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達爾文說,人類的最大的無知,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

從古至今,那些真的通曉天文地理有些成就人,一般都是待人謙遜友善、低調 —— 因為他們會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比自己更厲害的傢伙。

縱觀人類歷史200萬年,公元紀年也不過就是區區4000年,再到人均GDP快速發展的200年,再到這科技大爆炸的20年。

小C覺得,即使是男子漢所謂的是為了信仰,也不能輕易的放棄生命 —— 因為在有限的生命中,有太多有趣的事情要去做。

比如,今天就給你們說說關於元祖高達RX-78。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哦不對,是元祖馬自達轉子,CS-1967的故事(1967第一代Cosmo Sport)。

惡魔的爪痕

德國奧格斯堡的Frey私人博物館,是歐洲第一家馬自達博物館,該館擁有上百輛馬自達經典車型。其鎮館之寶是一臺稀有的1967年110S Cosmo Sport —— 馬自達第一款搭載轉子發動機的量產車。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談及馬自達轉子,我們更熟悉可能是高橋兄弟的兩代RX-7(FC3S,FD3S),1991年787B勒芒奪冠的神奇經歷。但在風光的背後,馬自達轉子其實更是一部血淚奮鬥史。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6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強迫國內幾大汽車廠商併購沒有獨特技術的小公司,為求生存,馬自達大力推進技術研發。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51年德國人汪克爾發明的轉子發動機(Rotary engines, RE),小型輕量化且動力表現出色,是當時理想型新技術,全世界的技術人員潛心研究,卻在實用化過程中遭遇技術壁壘。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初期的轉子發動機面臨嚴重的短命的問題,轉子發動機運轉時,轉子以偏心圓的方式在橢圓形燃燒室空間裡轉動。

為了讓它的三個面與缸壁之間保有一定的氣密性,其三個端點必須裝設一種由“菱封”(apex seal)與“角封”(corner seal)組成的立體機構。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菱封的作用類似活塞環,內部的彈簧片會配合菱封與缸壁間的空隙伸縮。經過日積月累的偏心圓運轉,菱封會對缸壁造成波狀刮傷,俗名“惡魔的爪痕”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60年東洋工業(馬自達舊稱)購買轉子專利時,所獲得的試作發動機“prototype 40A”只能夠連續工作40小時。

RE研究部 —— “馬自達試作一號機”

1963年,馬自達成立“RE研究部”,任命山本健一(日後馬自達第六任社長)率領46位年輕工程師研究改良轉子發動機。此47人後來被稱呼為“轉子四十七士”,仿效赤穗四十七浪士意義不成功便成仁。

轉子發動機改良研究好像一個無底洞穴,核心問題包括髮動機鑄造技術、“惡魔的爪痕”、轉子頂點的密封部件材質等, 重重困難,吞噬著馬自達十分有限的的時間、精力、資金。“轉子47士”頂著壓力,以自身熱情作為研究的燃料,最終克服了諸多橫阻在研發之路的技術困難。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短短4年時間裡,馬自達完成由轉子原型車到Cosmo Sport量產的過程,馬自達與轉子的故事也從1967年正式開始。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回到Cosmo本身,1963年10月26日,第10屆全日本汽車展覽上(現東京國際車展),馬自達展示了前置後驅雙門小跑車Cosmo Sport設計圖,以及L8A型雙轉子發動機,該發動機排量399c.c X 2,最大馬力70ps,轉子半徑為98毫米、深度56毫米,以空心鑄鐵製造菱封,改變菱封摩擦缸壁的共振頻率、消除震動,解決了“惡魔的爪痕”問題。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65年,馬自達推出60輛最終測試型版Cosmo Sport原型車,進行了連續10萬公里的耐久性試驗、總距離70萬公里的行駛試驗。

代號L10A —— 僅僅輸給了保時捷

1967年5月,開發代號為L10A的Cosmo Sports量產車投放市場,配有4速手動變速箱,軸距2,200mm,車長4,140mm,車體重量940kg。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搭載10A型代號0810雙轉子發動機,排氣量為491c.c. X 2,轉子直徑為60mm,壓縮比9.4,最大馬力110ps/ 7,000rpm,扭力峰值130N-m / 3,500rpm。最高速度185km/h,0-400M加速16.3秒。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0A轉子發動機的缸體採用鋁合金翻沙鑄模,其鋁合金經過碳化處理以加強剛性。

為了耐磨,缸內經過硬質鍍鉻表面處理;偏心軸以鉻鉬鋼製成,轉子本體則由鑄鐵製成,其頂端的菱封與角封採用與缸體相同的碳化鋁合金製作。10A型的連續運作時間成功增加到400小時。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當時的日本車追隨美國車風格,追求科幻外形與鍍鉻元素,Cosmo外形酷似太空船,車身為流線造型設計,橢圓形青蛙的大燈,飛碟式車尾。前後保險槓、車燈、車窗以及擋風玻璃框都採用電鍍處理。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內飾方面,儀表板中央為無反射式玻璃、外罩鋁製塗黑邊框。座椅鋪以黑和白相間的千鳥格紋羊毛,木製方向盤也體現了該車豪華特性。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底盤方面,Cosmo Sports前輪懸掛系統為雙A臂,後輪則是簡單的拖臂非獨立懸掛加上葉片彈簧。前輪為無油壓輔助的碟煞,後輪則是鼓剎。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68年,馬自達推出第一代Cosmo Sports小改款,L10B,新車將軸距加長150mm、車重增加了20公斤、新增前後輪輔助剎車裝置、手動排檔改為五速。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採用10A型0813轉子發動機、改變排氣埠的正時提升吸氣效率,最大馬力提升至128ps / 7,000rpm,最大扭矩139N-m / 5,000rpm。極速200km/h,0-400M加速變成15.8秒。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為證實轉子發動機的可靠性,馬自達在1968年8月將兩輛Cosmo Sports以馬自達110S之名投入德國紐博格林賽道舉辦的“84小時馬拉松耐久賽”(84-hours Marathon de la Route)。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競爭對手計有BMW、保時捷、Saab、達特桑(日產汽車前身)、Lancia、Simca、歐寶等車廠,共計59輛車參賽,完賽時僅有26輛跑完全程。耐久賽以84小時後所行駛的距離來決定名次,這兩部110S分別排名第四、五位,僅敗給保時捷與Lancia車隊。

轉子全家桶,來一份不?

轉子發動機是馬自達對自身命運的豪賭,身為小廠,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免不了在激烈競爭下失敗,被吞併,破產的命運。

可喜的事,不畏懼他人質疑,全力以赴攻堅克難,能在短時期內將不具實用的先進技術改良量產的馬自達,收穫了成功。

第一代Cosmo Sports共售出1516輛,1968年美國《汽車趨勢雜誌》(Motor Trend Magazine)將Cosmo評選為“年度最佳進口車”。

受到鼓舞的馬自達,更加勤奮,很快推出了轉子全家桶:

1968年,小型車Familia 323搭載10A型0820轉子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00ps/ 7,000rpm,扭力峰值為132N-m / 3,500rpm。乘坐5人時,從0加速至400米耗時16.4秒。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70年,緊湊型轎車Capella 626搭載12A型轉子發動機,10A加長版,排量573c.c.X 2,轉子半徑維持不變,但深度加大至70毫米,偏心量15毫米。最大馬力120ps / 6,500rpm、最大扭力160N-m / 3,500rpm,由0-60mph成績11.3秒。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71年,次緊湊型轎車Grand Familia搭載10A型0866轉子發動機,更名RX-3,最大馬力105hp / 7,000rpm,扭力峰值達135Nm/ 3,500rpm。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72年,豪華旅行車Luce搭載12A型轉子發動機,更名RX-4,最大馬力130hp、最大扭力156N·m。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74年,皮卡車Rotary Pickup,特供北美市場,搭載13B-AP型轉子發動機,排量654c.c. X 2, “AP”為anti-pollution,改良其廢氣排放,最大馬力135hp / 6,000rpm、最大扭力186N-m / 4,000rpm。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74年,小型巴士Parkway Rotary 26搭載13B-AP型轉子發動機,最大馬力135hp / 6,500rpm,最大扭力179N-m / 4,000rpm。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1975年,大型車Roadpacer AP,搭載13B-AP型轉子發動機。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如果沒有1973年突然到來的石油危機,奮鬥的馬自達也許能讓我們見識更多的轉子車型。第一批轉子雖然已遠去,但正因前者的探索,其後的RX-7,787B的轉子故事更加精彩。

其實我們都一模一樣

無名卻充滿了莫名渴望

一生等一次 發光

寧願重傷也不願悲傷

讓傷痕變成了我的徽章

刺在我心臟 永遠不忘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五月天

後記 所有的偉大,都源自一個渺小的開始,你是願意在老了以後後悔,還是在現在就開始你的人生呢?

你說了算!

今日日籤

馬自達|“我相信,轉子就該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