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不好走,但我們做到了——北京亦莊生態之城養成記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曾經髒亂的河道變成綠地公園了、汙水橫流的河水變清了、城市因為生態項目變清朗了……近年來,北京亦莊生態環境的變化,一點點展現在居民的眼中,作為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形勢穩中向好的同時,開發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們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生態文明建設不斷蹚出新路子、打開新空間,北京亦莊“生態之城”的名片越發亮麗。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生態亦莊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規劃則是實施這項系統工程的“第一道工序”。

用“綠”裝美城市

走在開發區的大街小巷,綠化面積大是大家共同的感受。無論是長期生活工作在開發區的“區里人”,還是因為種種原因途經的“區外人”,對於開發區生態環境總是忍不住豎起拇指。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尤其是在回覆網友回覆時,林耘更是說:“文化園有兩條跑道,一條2.5㎞一圈,一條3㎞一圈,硬件比奧森都好。”讓林耘讚不絕口的正是文化園新修建的跑道。

去年城市管理局決定對亦莊文化園進行主環路及地下管線的改造,工程設計道路系統改造、新建雨水溝及雨水管線改造、監控系統改造、地下管線及附屬設施改造等。新建成的公園,在環路上增設了健身跑道。只見紅色的跑道幾乎覆蓋了整個園區,跑道上還施劃了趣味地面標識。

除了建設公園,開發區還把見縫插綠用到了極致,利用京滬高速兩側、企業和公共建築的屋頂,甚至是路側、安全島大範圍添綠,銀杏大道、梧桐大道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的目光。截止到2017年底,僅路面上的安全島和導流島就為開發區增加了4000平方米的綠化面積。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2017年,規劃分局更是制定了《綠道體系規劃》,從全區視角,全面統籌安排了區內的綠道路由、配套設施佈局和建設時序,科學合理指導後續實施建設。規劃範圍包括開發區核心區、河西區、路東區、路南區(不含VII-2街區)、京滬高速、涼水河、新鳳河及其沿線綠地以及南海子公園。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而作為這項工程的開篇,涼水河綠道一期工程於今年初開工。如今,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施工,一期工程的樣板段已經出爐。就在不久前涼水河綠道二期的建設方案也已經出爐,並將於今年開工。

用“淨”裝靚城市

河岸清朗了,河水也乾淨了,近年來開發區涼水河的水質改善有目共睹,而這背後,是開發區對於廢水的利用。其實,開發區要求企業汙染物治理設施與項目設計同步進行、同步完成、同步運行,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汙染物總量的增長。

“這就是我們處理後的再生水,主要水質指標可以和純淨水相比。” 北京博大水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用手接起一捧再生水,自豪地向記者展示著再生水的清澈度,而這些再生水的前身則都是“三廢”之一的工業廢水。

作為北京市第一家專業從事以工業廢水為主的市政汙水再生處理工廠,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家出產高品質工業用再生水並直接回用於工業企業生產工藝的現代化工廠,開發區再生水廠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區域內工業廢水的循環使用,這也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北京市節水示範區”的一大標誌。

走進華潤協鑫(北京)熱電有限公司天然氣熱電廠,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整套“嚴絲合縫”的發電設備,除了一些機器工作的“嗡嗡”聲,幾乎感覺不到這裡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熱電廠。

華潤協鑫總經理告訴記者,華潤協鑫是北京第一家實現電、氣、冷、熱水四聯供的企業,這大大緩解了開發區工業用氣和採暖用氣的緊張壓力。公司利用天然氣發電後產生的餘熱煙氣加熱蒸汽,並經過汽輪發電機組做功後再抽出向熱網供應蒸汽,同時利用餘熱鍋爐的尾部煙氣加熱給水,向城市管網提供熱水供應,實現了能源從高品質到低品質的階梯利用。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把原雨汙合流的大羊坊溝規劃入地後,建設300米寬的高爾夫球場;搬遷拆除對環境有汙染的養牛、養豬場和垃圾場,修復生態環境……“淨”這字在開發區展現了不同的表現形式。

用“清”裝優城市

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们做到了——北京亦庄生态之城养成记

開發區其實早就開始了海綿城市的研究和建設工作,並且在“海綿城市” 方面已探索出具有開發區特色的規劃思路與實施模式,確定了城市尺度大海綿——河道水系雨水規劃;街區尺度中海綿——局部區域雨水規劃;項目地塊尺度小海綿——地塊內部雨水規劃的思路。

已經投入使用的路東區的蓄滯洪區,能儲存80萬立方米的水量。降雨時這個區域的雨水會先進入人工湖,降雨過後,涼水河水位下降,再開閘排入涼水河。位於西五環內的西郊砂石坑是個大傢伙,它能存500萬立方米的雨水,未來將成為一個能進行雨洪調蓄、回補地下水的綜合性大公園。

除了公共綠地之外,社區、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了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來,中信新城、京東方運營中心、城鄉世紀廣場、數字工廠等眾多項目的雨水調蓄設施就是在開發區指導下完善起來並通過驗收成功應用的。

西環路與榮昌西街交叉口附近,一座銀白色的嶄新大樓矗立起來,這是京東方公司運營中心,玻璃幕牆與一個個簡易的羅馬柱結合在一起,顯得高端大氣。

而這些羅馬柱除了外表美觀,內部中空還承擔著屋頂排水功能。屋頂雨水可直接排到綠化帶,滲到綠化帶滲水溝直接排到雨水收集下凹綠地,提升了雨水利用能力。

“清”不僅僅體現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開發區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也成果顯著。開發區通過建立再生水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通過科學劃分控制區、合理安排用地,解決居住、產業、公共服務用地之間噪音的交叉干擾;通過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提高地區環境質量;通過發展新興業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化、規模化、低碳化發展。

此之外,開發區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也成果顯著,近年來,開發區開展了一系列節能減排工作,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經開區道路照明改造工程,年節電約700萬度,實現園區公共區域LED光源照明全覆蓋;實施金風園區智能微網項目,實現清潔能源利用率達70%以上;實施朝林大廈等一批公共建築開展節能改造項目,實現節電30%以上;大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現年綜合能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用能單位完成清潔生產審核比例達到80%以上;在奔馳、開拓熱力等企業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項目,年節能量達1萬噸標準煤以上;在京東方、北京奔馳等廠區建設一批分佈式光伏電站,實現屋頂光伏建設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達37兆瓦,年發電3000萬度以上;實施廢棄物回收項目,實現年回收廢舊手機、打印機、複印機等電子產品近萬臺。

今天的開發區已經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型社會,萬元GDP耗能只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0%,汙水處理率達到100%,人與自然、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屹立京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