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廣修廟宇,自認爲功德無量的他,爲什麼會餓死?

梁武帝蕭衍廣修廟宇,自認為功德無量的他,為什麼會餓死?

梁武帝捨身佛門

不講歷史只說故事,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呂秀才。上期節目我們講到蕭衍自導自演了一出禪位大戲,從蕭寶融的手裡接過了南朝的江山,登基稱帝建立梁朝。此時39歲的蕭衍正是年富力強,他親眼目睹了南朝宋和南朝齊的滅亡,這赤裸裸、血淋淋的教訓讓他明白,只有做一位勤勞、簡樸的好皇帝才能不重蹈覆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別瞎折騰,不作死就不會死!

明白這個道理的梁武帝蕭衍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這時候的蕭衍有多勤勞呢?他每天三更睡覺五更起床,也就是處理公務忙到凌晨睡覺,早上不到五點就起床批奏摺,這種勤奮程度和後世的雍正皇帝有一拼了。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冬天是很冷的,這種冷是南方特有的溼冷,皇帝蕭衍每天早起工作的時候基本都是一天中最冷的時間了,太監宮女們怕皇帝凍壞了,就去給皇帝加碳爐子取暖,但蕭衍卻說:這太浪費了,不能加;那陛下用點早膳暖暖身子吧!不行,早膳太豐盛了,這太浪費了,一碗粗糧稀粥就行,記住一定要夠稀夠熱,這樣既節省糧食又暖和;陛下給您做件貂皮大衣吧,這樣暖和!不行,這太浪費了,把朕的那件粗布棉袍拿來就行。陛下您那件棉袍都穿了十幾年了,又髒又破,還打了不少布丁,做件新的吧!讓你拿來你就拿來,朕穿的合適還暖和。侍奉皇帝的人每天夜裡都會見到披著破棉袍的梁武帝在溼冷的寢宮裡,批改奏摺的場景,那隻握著筆的手早已凍裂,腫的像個饅頭,在這個饅頭旁邊的案几上只擺放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稀粥。

此時梁武帝的勤勞和節儉讓很多人都深深的感動,南朝的百姓和官員已經上百年沒有見過聽過這樣的好皇帝了。但蕭衍明白,想要成為一名好皇帝,光勤勞和節儉是不夠的,要廣開言路。於是大家就發現在皇宮門前多了兩個大信箱,這是兩意見箱,一個是為官員準備的,另外一個是為老百姓準備的。官員如果覺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沒或者認為自己更適合什麼崗位,就可以寫信投到裡面。老百姓如果對皇帝、朝廷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或者想舉報哪一位貪官都可以寫信投遞到裡面。每天下午會有皇帝專門派出的小車來把這些信件拉走,一般在十個工作日以內寄信人就會得到皇帝的答覆,甚至會收到皇帝的親筆回信。蕭衍會經常召見一些太守、縣令一類的中低級官員,平時這些人難得有面聖的機會,給他們這些機會一是為了教導這些人好好為官,更是為了挖掘這些人的才能,通過皇帝的召見和測試,一大批有才能的小官得到了提拔任用,一些打醬油混日子的人也被皇帝降級甚至是砸了飯碗。

任人唯賢的結果就是吏治清明、效率提升。由於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爭,老百姓也得到了休養生息,老百姓休養生息了就會主動去幹兩件事,一件是種糧食,一件是生孩子。這兩件事對於封建社會時期的國家而言可是至關重要的。糧食讓國家變得富足,孩子讓國家充滿生機。在梁武帝蕭衍的領導下,所有人都相信南朝的盛世即將到來,甚至收復河山、一統天下的夢想都有可能實現,因為此時北魏已經在無休止的內鬥中變得國力日下風雨飄搖了。這個昔日強大的鮮卑帝國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他們無力向南用兵,邊境的戰事也僅限於小規模搶劫的水平。反觀南梁呢?不僅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欣欣向榮,就連文化領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南北對比形成了:富對窮、穩對亂、文明對野蠻的鮮明格局,這格局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南朝一統天下可不就是指日可待了麼?然而此時的南朝人恐怕都忘記了偉大的思想導師老子教導我們的一句話:“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式下卻潛藏著巨大的危機,而這危機的源動力就來自他們無比敬仰的皇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在奪取天下之後的確稱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他的功績大家都看在眼裡。但蕭衍也有一個潛藏在內心的擔憂,他已經記不得自己目睹過多少次皇位更迭、多少次血雨腥風了。然而更不幸的是,從蕭道成建立南齊以來這幾十年,圍繞皇權展開廝殺的竟然都是他們蕭氏族人,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血淋淋事實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他認為這本質原因就是彼此間的親情冷淡導致的不信任,如果蕭氏族人都能親如一家,那麼就不會出現這些背叛親情的不肖子孫。比如自己,正是由於當初磕巴皇帝蕭寶卷的猜疑才逼迫自己造反的。自認為想通了這一切的梁武帝決定要用崇尚寬以待人的儒家思想來治理這個國家,特別是對待自己的蕭氏宗族。

伴隨著梁武帝推崇的如家思想,一大批自己的兄弟、子侄被封為諸侯王,這和當年司馬炎的封王類似,雖然規模沒有司馬炎大,但是蕭衍的封王更加實惠,因為這些諸侯王兵馬更多、土地更廣、實力更強,而且很多受封的宗室皇族還在朝為官,官居要職。本以為皇帝會學著前朝一樣,對自己痛下殺手的很多蕭氏皇族沒有想到,皇帝對待他們竟然如此寬厚,既然皇帝對自己這麼好?那自己就一定要好好報答皇帝麼?不是!很多得了皇帝封賞的宗室皇族都沒有念皇帝的好,他們甚至認為這是皇帝蕭衍用的收買人心的招數,當然他們此時也還沒有反心,畢竟日子過得很舒服。但他們打心眼裡認為皇帝好說話,即便自己幹了什麼出格的事,和藹可親的皇帝也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梁武帝蕭衍的六弟蕭宏,在哥哥的關懷下,蕭宏已經是臨川王了,但就是這位深得皇帝哥哥寵愛的弟弟卻讓哥哥徹底失望了。話說有一天,皇帝蕭衍和往常一樣在加班處理公務,一封奏摺讓他有些為難,這奏摺是彈劾自己的六弟蕭宏窩藏人犯的,而且證據確鑿,按照朝廷法律,這是要廢黜王位、下獄受審的,怎麼辦呢?蕭衍立即給自己的弟弟下了一封詔書,詔弟弟進京解釋。得到皇帝哥哥的詔書後,蕭宏十分忐忑,他認為自己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皇命難違呀!於是就硬著頭皮去見皇帝哥哥了。大殿之上,臨川王蕭宏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但他卻一直哭訴著自己如何想念哥哥,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別讓哥哥奪了自己的王位,但令他沒想到的是皇帝哥哥比他都傷心,感動的不行的皇帝認為,弟弟之所以幹出這種事,就是因為離自己太遠、離惡人太近,這件事本身不是弟弟的錯,那處理的結果就是:臨川王蕭宏寫一份檢討,一定要深刻。沒過多久皇帝蕭衍決定讓弟弟留在京城當官,封個什麼官呢?、太尉、驃騎大將軍。此令一出,滿朝皆驚!這不就是赤裸裸的任人唯親麼?用東北話說這不就是在護犢子嗎?梁武帝為了親情連朝廷法度都不顧了,這個結果是弟弟蕭宏也不曾想到的,那得到了哥哥的如此厚恩蕭宏會怎麼做呢?他變得更加肆意妄為了,京城之中沒被他欺負過的人簡直就是稀有動物,朝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皇帝天天加班也沒機會聽到這些,直到有一天,蕭宏玩了一把大的。他和皇帝哥哥蕭衍的長公主談戀愛了。侄女和自己的親六叔談戀愛,這可是亂倫呀!不僅如此,他倆還密謀殺死皇帝奪取天下。勤勞的皇帝蕭衍,直到在寢宮發現了刺客才恍然大悟,當他得知事實之後,他驚呆了,自己的女兒和自己的弟弟要聯手殺了自己!按照正常的邏輯,皇帝一定會殺了他們,最起碼也是貶為庶人。但蕭衍在處死刺客之後只是罰長公主閉門思過,把弟弟降級。羞愧難當的長公主在後宮自盡而死,這個六弟則是死皮賴臉而且無比瀟灑的活到了五十多歲。

就當梁武帝蕭衍被弟弟和女兒折磨的身心俱疲之後,他的二兒子又在他的心靈傷口上狠狠的撒了一把鹽。蕭衍的二兒子不是他的親兒子,是那個磕巴皇帝蕭寶卷的兒子,當年蕭寶卷被殺,後宮裡的妃子們也就都被蕭衍沒收了,這其中就有一個漂亮的吳妃,對於吳妃而言跟了蕭衍應該是她這輩子最明智的選擇了,因為蕭衍不但寵愛她,而且此時自己已經懷孕三個月了,這買一送一的事蕭衍不但認可,還對他更加關心照顧。吳妃跟了蕭衍七個月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蕭衍對待這個孩子卻視如己出,盡了一個父親應盡的全部義務。慢慢的二皇子蕭綜長大了,父皇就封他為豫章王、大將軍,對他寄予厚望。但幾乎是一瞬間就發生了一個改變一切的事件,他的母親吳妃因為失寵竟然向兒子蕭綜說出了他的身世,蕭綜不曾想到,對自己百般呵護的父皇竟然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但此時皇帝蕭衍卻並不知情。

不久邊境出現了北魏騎兵挑起的小規模戰爭,蕭衍決定讓自己的二兒子去歷練一下,他親自送兒子出征,望著在自己期待目光中率軍遠去的二兒子,蕭衍應該也在盤算著等這小子回來,朕要給他什麼封賞好呢?但這個二兒子再也沒回來。得知自己並非皇帝親生的蕭綜認為自己不會再有前途了,別說將來繼承皇位了,就連活下來都不好說,於是他率軍叛逃投靠了北魏。蕭綜在北魏改了名字、當了大官還娶了北魏公主,當了上門女婿。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梁武帝蕭衍憤恨至極,他褫奪了蕭綜的封號,也將吳妃貶為庶人。但後來北魏出現了戰亂,蕭衍卻又惦記起了這個背叛自己的“兒子”,他擔心蕭綜受到傷害,就命人帶著蕭綜兒時的衣服和玩具去找到蕭綜,他想用親情勸自己的“兒子”回來,那裡太危險了!但蕭綜卻堅定的拒絕返回梁國,並且雜碎了兒時的玩具燒燬了兒時的衣裳,以最絕情的方式讓蕭衍感受到了一把世態炎涼。得知這樣的結果,蕭衍涕淚橫流。後來蕭綜在北魏的戰亂中慘死,蕭衍痛斷肝腸,他命人潛入北魏將蕭綜的屍體從墳墓中盜回,送到健康,並且恢復蕭綜豫章王、大將軍的名分,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

講到這我的心情也很不是滋味,怎麼說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吧!經歷了一次次背叛的梁武帝早已是身心俱疲,他想找尋一種心靈的寄託,於是梁武帝蕭衍便與佛教結緣了!

梁武帝蕭衍廣修廟宇,自認為功德無量的他,為什麼會餓死?

蕭衍見達摩祖師

我們講到寬以待人的梁武帝蕭衍經歷了弟弟的背叛、女兒的背叛、兒子的背叛,其實這期間背叛他的人還有很多,而且基本都是得到他巨大恩惠的家族成員。蕭衍的心靈在一次次遭受巨大打擊之後,他變得寂寞、空虛、冷!怎麼辦呢?他要找尋一個心靈的寄託,這就是佛教。

其實蕭衍一直是佛教徒,登基之後也皈依佛門了,但畢竟是皇帝,所以他那時候也就算是一個俗家弟子吧。此時當可憐的梁武帝蕭衍死心塌地的跪倒在佛祖面前的時候,對於南朝而言,一個崇尚佛教的時代就開始了。很快大臣們發現,那個勤勞簡樸的皇帝蕭衍還在,但是午夜加班的皇帝不是在處理公務,而是在研讀佛經。案几上的稀粥只有中午回出現,因為皇帝過午不食了。後宮的女人們也不在爭寵了,因為皇帝已經決定永遠不在跟他們一起睡覺了。轉眼到了祭祀宗廟的日子,皇帝下令,今年開始祭祀宗廟不可以用豬牛羊三牲,朕吃素了,祖宗也吃素吧!那用什麼當祭品呢?水果和蔬菜。這下子大臣們可不幹了,大家一致認為:你自己愛吃素吃素,但不能不敬祖宗呀?皇帝與大臣們反覆博弈的結果就是用面造出三牲的樣子,蒸熟了當成祭品,我們今天在很多素食餐廳也可以吃到這種用麵粉做出來的魚、肉一類的“葷菜”。

皇帝信佛了、吃素了、戒酒了、戒色了,這都是皇帝的自由,但梁武帝認為自己還不夠虔誠,要向自己的信仰致敬,向佛祖致敬!於是自己皇宮漏了都捨不得補的梁武帝,開始大興土木,幹什麼呢?修建廟宇。蕭衍修建的廟宇不但規模宏大,而且數量眾多,一期工程光都城建康就要修建上百所寺廟,這樣一來老百姓的徭役就十分繁重了。但修建廟宇最需要的還不僅僅是勞動力,最需要的還有錢。錢從哪裡來呢?皇帝秀寺廟那錢當然是皇帝出了,但崇尚節儉的皇帝他也沒有小金庫呀!怎麼辦呢?那就動國庫吧!很快國庫吃緊,國家也沒錢了,那怎麼辦呢?虔誠並且倔強的梁武帝決定要從哪些有錢的大臣們身上榨點油水。

公元527年,梁武帝蕭衍來到同泰寺,在跪拜上香之後他沒有回去,而是在同泰寺住了下來,並且告訴大臣們,朕已經決定出家了,捨身佛門。這大臣們就勸皇帝快點還朝,國家還等著您呢?您不能這樣就出家了呀!但是梁武帝就是不答應,他說:“朕本來是想多修建些廟宇,表達朕對佛祖的尊敬,但是現在沒錢了,很多工程都成了爛尾樓,朕有愧於佛祖,所以要出家陪伴佛祖。”這大臣們也是想著快點把皇帝弄回了,怎麼辦呢?就派出代表向皇帝建議:我們籌點錢讓您繼續修建廟宇,您回來吧!討價還價了三天,最後梁武帝回到皇宮重新當皇帝,大臣們湊了都少份子錢呢?一億錢!這是多少錢呢?這個換算比例不是很準確,如果從購買力的角度來換算的話,這筆錢在當時的購買力可不低於現在的一億元人民幣。

成功的訛出了一億錢,梁武帝的一期工程很快就順利完工了,但很快,梁武帝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寺院太少,出家的太多,老百姓為什麼出家呀?我們講過,為了逃避徭役和賦稅。此時朝中大臣們就建議皇帝適當限制佛教發展,這也是為國家好,這一點梁武帝自然明白,但自己是佛門中人呀!這麼做是不是對佛門不敬呢?如何找到一種既可以避免很多人出家,又可以尊敬佛門的辦法呢?梁武帝琢磨了好久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制定清規戒律。佛門的清規戒律比如忌葷腥、戒酒、戒色這些以前都有,但這些戒律不是強制執行的,是自願的,虔誠的佛教徒自然會遵守,但是那些為躲避徭役賦稅二出家的人是不去遵守的,出家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搬個家換身行頭,該吃肉吃肉、該喝酒喝酒、該娶媳婦娶媳婦。梁武帝頒佈佛家弟子必須遵守清規戒律,不遵守的就滾出佛門清靜之地,還俗為民。那麼至此中國佛教特有的忌葷腥、戒酒、戒色等一些列戒律就開始強制執行了,並且延續到了今天。

起初梁武帝蕭衍的這個規定的確是為佛門清理了很多混飯吃不虔誠的偽信徒,但慢慢的大家發現,還是有更多的人甘心遵守清規戒律去出家,僧人的數量又急劇增加了。為什麼呢?因為梁武帝又開始了大規模修建寺廟的舉動。此前受不住清規戒律的人還俗為民,結果又要承擔繁重的勞役和賦稅,吃不上飯的這些人自然又懷念起了在廟裡有吃有喝的日子,雖說廟裡現在只能吃素了,但總比餓死強呀!於是他們決定這一次就甘心的做真信徒了。既然大家都能遵守清規戒律,那皇帝也沒有理由強制他們還俗了。本著寧可餓死自己也不能讓同道中人沒房子住的原則,梁武帝蕭衍又開始了一次次的寺廟修建工程。他一生修建了兩千多所寺廟,僅在都城建康就修建了五百所寺廟,而且很多都是規模宏大的。為了修建這些寺廟,梁武帝自己是省吃儉用,老婆孩子兜裡的錢和值錢的東西都讓他變成磚頭瓦塊了,錢還是不夠怎麼辦呢?有個詞叫“如法炮製”,他故技重施,又出家了三次,大臣們也就又湊了三次分子,湊了多少錢呢?一億、兩億、一億,加上之前的一億,這些南朝的大臣,為了把自己綁架自己的皇帝菩薩老佛爺從廟裡贖回來,整整被他訛走了五個億。講到這我突然會想到,如果這五個億用在了軍事上,如果忙於修建寺廟的幾百萬人都披掛上陣,那南梁真的就可以一統天下了。但可惜,此時的梁武帝已經是走火入魔了。

就在梁武帝為自己的功德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一個人不遠萬里來到南朝,他就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從天竺遠道而來,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親切接待了這位自己的心中偶像,在用過齋飯之後兩人開始了對話:

梁武帝:我建了很多寺廟,這算不算是大功德呢?

  達摩:不算功德。這些都是表面上有,實際上沒有。

  梁武帝:那怎麼樣才是有功德呢?

  達摩:不做表面文章,一切發自內心,就是有功德。

  梁武帝:聖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達摩: 這世間,空空蕩蕩,本沒有什麼聖人。

  梁武帝:那坐在我面前的是誰?他不是聖人麼?

達摩: 我不認識你說的這個聖人。

這雲山霧罩的談話不是很愉快,可能當時的翻譯水平也有限,達摩祖師是不認可梁武帝的這種大興土木的做法的,這表面是為向佛祖表達虔誠之心,但這樣做也是在荼毒世間生靈,這是佛家所不能允許的,梁武帝不想著怎麼好好當皇帝,卻在用別人的血汗為自己塑造功德,這帶著血的廟宇神佛是不會光顧的。可惜這一切達摩祖師看到了,梁武帝沒有看到,此後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就是折一根蘆葦化作小船渡過江去,並最終到達了少林寺,而梁武帝依然繼續著他認為正確的方式在向佛祖表達敬意。

公元547年,此時的梁武帝蕭衍已經是一位八十四歲的老人了,清心寡慾的的確是長壽了。此時北魏已經分裂成為了東魏和西魏,東魏又改朝換代變成了北齊,一個叫侯景北齊將領上書請求投降南梁,他可不是空手來的,他帶來了數千兵馬及河南十三州之地,這份大禮讓虔誠的佛教徒梁武帝蕭衍也犯了戒,他犯了什麼戒呢?貪!蕭衍貪圖了這份利益,封侯景為河南王。此時蕭衍的目標是藉此良機北伐,這樣不就能一統天下了嗎?北伐的主帥是誰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蕭衍起兵的理由——為哥哥報仇。此時北伐的主帥正是梁武帝蕭衍哥哥蕭懿的兒子蕭淵明,這哥們真是辜負了醉翁的好名字,率軍出征,三下五除二就全軍覆沒了,自己也被北齊給俘虜了。

很快北齊向南梁提出了一個建議,我們交換,用南梁皇帝的侄子換回背叛自己的侯景,這怎麼辦呢?梁武帝蕭衍終究還是沒能理智,他選擇了同意,他要換回自己的侄子。但是侯景可不幹了!這不是要害死我麼?既然老皇帝如此不仁不義,那就別怪我了,於是侯景率領河南十三州兵馬起兵造反了。

讓侯景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造反奔向都城建康這一路走到太順利了!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梁武帝發給各路諸侯的勤王詔書自己都截獲了好幾封,可是各路諸侯就是沒有動靜,在遭遇了幾次象徵性的抵抗之後,侯景率領軍隊將都城建康團團圍住,很快叛徒出現了,都城失守,就連梁武帝躲避的宮殿所在地臺城也失守了。侯景親自帶著五百精兵來見梁武帝,他要好好問問這個老頭為什麼要出賣自己。但是當他見到梁武帝第一眼的時候他就被震住了!眼前的這個老皇帝鬚髮皆白,威嚴的坐在龍椅上,他的臉上看不到一絲恐懼。被嚇到的反而是侯景了,侯景還下意識的給皇帝磕了個頭,要不是身邊人提醒,恐怕都要山呼萬歲了。

梁武帝問侯景:你家裡還有什麼人呀?

侯景竟然嚇得不會說話了,身邊人忙說:投降陛下以後都被殺了。

梁武帝接著問:你投降朕的時候有多少兵馬,現在背叛朕時又有多少兵馬呀?

侯景回答說:當時只有幾千人,現在……現在有十萬人。

梁武帝接著說:是兵強馬壯了,你要是真的忠於朝廷就管好自己的部下,不要去劫掠百姓,你退下吧!

本來想親手殺了這個死老頭的侯景竟然就乖乖的退了出去,身邊人很是不解,就問侯景為什麼不殺了梁武帝?侯景說:“也不知道怎麼了,我看到這個老頭我就害怕,別說殺他了,就連多看一眼渾身都顫抖,他可能真是得道成仙,我不敢殺他!”不敢殺死梁武帝的侯景把梁武帝幽禁在了臺城之中,遭受如此打擊的梁武帝的身體也不在如以前一樣硬朗了。梁武帝吃素,而且是過午不食,但就是這些基本生活也漸漸的得不到滿足,皇帝開始餓肚子了,吃不飽的老皇帝病情加重,慢慢的就臥床不起了,而侯景給他準備的床就是一塊大石板,一年多以後的一天清晨,幽禁中的梁武帝請求吃一口蜂蜜,因為他的嘴裡太苦了,他命身邊的太監去要蜂蜜,但就是這個小小的請求也沒有被答應,不僅如此,自己身邊唯一的一個太監也沒回來,口中苦澀的梁武帝蜷縮在冰冷的石板上,靜靜的等待著,他餓的昏了過去,昏迷中的蕭衍可能不止一次的祈求過佛祖的保佑,但佛祖還是沒能保佑這個用罪孽鑄功德的老皇帝,深夜太監被放了進來,當他看到皇帝餓的奄奄一息時,他立馬生火為皇帝煮麵,但一切都太晚了,八十六歲的老皇帝望著爐火緩緩的閉上了雙眼,南朝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梁武帝蕭衍就這樣被活活餓死。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他不被餓死那他可能會活到一百歲,如果他不痴迷於表象、虛無的虔誠,那他的江山也可能會再活個幾百年。聯繫時下很多人再做的所謂的功德,我不禁想問,神靈需要的真的就只是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和富麗堂皇的居所嗎?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歡迎大家下期繼續收聽!同時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呂秀才說”!

梁武帝蕭衍廣修廟宇,自認為功德無量的他,為什麼會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