一樣對制服如此熱愛的並不多見,連週末節假日也經常能在大街上遇見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從中小學生的校服書包到社會人士的西裝革履,都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我是某個集體的一員”這種身份認同的心理安慰。

對於個性突出的人,日本普遍的看法帶有偏見色彩,認為“個性的=協調を取らない人”,也就是“有個性=無法協調的人”,所以在他們的團體中很少講兼容幷包,而是更強調服從,一致,集體。那些發出與周圍人不一樣的聲音,對既定規則做出挑戰的人,很容易成為班級或公司裡被“いじめ”(欺負)的對象,這樣的人常常下場很慘。尤其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這個感情豐沛心靈敏感的年齡階段最需要朋友,為了獲得身邊同齡人的認可,他們往往不得不放棄自己獨特的看法和個性,與其冒險出頭被人詬病,不如老老實實隱藏在眾人之間,有什麼異於他人的想法都不敢說出來。

長此以往,他們的思維固化在大眾主流的範圍之內,享受著規則帶來的確定性和安全感,再也不會生出跳到規矩之外來試一試的想法了。

第二,正是由於日本人對規矩本身缺乏深究,不問理由,盲目遵守,一旦規則被打破,他們會立刻跟著徹底轉變,顯得完全沒有原則和底線。

從比較成熟健全的思考觀點來說,人們需要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所謂的規矩並非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而且各種規則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其彈性不可逾越普遍的道德及價值觀的底線

,從舊規則的打破到新秩序的建立,也是個需要調整合理性和適應性的過程。

日本人在這方面似乎操之過急,由於他們完全依賴規則,對規則的缺失可能帶來的暫時性混亂非常恐慌,所以他們總是急於建立起新的規則,哪怕完善程度和合理性還有待爭議,總之先給出一個行為準則再說。於是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牆頭草似的一窩蜂倒向新的風尚,這時候才發現規則的漏洞,再想調整的話,就難上加難了。

美國人約翰•道爾在他的著作《擁抱戰敗》中介紹了二戰之後日本對美軍態度的戲劇化轉變,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天皇公開宣佈戰敗之後,民眾譁然,全民頑固抵抗誓死鬥爭的口號戛然而止,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辦呢?在這個轉折點上美國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他們幫助日本製定新的法律,依然保留天皇的尊嚴和神性,作出一系列舉措使這淪為廢墟的國家快速恢復起新的秩序。

此時日本人發現從上到下的規矩都沒有任何針對美國是敵人的傾向,而且恰恰是他們主導了新的秩序,於是日本人彷彿忘記了不久前美國人剛剛朝他們投下的兩個原子彈,在美軍登陸時幾乎夾道歡迎,大街小巷都掀起一股崇尚美國的潮流,其轉變之決絕與迅速令人瞠目結舌。至於戰後美軍對日本的佔領造成了怎樣的後果在此一言難盡,但日本人這種不問底線全盤接受的轉變方式,其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孩子懂規矩、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對於孩子的知識教育和智力開發則不像中國的家庭那麼熱心。

日本也有一些針對幼兒的英語或才藝教育,但絕大多數日本家庭在上小學前幾乎不學習任何文化知識。參加保育園的家長會時,園長一再告誡大家不要急於求成地給孩子灌輸知識。園長打比方說,就算你的孩子今年不會數數,明年或後年一定能夠學會。保育園要求,父母必須每天陪孩子一起吃早飯,在週末和節假日要儘量抽空與孩子相處,因為在他們看來,再好的學校教育也代替不了家長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日本家庭教育協會認為,“規範形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懂得規矩、養成遵守社會規範的習慣,將來進入社會的每一個孩子才能變成遵守規範的社會人,而只有具有了共同規範的人之間才能產生信賴。

日本社會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有序地發展,的確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民眾能夠自覺遵守規則,另外他們能夠徹底地捨棄陳舊,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態度也直接有益於幾次經濟騰飛式的跨越。然而日本人墨守成規和盲目附和的弊病也造成了他們禁錮,呆板,磨滅人性的特徵,同時深深地埋下了許多社會危機的根源。


飛鯨體育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守規矩?因為,日本人團結自尊,自強自律!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反映了日本人整體的民族素質。

即使我們詛咒此國人等殘忍歹毒的本性,但於表面上人家的禮節,禮貌,互敬互榮的氣氛,於吾國人面前還是值得學習和敬佩的。

日本人的規矩很多是高標準,嚴要求的,這在國人面前標準的“封建主義”,要受到批判和推翻的。但日本人為什麼不說它是“封建”,並且還嚴格的去執行,傳承而發揚?這與他們內存的憂患意識,危機感,侵略的野心習習相關。

可以說,這是“假善”偽裝出來的東西,比如他們首相安倍在國際上的嘴臉,比如二戰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人與美國人談判時的行為。真不得不承認人家“撒油餓那那”的背後善於包藏著滅了你的禍心!

但是,你還是要不得不去敬重讚歎人家!人家不是這樣的行為,這樣的精神,這樣的自尊,這樣的素質,這麼個小不點的屁國敢在國際上橫行霸道?敢有時不時侵略別國,屠殺別國人的膽量和野心?

而吾國的一些人,談起來就該羞死?!就為襠下自由開放和臉面上的厚顏無恥,連先賢聖人也無原則的批判漫罵。再就是無恥的比闊,比睡,比缺德!真不敢想象這樣下去,我們先於屁國的文明還能剩下點什麼?

而真於幾千年文化文明,我們骨子倘流的血液與日本人之比?這些的規矩不是我們做不了,學不上。而是我們沒有了憂患意識,沒有了愛國的危機感,被佔著心裡的東西就是慾望和錢了。至於國恨家仇早無恥得丟了盡淨!這與日本人那麼規矩被後的目的野心,何曾有過一點的清醒和明智。


雨燕風塵


這是從社會秩序和管理層面來看的,與教育、習俗、經濟發展與文明化程度相關聯。

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在世界上,日本人也是最不受歡迎的之一,但從明治維新開始的全民的長期的向西方文明開放學習,使日本成為了現代文明國家,國民素質也隨之全民提升。


同時,家庭、學校、政府部門、企業的教育也是如此。家庭觀念、團隊意識、層級觀念、服從觀念、公民意識在日本的各個方面均體現出來。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很有意思,說是一個日本人是一條蟲,三個人是一條龍。

從企業文化看,日本企業培養終身制的理念,層級鮮明,服從意識、協同意識強烈。從體育集體項目上最能體現這一點,足、籃、排、包括田徑的接力項目,單個的隊員能力並不突出,但結合在一起水平卻很突出。


同時,日本人從小就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意識培養,並把遵守社會規則上升到道德的層面。不遵守時間、交通規則、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不注重團隊合作,往往會被上升到道德的層面。所以在日本地震海嘯那麼大的災難時期,東京的交通秩序在半個小時就得到恢復。


李俊峰226675242


在日本旅行的時候,詢問過日本友人,很多人都會說:因為不守規則會被白眼,感覺很丟人。

過馬路有別人看著,坐電車旁邊也有人,要是做了什麼奇怪的事情,或者違反了常識是很丟臉的。

所以,無論是傳統的不給人添麻煩還是高素質,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日本人比較要面子。

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吃貨嚴先森


日本人最愛做表面功夫,看起來循規蹈矩,下級見到上級畢恭畢敬,老婆見老公點頭哈腰,還要跪在地上幫老公脫鞋子,公共場合不吵不鬧,幹活一絲不苟。可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三番兩次侵略我國,燒殺搶掠,強姦婦女,拿我們手無寸鐵的百姓比賽殺著玩,把我們的金銀財寶全部掠奪回去,就是到現在也沒見它認個錯,道個歉,還把我們的釣魚島說成是它的,這是守規矩?

整個日本明知道安倍晉三是一個極端反華分子,連續三次選他當首相,這說明日本人守規矩?

是誰認為日本人守規矩的?你倒是舉舉例子來看看,讓大家來評評。


先斬後揍1


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要給他人制造麻煩”,這是日本人秉持終生的信念,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儘量給他人減少麻煩。而如何才能做到不給他人制造麻煩呢?遵守規矩就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該排隊就排,該等紅綠燈就等。


葉走走


其實這個問題成因比較複雜,但是某一方面來講和政治體制還有資源匱乏有關係。過去日本耕地匱乏,收穫物在供給大名後勉強夠全村人的生命維持。這時就需要一個絕對有力的莊頭制定規矩分配食物和工作,要是有人過於貪婪就會另外有人餓死或者逃亡。為了個人和集體都能活下去必須完全遵守約定俗成的規矩,哪怕是棄老這種殘忍的事。違反規矩的人會被八部——即集體孤立社會性死亡。所以今天的日本人哪怕規矩給他自己的生活造成不便,他也就是心裡嘀咕幾句就乖乖照做了。


MrLonely59532949


因為他們的相關法律、法規非常嚴格,到處都是監控,他們也是從不守規矩過來的,現在習慣了,不守規矩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會影響到他們的聲譽(很要面子是他們的最大的人格缺陷之一,至今不承認侵略罪行),加上罰款,這是他們從不自覺到被迫自覺,再到習慣的原因。但也只是普遍性而論,依然也有犯罪,不守規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