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西北梅林


寄宿制是否傷害孩子,得看送孩子寄宿時的年齡,還有父母是不是抱著“送去寄宿我就不用管了”的心態。

回答裡很多人認為寄宿制非常糟糕,認為父母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不過十幾年,不好好珍惜會後悔,甚至認為寄宿制會毀掉孩子,我覺得真是過於危言聳聽。

我們身處的社會有一種非常不好的傾向,那就是大部分事情都會矯枉過正。比如緊張孩子學習,就填鴨教育,非把孩子弄傻不可。後來說這樣不好,要快樂教育,結果就罵也不能罵、逼也不能逼。認為父母需要陪伴孩子,就恨不得24小時形影不離,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會不會煩?

對寄宿制的看法也一樣,以前我們說寄宿,往往認為可以促使孩子獨立,現在說寄宿不好,則認為孩子離開父母會心理不健康……

其實,寄宿當然有好處,不但能促使孩子生活獨立,還有助於思想獨立。認為寄宿制不好的父母總有一種很奇怪的思維,覺得孩子不在自己身邊“聆聽教誨”,就學不到人生道理。其實這是高看了自己,以現在資訊之發達,觀念更新之快,孩子生活裡的各種老師簡直無處不在,比父母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父母在身邊左右,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思想成長。

至於學壞的擔心,我覺得更是大可不必。首先,那些學壞的孩子,未必是因為寄宿,或者說,不寄宿,天天在家裡聽父母教誨,學壞的幾率不見得會低。更重要的是,所謂“學壞”,到底是個什麼標準?有些孩子對異性有點朦朧好感,有些孩子穿件款式奇怪的衣服,都有機會被長輩說成“學壞”,可這是真的學壞嗎?

中國父母往往強調孩子的服從聽話,還喜歡越俎代庖,為了孩子能有時間好好學習,恨不得連孩子鞋帶都幫忙繫了。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去寄宿,肯定不會比留在家裡更壞。

當然,我反對讓過小的孩子去寄宿,這樣真的不太負責任。


葉克飛


陪伴是最好的成長,陪伴孩子慢慢成長其實是爸爸媽媽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的教師,也是身為父母要終其一生的職業。試想如果孩子過早的在寄宿制學校學習,那麼只有週六週日兩天的時間與父母家人在一起。那孩子得到的陪伴時間就相對減少,這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想得到爸爸媽媽的愛與陪伴。


一、自制力差會養成一些壞習慣。


在家裡父母與孩子形成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管教與養育,在家人的監管下孩子們會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衛生習慣。但是如果孩子過早的離開家人的監管,這些長時間建立起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在非教育教學活動期間失去了教師的監管,同時又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自制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其他同伴的影響,而形成一些不良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可能過早的被電子產品網絡遊戲所吸引,也有可能將自己的生活費買一些垃圾食品影響自己的身體發育。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容易和父母傾吐自己的小心聲,如果孩子過早的在寄宿制學校學習,那麼多孩子具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得不到及時的宣洩與傾訴,還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和留守兒童對孩子的傷害是一樣的,都是父母將教養孩子的責任與義務交付給了社會。親情也是需要慢慢經營的是需要培養和溝通的,孩子在父母身邊能夠建立起濃濃的親情,有利於孩子平穩的度過各種關鍵期,尤其是青春期與叛逆期,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包容和愛,同時塑造起孩子最完美的人格。


決勝網


說一下我自己吧,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寄宿,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直到開始工作一直都在外地。在家呆的時間最長的時間是高中畢業的三個月!現在工作七八年了,下面呢,我就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這裡說的是利弊,而不是傷害!因為我覺得用傷害這個詞有點嚴重了,所以就用利弊這個詞了。

小學二年級,爸媽工作特別忙,姥姥的身體又不好,總是住院,爸媽的同事說臨近的一個縣裡有一所特別好的私立學校,學校的老師都高學歷,學校的硬件又特別高大上,所以爸媽就把我送了過去,當時的學費還挺貴。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工作,我就一直在外面,不管是住宿還是租房,在家最久的一次是高中畢業了以後放的那三個月假期。

先來解剖一下自己吧,從性格方面,首先是好的影響,從二年級開始,我就變得獨立起來了,從剛開始連食堂飯的字都不認識,需要問一問旁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最後一路走來,發現最大的優勢就是獨立意識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寄宿制學校大多是日常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我們學校也有一個生活老師,但好多班都是她一個人負責,所以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大多是還是自己負責。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麻煩別人。還有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從二年級開始,到五年級換了一所學校,初中換,高中換,大學換,剛開始工作也是雖然經常性的換學校肯定不好,對我來說,也沒有特別好的發小,這麼多年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了,到什麼環境中,我都能快速的適應並融入進去。

下面說一下弊端,中小學是最需要和父母溝通和交流的年齡,也是最需要被保護被呵護的年紀,在寄宿制學校裡,就只能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所以話比較多,上課下課愛說話,什麼都跟別人說也不設防,還因為把社會想象的比較美好,所以一路走來也吃了不少虧,所以大學做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也挺二的!

還有就是初中開始,進入了青春期,性格行程的最佳時間,其實最不該住校的,因為一有問題沒法跟最親近的爸媽溝通,雖然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跟爸媽溝通吧,但是遇到大事還是會溝通的。有了問題爸媽也看不到,特別容易對將來的性格贊成不好的影響,我在大學時跟我同學說,他們都說,你沒變壞就很好了!

雖然我在外面住了這麼久,但是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分析,我都不建議太早就住校,個人建議,最早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吧,如果有條件不住最好。因為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很願意跟父母溝通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的,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最後,因為我一直在變換住處,所以一直有居無定所,漂泊在外的感覺,直到現在結婚了,才有了家的感覺!所以最後,我的建議是最好不住,如果實在想住,高中開始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來討論!


陽光趙老師


接觸過幾個寄宿的孩子,都是在特別好的學校。


說兩個孩子吧,第一個,女孩,幼兒園時長託,也算寄宿的一種吧。自理能力一級棒,上一年級開始筆記就能自己記,字寫的非常漂亮,性格溫和,學習習慣特別好。就是性格有點內向,不愛笑,好像什麼事都有點放不開一樣,跟她談過,說小時候長託的小朋友比較少大多數時候是和老師在一起,肯定多少會缺少一些應有的靈性。第二個,男孩,小學在我們這邊排名第一的小學上學,家庭情況比較複雜,孩子性格特別好,聰明,上進,自理能力稍差。跟他談過一次,我問他,你覺得是你這種整天和小朋友待在一起生活好還是像外面的小朋友每天回家好?他想了一會,一臉失落的說,我從小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生活裡,也從來沒經歷過那種每天爸爸媽媽在門口等我放學,然後一起回家吃飯寫作業的情景,也想象不出來,所以也沒法比較。

個人觀點,客觀的說,不能說寄宿制的學校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只有適合和不適合。如果一個家庭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也有能力及精力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課業輔導,讓孩子在有愛的情況下健康成長,完全不需要寄宿,可以盡情的享受孩子在身邊的寶貴時光。反之,如果一個家庭,窮的只剩錢,沒有愛,沒有陪伴了,那還不如讓孩子和其它孩子做伴,共同成長。



萬事都有兩面性,適合,即好。


一夕糖糖老師


其實,“寄宿制”也並非全無好處,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圈養,類似於野生的自由放養狀態也是一個人成長中所需要的。我從初中開始上全鄉唯一的一所寄宿制重點中學,學校離家很遠。到學校之後,很快就適應了集體生活,學會了在生活上照顧自己,精神上也逐漸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逐漸變得獨立。

但從總體上來看,我是不贊成讓孩子早早上寄宿學校的。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生活上困難其實不算什麼,孩子一般都能克服,主要是以下幾點:



1.寄宿會造成情感上的疏離。這也許是我們那個時代所造成的。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鄉村,每週還是週日一個休息日,家離學校也遠,週六下午放學要走兩個小時的路才能到家,週日下午早早就要出發去學校了;

到初三更是每月只休息一天;在家裡待的時間很短,匆匆洗頭、換洗一下衣服而已。那時生活上還比較貧困,父母家人也忙於生計,即使回家往往也顧不上交流什麼。感覺與家人的感情逐漸生分了;再加上青春期的到來,更是不願意主動和家人說起在學校的情況。等於從初中開始,後來持續的上學、工作,就已經是自己一個人在獨力支撐了,造成的一種影響就是此後遇到什麼難事,從來也不向家人張口提起,習慣了一個人承受和消化。



2. 寄宿制,使青少年受同輩群體的影響的更大。青少年時期本身就非常容易受同輩群體的影響,如果身邊缺乏了父母的指導和看管教育,無形中會更加放大同輩群體的影響。同輩群體可能會產生好的影響,也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是不良的影響,往往會使一個孩子誤入歧途。

3.寄宿制帶來更大的問題是,在青春成長期,孩子們不知道如何解決與人相處中產生的問題。集體生活中與同學老師之間的產生的問題和矛盾、可能遭受的欺凌和歧視所產生的心理問題等等,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雖然有老師的幫助,但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畢竟是不同的,家長的立場、關愛也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呢,我不贊成孩子過早地開始寄宿。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別老想著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去教育,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是不可缺席的,該自己付出的一定要付出。


七仙女兒說


說說我自己吧,中學開始寄宿,一直到大學畢業,學習生活時間都是在學校寢室渡過的。

我們學校分兩個校區,老校區在城區內,每天都可以回家;新校區在郊外,一個月放兩天假。新老校區是可以選擇的,不強制學生在哪就讀。

我父母把我送到新校區讀書,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工作忙,沒時間照顧。第二是聽說新校區管理嚴格,考試的過線率高。


那麼寄宿有什麼弊病呢?

第一,沒人管無法無天。

家長和老師以為把學生圈在學校裡,學生就不會在外面惹事了。實際上都是自作多情!

學生離開了父母,晚上根本沒有人約束。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內的混混,到了晚上就擺臺子,今天看這個不爽就拖進去揍,明天看那個不舒服就拖進去扇耳刮子。很多學生被打的都有後遺症,而且多年之後想起來都會害怕。不過到二年級就沒有這種情況了。

第二,對學習喪失興趣。

別的學校我不知道,我們學校的升學率,並沒有因為寄宿化管理而提高很多。

究其所以然,學生每天都在唸書,早上六點半起床做早操,晚上10點40下晚自習。每天有十二個小時都在上課!除了變態學霸型的人,沒人會喜歡這種生活。太枯燥、太無味。

第三,人格有缺陷。

這一條可以接前兩條來說。因為老師在熄燈後是不管學生的,學生就會做很多以前在家裡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比如抽菸、打牌、酗酒、翻牆出去上網。在家裡誰敢抽菸?被父母聞到煙味了還不被打死!在家裡誰敢晚上出去上網?找死嗎?(那個時候家用電腦還不普及)

但是在寄宿學校,學生就真的敢。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感興趣。因為叛逆期青年,別人說什麼都是聽不進去的。

第四,對父母沒有感情。

這一點我是有切身體會的。父母不來的時候天天想,來學校看望了又覺得很失望。希望越大,失望就更大。

其實十八歲以前,是培養孩子與父母感情最重要的階段。父母有必要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但是,偏偏很多父母選擇逃避。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孩子只知道跟父母要錢,而不關心父母。

你對我沒感情,我對你也沒感情!


Mer86


對於寄宿制我是堅決反對的,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為啥這麼說呢?

  1. 寄宿制會嚴重損害孩子和父母的感情 學生一週五天住在學校裡,其實對父母是有怨恨的,只是覺得回家住不易理解父母才答應住校。孩子長時間住校,沒有時間和父母培養感情,和長大後和父母不親近,和父母沒有話說。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陪伴的成長是不健全的。比如孩子是一棵樹,父母就是陽光和雨露,缺少陽光和雨露,樹能健全的成長嗎?顯而易見,陽光和雨露不足,必會讓樹成長的矮小,造成樹的成長先天不足。
  2. 在學校內有些孩子無法無天,會對某些孩子進行欺凌。 這是學校內的常見現象,嚴重的會對被欺凌的孩子造成心理影響。家長是不瞭解的,孩子被打是不敢和他們說的,說了會更被打。義務教育階段對欺凌別人的孩子,是沒有有效的辦法管理的,他們很難管理。
  3. 住校並不是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學校並不是家長想的那樣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學校培養的獨立意識只是淺層次的,是被迫培養的,不是自己主動的,這樣的獨立意識好處大嗎?
  4. 自制性不強的學生,會被問題孩子帶壞 人都是有慾望的,孩子的慾望就是玩。在學校住宿自制性不強的孩子回和問題孩子一塊玩,慌費學業。

再則我也不否認寄宿制是有好處的,但弊大於利。孩子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才是他們最好的老師。不要為了自己省事把孩子放在寄宿學校,儘可能多和孩子一塊成長。


說說教育上的事


這個問題有導向型,有嚴重的偏向,屬於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

為什麼認為“寄宿制”對孩子就一定有傷害?

做過多少調查?


我小時候四年級開始住校,週末依然去守宿舍。也就是說,其實我從四年級就開始長時間的住校,我沒覺得受過什麼傷害。而且,我覺得在學校住宿更有意思。


可能你會說,那是以前,現在哪個孩子不想家呀。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兩個身邊的例子。

這幾天廣西三月三放假,一個朋友帶著她的侄女過來玩。女孩住在農村,目前五年級,在鎮裡上學,也是寄宿生。


她的獨立性非常好,出來都是自己照顧自己,而且非常有禮貌。做事情很有分寸,而且不會想家,每天都活得很快樂。

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孩子,在校寄宿的。


另外一個例子,柳州市某重點中學,特別喜歡鄉鎮來的寄宿制的學生。每年這些學生考高中都是很容易出成績的,高考時也是高分選手。


對於寄宿到底是好是壞?應該從這個方面去考慮:

如果孩子在家毛病一大堆,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寄宿班去調整,那麼,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畢竟,如果孩子缺愛,這種粗暴的方式可能讓孩子內心更加的空虛。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沒有戀家的想法,家長就沒必要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寄宿,不一定不好。到底好與不好,還是得看具體情況。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一輛飛鴿自行車



家裡有一輛飛鴿自行車,那是母親的嫁妝,家裡用它承擔了很多,它成為了家庭中一員,老爸老媽說有一天它會屬於我。

想著自己英姿颯爽騎著飛鴿牌自行車,那絕對比古代打仗的大將軍更威風,於是我在漫長的童年裡等待著擁有它。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六年艱苦卓絕的奮鬥,結束了小學會考,準備進入初中學習,爺爺奶奶把飛鴿自行車按照父母囑咐交給了我,上了初中意味著寄宿學校生涯正式開始,我莫名其妙充滿興奮和期待。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我抱著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騎著飛鴿自行車到30公里外的鎮上初中報道。我一路風馳電掣,把同行的小夥伴甩的老遠老遠,直到看不見他們了,那是幸福滿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早自習,晚自習,洗內褲,疊被子!



到鎮上初中的第一天,班主任和藹可親但又不失嚴厲的給我們講了寄宿學校的規矩,我聯想到霧都孤兒裡的電影片段,班主任彷彿就是那個包藏禍心的神父,等待我們將是未知的世界。

班主任留下了最後一句話是,同學們吃飽了不想家。於是,那天晚餐我吃了很多,睡的也很香甜,隱約之中聽到了哭聲,並且越來越劇烈,最後形成了一片哭聲。我被吵醒了,發現並不是做夢,而是同寢室24位新同學想家了,哭喊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跟娘們兒一樣,真是的!自幼看著父母外出經商,聚少離多,寒暑假也有到城市幫忙,所以形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我是寢室長,有責任維護班級的榮譽,並且鼓舞他們男子漢大丈夫勇氣,我打開了燈,模仿班主任的語氣勸慰大家,既來之則安之,何況再過幾天就放假了,定期父母會看望我們,大家要堅強一點,這樣父母才安心!

嚎啕大哭變成了啜泣不止,一點點的瞌睡蟲附體,大家都睡了。不知不覺已經黎明瞭,突然有了騷動,隔壁宿舍的噪音太大把大家弄醒了,有人喊了一嗓子集合了,我們如同部隊新兵一樣,慌亂的整理裝備穿戴整齊奔向操場。

操場上皓月當空,一片黑影晃動,新兵們衣冠不整,遠處幾把強光手電筒照來,慢慢走近,原來是各班班主任,他們命令我們回去睡覺,凌晨三點鐘。原來是有人家傳軍令,也是難怪,初夜獻給初中,大家都很興奮也很緊張!

清水煮白菜,鐵一樣硬的饅頭,難以下嚥!



好不容易熬到早上,大家集合操場,校長致歡迎辭,各年級主任講話後,班主任帶隊大家就餐。我們伸長腦袋,瞪大眼睛,期盼龍肝鳳膽,結果是清水煮白菜,漆黑的硬饅頭,這難道是要憶苦思甜嗎?

食堂的潲水桶裡,滿滿當當的饅頭和白菜幫子,老校長黑著臉巡視了一圈,他沒有從潲水桶裡拿起饅頭,他沒有吃了它們教育我們,他默默走向了小食堂,那裡飄著肉香。



餓著肚子,忍耐過了早自習和上午課程,到了吃午飯時候,看到清水白菜和生硬的米飯,又沒有了胃口。開始的一個星期,就是餓著肚子過的,在一個月高風黑的晚上,我和同伴們躲過了班主任們巡查的流動哨,果斷的翻了牆去門口牛肉麵店飽餐一頓。大快朵頤一番後,準備原路返回,沒想到被班主任流動哨抓住了。

第二天晨會上,我們被作為典型站到了主席臺,接受飢腸轆轆的戰友們的批判,其實我們很樂意分享經驗。



人在挫折中成長,學長教育我們小食堂夜晚對外營業的,傻瓜才冒險翻牆,小食堂的老闆是後勤領導的親戚。

你問我寄宿學校對我傷害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寄宿寄託的是希望,鍛鍊孩子們的身心獨立,鼓勵孩子們的成長!



唐俊龍55398571


不請自來,寄宿制和留守兒童一樣危害都是極大,這兩個本質上都是把孩子過早的交給社會,讓孩子自己在學校裡摸索生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牙牙學語,蹣跚走路開始,家長就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家長給孩子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完整性格的塑造。這個影響就是潛移默化形成的。


孩子有時認知不明確,他本能認為家長不要他們了,放棄他們了,是因為他們不夠優秀,不夠好。所以感受不到愛的力量。如果孩子過早的缺少母愛,長到後會脾氣暴躁,沒有耐心,做事不仔細。

如果孩子過早的缺少父愛,長大後會過於依賴母親,缺少主見,做事優柔寡斷,缺少陽剛之氣。


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基礎,沒有任何教育比家庭教育影響更大,所以不論何時都不應該放棄家庭教育。

孩子過早的脫離家庭教育,進入學校,歸學校統一管理,注意這個詞:管理。管理並不是關愛,並不是關注,而是保重她們不走偏,不違背校規,僅此而已。

寄宿制的孩子精神方面是空虛的,當有問題時不知道像誰反饋,當遇到難題時許多時候都是自己解決或者不解決。長期沒解決或解決方式偏離軌跡就會導致心理問題。性格堅定的孩子往往暴露不出來,性格內向猶豫的送往往成績會一落千丈。家庭教育一週甚至一個月才見一面,家長即使用心用能怎樣。

孩子學習成績還是全靠自律,一旦放鬆和感情無法表達很容易成績波動。

更有甚者,提前結實不良少年,走上歪路,影響一生。

我有個朋友堅持認為鍛鍊孩子獨立和自強,於是就把孩子送到小學寄宿,我就告訴她說,你這樣想法就是偷懶。就是逃避做家長的職責,遲早會為後果買單。

第二學期,朋友立馬不讓孩子住校了。因為她發現還小孩明顯生疏了,好多話都不願意講。在學校被欺負不敢回來告訴家長。孩子天真的以為因為一個月才回來一次,即使告訴也只能保護我一天,所以很孤獨。

寄宿制也有好處,什麼自強,獨立,都是扯淡,大多數孩子不行,做不到。只有少數性格特別堅毅才能做到,這部分人不管在哪裡都一樣,但畢竟少數。

所以我認為寄宿制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主動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