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講理,養育的兒女也會不講理,爲何?

01

電視劇《雙面膠》裡,李亞平一家子的蠻不講理真是將我雷到了。

父母不講理,養育的兒女也會不講理,為何?

冠華夫婦集資的錢全都沒了(其中十萬是麗娟父母的),廠長捲款逃到了國外,工廠也被警局封了。這件事導致原本病情兇險的亞平爸受刺激去世,麗娟媽錢沒了人也氣中風。亞平在家辦靈堂,冠華氣勢洶洶的上樓,不客氣的將戴孝布甩在麗娟面前讓她戴孝,還指責說是麗娟害死亞平爸。

父母不講理,養育的兒女也會不講理,為何?

父母不講理,養育的兒女也會不講理,為何?

02

小云家小姑子嫁得遠,她慶幸還好嫁得遠,家裡有個不講理的婆婆已經很難對付了,再摻和進來一個不講理的小姑子,更是可怕。最初她還沒發現小姑子不講理的一面,後來一件事,讓她真正認識了小姑子這個人。兒子剛出生那會,婆婆會頻繁的和小云吵架,小姑子的兒子是婆婆帶大的,小云詢問她是否願意將她兒子送回她媽媽這裡,一來小姑子可以減輕負擔,二來婆婆不用講精力全放在小云兒子身上導致家庭矛盾。要是小姑子不同意小云也沒什麼意見,畢竟她的兒子她怎麼安排是她的自由。但是小姑子說出話真讓小云很氣憤,她指責小云回家帶孩子增加了她哥的負擔,還要和她媽媽吵架。小云什麼也不想解釋,直接拉黑,小姑子要是向著她媽媽說什麼小云能理解,但她沒有,劈頭蓋臉的就是對她這個嫂子一番指責。後來小姑子又在小云老公面前挑撥,然後小云老公也不問什麼就直接上來指責小云。後來小姑子帶孩子回孃家玩,教她兒子不叫小云舅媽,她自己也不和小云說話,小云無所謂,這樣的人沒必要理睬。小云自己不會去教她兒子不叫誰誰誰,大人之間的矛盾是大人的事,孩子選擇和誰相處是孩子自己的事。

03

父母不講理,養育的兒女也會不講理,為何?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也表明孩子是容易去模仿父母的,認同父母,所以父母這種不講理的一面,也很容易被孩子模仿,認同。孩子一般是通過對父母的依戀、想取悅父母、以及效仿父母來學會控制衝動,形成是非觀。

一、孩子對父母認同。

二、孩子向父母表達忠誠。

孩子在意識層面上,能清晰地意識到父母不夠完美的部分,並想要超越父母,成為更好的人。但是潛意識層面上,孩子對父母保持了深刻的忠誠。每一個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需要歸屬感。當我們像父母一樣時,我們就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會愛我們、接納我們。

孩子是忠於他們父母,出於對父母親的忠誠,他們會重複一些相似的命運,甚至是厄運。這樣的孩子很少會冒險去擁有一個更加開心、更加豐盛的人生,而這個人生比他的父母的更好。這是因為如果孩子要去擁有比他們父母更加快樂的人生的話,他們的內心深處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背叛者。

三:我們容易陷入強迫性重複。

什麼是強迫性重複呢?弗洛伊德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一些人似乎故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自己重複經歷類似的痛苦。

上例中的小云,有一次公婆和她吵架,鬧得很兇,受了委屈的小云回孃家暫住,三天後,小云的老公來電話說公公中風住院,小云回來後婆婆不僅不為上次的事情道歉,還將公公中風的責任推到小云身上,打罵小云害得她家破人亡,這期間小云根本就不在家,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況且,公公本就有高血壓,前不久突然載倒在地,所幸人沒事,婆婆當時打罵公公喝酒不節制。為公公中風的事,小云老公也指責她,小云發現,老公經常會為一點小事就指責她,公公婆婆他們的習慣也是指責,哪怕是自己錯了,也要指責別人。

為什麼強迫性重複難以擺脫呢?因為這些體驗雖然痛苦,卻是我們熟悉的。人恐懼未知,而熟悉會帶來安全感,所以很多人寧可選擇痛苦而熟悉的路,也不願換一條幸福而未知的路。

不講理的父母,給孩子人生添堵

《雙面膠》裡李亞平原本在婚後可以收穫一個幸福人生,有愛他關心他的妻子,他們有獨立的房子,有高薪資的工作崗位,可惜他父母的不講理,讓他攤上了一個悲劇人生。

我們可以做什麼?

身為父母,我們可以做什麼?想要終止類似的命運一代又一代地循環,我們可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創造自己的人生,也給子女樹立好的榜樣。

作為成年子女,我們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重新審視和父母的關係,摒棄那種盲目的愛,我們依然愛著父母,只是會用更成熟的愛的方式,承受各自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