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清代貴族的皮衣

清代講究穿皮貨,自是關外帶來的風俗,而且不只是社會上流行,國家且有明文規定,《會典》所載,級別森嚴,皇家十分重視。

如規定皇帝朝冠用燻貂、用黑狐,吉服冠用海龍、燻貂、紫貂,朝服冬紫貂、燻貂……依次往下到後、妃、皇子、貴戚、百官等,穿用皮衣,都有規定。軍民人等不得亂用貂皮、狐皮、猞猁猻,舉人以下不得服用天馬、銀鼠,更不得用黑狐皮。

下圖為狐皮:

《紅樓夢》:清代貴族的皮衣


我國傳統著用皮衣均皮毛向裡,外面再縫製面子,獨有清代大臣上朝穿用貂褂,毛朝外。規定穿著時期自舊曆十一月初一日,至來年正月底,凡王公大員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南書房行走、軍機處七品章京,均可穿用。而且如進宮上朝則非穿不可。

貂褂很貴,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等窮京官買不起,多買破舊無毛者穿用,反正是貂褂即可。貂褂補制時,均用背脊上的一片皮,名貂脊。如加染色,以深淺分燻貂、紫貂,頸下毛(脖子下面的毛)最長,最好,謂之貂膆,但不能穿用。王公、滿漢大臣經皇帝特賞,才能穿“帶膆貂褂”。

貂身上零星處:如前腿叫“幹尖”、爪中間叫“爪仁”、兩耳叫“耳絨”、額前叫“腦門”,均可由工匠補綴成褂,也算貂褂,價最便宜,也是反穿,但作為便服。第四十九回湘雲所穿“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裡子,裡外發燒大褂子”,就是這種“貂褂”。清代一直把貂作為貢品,每年東三省將軍在驗收貢貂之後,剔下者方準販賣。

《紅樓夢》:清代貴族的皮衣

《紅樓夢》寫到皮衣的地方很多,提到的皮衣術語也很多,如大毛、小毛、出風、裡外發燒等等。提到的皮衣名稱也很多,如“銀鼠褂”、“紫貂昭君套”、“灰鼠披風”、“狐腋箭袖”、“青肷(即青狐肷)披風”、“一斗珠兒的羊皮褂子”、“白狐狸皮的鶴氅”、“天馬皮褂子”、“貂頦滿襟暖襖”、“猞猁猻大皮襖”、“大狼皮褥子”、“黑狐皮的袱子”、“大白狐皮坐褥”等等,除前所舉,還有這麼許多名目,都是珍貴皮貨的名稱,這裡不再一一說明,只引兩段文字,用作參考。

載濤所寫《清末貴族之生活》說到皮衣雲: 皮衣又分大毛,狐皮、猞猁猻、金銀肷;中毛,深灰鼠、灰鼠、銀鼠;小毛,珍珠毛,即羔羊皮。凡外褂皆出風,大扺狐皮筒用天馬,白色細毛,深灰鼠、灰鼠、銀鼠、珍珠毛則用本毛出風,綴於褂之周緣。其羊皮褂則為簡便之服,不出風,名曰四不露。凡袍皆有袖頭(箭袖),俗呼馬蹄袖……皮則用水獺、貂或海龍。當時創用皮袖頭之意,為冬令關外氣候嚴寒,騎馬必須放下袖頭護手也。

下圖為海龍皮:

《紅樓夢》:清代貴族的皮衣

另崇彝在《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記皮貨雲: 貂皮以脊(背上毛)為貴,本色有銀針者尤佳。普通皆略染紫色,不過有深淺之分。次則貂膆(脖子下毛),即下頦皮。次則腋(腋下毛),俗稱曰肷。次則後腿,前腿毛小且狹,不佳。下者貂尾,毛粗而無光彩。若干尖(前腿毛)、爪仁(爪中間)、耳絨(兩耳毛),皆由匠人綴成為褂。做成小毛便服。

狐與猞猁、倭刀(沙狐),皆以腋下毛為上,後腿毛次之,膆(脖子下毛)次之。俗稱素頦、白頦。脊(背部毛)則最下,只可作斗篷用。猞猁有羊馬之別,羊猞猁體小而毛細,馬猞猁既大而毛粗,故行家皆以羊為貴。

倭刀佳者多黃色,聞有紅倭刀,珍貴無比,然未之見也。狐肷(腋下毛)名目極多,有天馬肷、即白狐,紅狐肷,葡萄肷、即羊猞猁,金銀肷,青白肷等,不勝記矣……中毛衣較大毛衣不賤,真羊灰鼠與灰鼠脊子尤價昂,自昔已然也。

另西清《黑龍江外記》雲: 狐有玄狐、青狐、火狐、沙狐數種,玄狐最為上品。沙狐號“倭刀”,貴遜玄狐,皆非境內所出。惟火狐、沙狐,虞者得之。

下圖為沙狐(倭刀):
《紅樓夢》:清代貴族的皮衣

以上所引,均可幫助瞭解《紅樓夢》所寫種種皮衣之情況。惟載濤所記最粗略,內容有混亂及似是而非處。把“狐皮”和“金銀肷”(金銀肷其實是狐皮中腋下毛一種)並列在大毛項下,是概念混淆。

說“珍珠毛”是羔羊皮,是似是而非。按,羔羊皮指出生後之羊羔皮。“珍珠毛”為胎羔皮,即未出生之羊羔。取“珍珠毛”皮十分殘酷,將懷有羊羔將臨產之母羊殺死,取出胎羔剝皮。

另東北有俄羅斯種之黑色羊,羔皮毛色捲曲黑亮,十分名貴,稱作“俄羅斯紫羔”,清代滿語謂之“骨種羊”或“骨冬羊”。此種羊之胎羔皮,黑灰色捲曲如珍珠毛,但上有白尖,俗名“草上霜”,亦甚名貴。

清代講究穿皮衣,由珍珠毛穿起,不過是八九月間,依次穿到大毛狐肷、猞猁之類,再依次減到銀鼠、珠毛等,差不多有半年時間要穿皮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