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爲何從酒開始,以酒結束?

縱觀《水滸傳》,從酒開始,以酒結束。魯智深和史進、李忠在酒樓上喝酒,不想遇上金翠蓮被惡霸欺負,才引出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宋江帶領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南征方臘,損兵折將。班師回朝後,為四大奸臣所害,在御酒裡面下了毒,毒死了宋江。

整本書幾乎每一個精彩的小故事都和酒有關。“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先後兩次都是因為喝醉了酒。醉酒的人耍酒瘋其實是很讓人討厭的,魯智深酒後大鬧五臺山,其實也是在耍酒瘋,不過我們並不覺得他討厭,相反覺得他鬧得好,鬧出了境界。特別是打倒了山門兩邊的金剛時,我們也會禁不住讚歎:幹得漂亮!

“智深敲了一回,扭過身來,看了左邊的金剛,喝一聲道:“你這個鳥大漢,不替俺敲門,卻拿著拳頭嚇灑家!俺須不怕你!”跳上臺基,把柵刺子只一扳,卻似撅蔥般扳開了;拿起一折木頭,去那金剛腿上便打,簌簌地,泥和顏色都脫下來。”

《水滸傳》為何從酒開始,以酒結束?

這裡的金剛不是電影裡演的大猩猩,更不是威虎山座山雕手下的八大炮手。而是包括青除災金剛、闢毒金剛、黃隨求金剛、白淨水金剛、赤聲火金剛、定持災金剛、紫賢金剛、大神金剛八位,至於魯智深幹掉的是哪兩個金剛就不得而知了。

金剛對於佛家而言是很重要的,魯智深打壞了金剛之後,長老說:“若是打壞了金剛,請他的施主趙員外自來塑新的。”眾僧道:“金剛乃是山門之主,如何把來換過?”可見金剛在佛家的重要地位,是山門之主。這樣牛掰的人物,在魯智深的眼裡只是一個“鳥大漢”、“這廝”。

無論是什麼剛,都是泥塑的雕像,世人卻把它當做真佛頂禮膜拜。之所以這樣虔誠地崇拜,是因為心懷鬼胎,所以崇拜。其實不是崇敬而膜拜,而是出於恐懼、害怕的心理。魯智深心胸坦蕩、光明磊落,無所畏懼,所以金剛在他的眼裡不過是“鳥大漢”而已,不過是“拿著拳頭”嚇唬人的。說白了,還是那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魯智深吃肉喝酒,濟公也吃肉喝酒,但他們才是真佛;那些整日敲木魚唸經的,其實心裡未必有佛,很可能就是裴如海之流。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也是在酒桌上,魯智深和幾個潑皮喝的正盡興,門外柳樹上老烏鴉哇哇亂叫,彷彿是在叫囂:“來拔呀!來拔呀!”惹得魯智深興起,“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喝完酒拔樹玩,遍觀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也是沒誰了。

《水滸傳》為何從酒開始,以酒結束?

林沖雪夜上梁山,上山之前在朱貴的酒店裡也喝了酒,還藉著酒興作了一首打油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在這一段裡,酒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沒有酒,不足以突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豹子頭林沖這個大英雄內心的悲壯。他本來有專業對口的工作,賢惠漂亮的妻子,生活是很美好的。就像他在詩裡面說的那樣“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但是這一切都毀在了高衙內這個雜碎身上,使自己的人生髮生了轉折,依然如詩中所言“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當然,此時,他內心中恨的不僅僅是高衙內一人,他恨的更是以高俅為首的整個封建統治機構。正是這樣一個腐朽、骯髒的封建統治機構讓他有冤難報,有苦難述。在他的身上,完美的體現了“逼上梁山”的主題思想。此時,若無酒,便不足以突顯出英雄末路時內心的無限悲涼和感慨。

《水滸傳》為何從酒開始,以酒結束?

景陽岡武松打虎,也正是因為借了酒勢,才使得武松打虎的故事精彩無比,流傳這麼多年。一說到《水滸傳》我們都知道武松打虎,都能感覺到武松和老虎搏鬥的場面。其實在《水滸傳》裡面,打過虎的人有很多,就連那個走江湖買膏藥的小摳兒李忠綽號也叫做“打虎將”,不過未見他真的打過虎,或許這綽號是唬人的。兩個獵戶解珍、解寶親手殺死過老虎,那個黑旋風李逵更狠,一口氣殺了四隻老虎,連窩端。可是,我們一提起打虎英雄時只說武松武二郎,並不說黑旋風李逵,或許就是因為這裡面缺了酒的緣故。武松醉打蔣門神,更是借了酒勢,才使整場打鬥場面異常精彩,也更襯托出了武松的英雄氣概。

《水滸傳》為何從酒開始,以酒結束?

還有宋江在潯陽樓誤題反詩,也是在酒後,若是不喝酒,或許不會題反詩,即便題了也未必就有那樣的氣魄——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因為酒,宋江從一個刀筆小吏,做的最牛逼的事兒頂多也就是給別人點散碎銀子,或者送別人一口棺材而已。是酒,讓他成為了梁山第二代領導核心。從此,三打祝家莊,夜打曾頭市,北伐大遼,打田虎,討王慶,徵方臘,做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兒。

可以推斷,《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懂酒的,或許也很善飲,魯智深抱著酒桶痛飲、武松豪飲十五碗“三碗不過岡”,或許這些狀態在施耐庵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真真是酒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