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房思琪-聚焦性侵受害者 成長中的不可承受之重(6)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臺灣自由作家林奕含根據自身經歷編寫而成。這部小說以極為細緻的工筆,刻畫出一個受性侵女孩的成長悲劇。

林奕含&房思琪-聚焦性侵受害者 成長中的不可承受之重(6)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創傷理論聚焦於創傷後應激反應及恢復過程。下面將結合創傷理論構架,從創傷來源、創傷痕跡、創傷恢復三個方面分析房思琪從創傷到走向毀滅的過程。

兒童性侵犯的創傷經驗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會隨著個體的年齡、性格、教育、文化環境而改變。而站在創傷經歷的角度,經歷創傷後個體會在自我認知、心理及與人際關係上發生變化甚至是障礙。這種創傷後應激反應通常會體現為以下內容:自我隔離與集體疏離、過去與現在的斷裂、身份危機。

林奕含&房思琪-聚焦性侵受害者 成長中的不可承受之重(6)

思琪的創傷反應

自我隔離與集體疏離

創傷事件有可能危害業已形成的人際關係,親人、朋友、愛人之間已經形成的和諧關係在此將會面臨消解的危險。這是因為受創 者往往缺乏安全感,他們對於超出個人可控範圍的創傷事件深感無力,他們對與外部世界的安全假設和對自我形象的認識也將瓦解。

“她的孤獨不是一個人的孤獨,是根本沒有人的孤獨。”

在這裡,李國華的性侵行為給思琪帶來了強烈的羞辱感,她的強自尊成了密不透風的牆,不斷的收緊、收緊、再收緊,以至於她和整個世界割裂,因而她以為:“她的孤獨不是一個人的孤獨,是根本沒有人的孤獨。”在思琪的世界裡,怡婷、同學、家人、普通人都離她越來越遠,彷彿都在以某種方式變相指責她的“罪行”。

  • 高中同學

“她不知道那是因為其他小孩在嬉鬧的時候有個大人在她身上嬉鬧。”

高中時期的思琪不善與人交際,同學都以高冷、驕傲為她定性,可實際確是思琪早已被迫習慣和接受與李國華的相處方式,以至於她無法理解與參與青春期少年少女的那種懵懂又稚嫩的交際程式。因而作者解釋道:“她不知道那是因為其他小孩在嬉鬧的時候有個大人在她身上嬉鬧。”所以,思琪與同學總是漸行漸遠,直至再也不見。

  • 好友--怡婷

“聽他們歡天喜地地說話,她突然發現滿城遍地都是幸福,可是沒有一個屬於她。”

而從小一起長大的怡婷也覺得思琪變了,怡婷的快樂與成長,思琪無法感知,思琪的痛苦與隱忍,怡婷彷彿也從未發覺。

因而怡婷與李國華的文學探討,思琪再也無法參與,她頓覺:“聽他們歡天喜地地說話,她突然發現滿城遍地都是幸福,可是沒有一個屬於她。”怡婷在很好地成長,可是思琪卻在第一次被性侵之後就夭折了,於是她和怡婷在之後的幾年裡也只是貌合神離。

  • 路人投射

李國華的性行為對於思琪而言是強烈屈辱性的,這種傷痛無法復原,一旦戳破,便是一輩子的傷痕。這種屈辱感籠罩著思琪的內心世界,也投射向她所接收的外部世界,所以她覺得與老師同車的出租車司機,看向他們的眼神是一把鈍刀;與老師同行時,街上的路人甚至是廣告牌上的模特都對他們投來犀利的審問;就連公寓的管理員看她都帶著考究,彷彿能看穿她所有難以啟齒的秘密。

“她身體裡的傷口,像一道巨大的崖縫,隔開她和所有人。”

而無論是不解的同學、成長的怡婷、虎視眈眈的路人,還是對性問題漠視的家人,都讓思琪無法進入正常的人際關係,所以她才覺得:“她身體裡的傷口,像一道巨大的崖縫,隔開她和所有人。”。

(未完待續)

(前文指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