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鄧穎超與身邊工作人員的孩子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這是一張充滿親情和摯愛的照片:周恩來右手抱著一個小男孩,左手託著孩子的小腿;站在一側的鄧穎超一手拉著孩子的小手。老少三人,其樂融融。小男孩約三四歲,寬寬的腦門,圓圓的臉蛋,圓溜溜的大眼睛,煞是可愛。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看了照片,讓人羨慕極了:沒有孩子的總理夫婦能享受到這樣的天倫之樂;誰家的孩子這麼幸福,被總理夫婦這樣摟抱著,享受偉人的如此呵護與關愛!

這個孩子就是周恩來、鄧穎超保健護士鄭淑芸的兒子崔志剛。總理夫婦和身邊大人們都親暱地叫他“剛剛”或是“小剛”。

周總理抱著男孩打球照片成傳世之作

那是1963年的六一兒童節,周總理和鄧大姐約請身邊工作人員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西花廳來玩一玩,為孩子們過個節。鄭淑芸把自己年僅3歲的兒子小剛也帶來了,讓兩位老人家放鬆放鬆、高興高興。下午,總理和鄧大姐來到孩子們中間,與十幾個大小孩子共度歡樂時光。

周總理要和淘氣的小剛合影留念,可正在玩耍滿屋亂跑的小剛總是靜不下來,於是總理就將自己的乒乓球拍塞到小剛手裡,總算是把他給拽住了……在場的總理身邊攝影師杜修賢趁機按下了快門,拍攝下了一組祖孫情、老少樂的精彩瞬間。

除了上面這張總理夫婦親切懷抱著小剛的照片被書刊、掛曆等出版物廣為選用、流傳甚廣之外,還有幾張總理和鄧大姐與小剛在一起活動、交流的照片,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和暖暖的溫馨。

——總理抱著小剛,讓他站在墨綠色乒乓球桌上,教他打球。小剛第一次將球拍握在手裡,感覺這玩藝很新奇,快活得要命,眉開眼笑,張開手臂就要“開戰”。

——總理給了小剛一個乒乓球讓他打,打過去以後,總理高興地喊:“抽過去了,抽過去了。就這樣打,就這樣打!”

鄭淑芸記得,對面是總理的衛士高振普接球。已經65歲的周總理快活得像個孩子。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在客廳裡,大姐剝了個香蕉給小剛吃。小傢伙很愛吃香蕉,拿過來就咬了一口。在一旁的媽媽鄭淑芸趕緊提醒道:“咦,你怎麼不讓奶奶吃,就自己吃起來了?”小剛這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於是把咬了一口的香蕉遞到奶奶跟前。鄧大姐樂呵呵地說:“這是給剛剛吃的,奶奶不要吃、不要吃!”

——看著小剛津津有味地吃著水果,坐在一旁的鄧大姐眼角眉梢流露出長輩對晚輩的那種特有的憐愛和欣喜神情。

這組撼人心魄的照片,不知讓多少人動容和心怡。寫下《周總理,你在哪裡?》傳世經典的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柯巖,見景生情,難以抑制自己的感受,為總理抱著小剛打球的照片抒發情感,吟出“啊你,手執球拍的小孩”一詩,發表在1978年第6期《新體育》雜誌上。

……

我們也無須去了解/瞭解你的過去和現在/因為從你身上/我們也領受了/領受了/他同樣深切的愛/因為這一瞬間/就是永恆/他的目光/一直在溫暖我們的胸懷……

喊周爺爺吃飯意外獲得精緻裁紙刀

和同時代的孩子比,小剛無疑是幸運的、幸福的。因為媽媽十幾年在總理夫婦身邊工作,他便有了更多出入中南海西花廳的機會。

在此之後,小剛幾次與周爺爺和鄧奶奶接觸,雖然沒有像3歲時那樣有經典照片流傳,卻在他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特別是幾次獲得周爺爺贈送的禮物,成為他永久的珍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周總理夜以繼日地工作,經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辦公室的燈光徹夜不熄。這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小剛從幼兒園回來後到西花廳玩,接受了鄧奶奶交給他的一個光榮“任務”:去喊爺爺出來吃飯!因為大家都吃過了,就剩爺爺還餓著肚子。

小剛“奉命”行事,來到周爺爺辦公室,看到正在燈光下伏案疾書的周爺爺,輕輕地喊了聲:“爺爺,去吃飯!”周總理抬頭望了他一眼,沒說話,依舊專心致志地工作著。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任務沒有完成,鄧奶奶要小剛再次行動,一定要設法把爺爺拉過來吃飯。這次,小剛就徑直跑到了周爺爺辦公桌跟前,說道:“爺爺,奶奶讓你去吃飯!”面對淘氣的孩子,周總理有些無奈,於是他從桌上的文具筒裡順手抽出一把裁紙刀塞到小剛手裡,說道:“小剛,拿去玩吧,爺爺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為了不影響和打攪爺爺,懂事的小剛只得輕手輕腳地退出來,匆忙跑到鄧奶奶面前喊了聲:“我叫了爺爺,他不來!”說完,就急不可耐地跑到一邊去擺弄周爺爺給他的那把小刀去了。

這是一把外國友人贈送的裁紙刀,整體用象牙材料雕刻而成,很精緻。鄭淑芸給鄧大姐煮完藥,便從小剛手裡要回小刀,請秘書張樹迎還給總理。晚上回家的時候,張樹迎又把小刀重新放到小剛手裡,笑著說:“這小刀周爺爺送給你了,好好保存啊!”霎時,小剛快活的心情沒法形容,拿在手裡的小刀覺得比什麼都珍貴。

這已不是小剛第一次獲得周爺爺贈送的禮物。一年前,周爺爺曾將自己鍛鍊用的一個足球送給小剛,囑咐他“從小要注意鍛鍊身體”。後來有關紀念館徵集周總理文物,小剛和媽媽把這個足球捐獻給了他們。

上小學獲贈袖珍版“老三篇”和乒乓球筒

1967年,小剛和爸爸崔長庚、媽媽鄭淑芸,被鄧奶奶約請到西花廳。

見到上小學的小剛,鄧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拉著孩子的手不時地問這問那,學習是否用功、作業是否按時完成,等等。正聊著,周總理回來了。他沒有立即去辦公室,而是直接來到鄧大姐的辦公室,和大家一塊聊天。

當話題落到學習上時,懂事的小剛向周爺爺報告了學習成績,並說自己正在背誦毛主席的“老三篇”。周爺爺關切地問他是否都能背下來,小剛說“《為人民服務》背下來了,《愚公移山》和《紀念白求恩》還沒全背下來”。周爺爺囑咐小剛,“老三篇”不僅要背,更要懂得每一篇文章的含義。後來,周總理回到他辦公室去接電話。當崔長庚、鄭淑芸帶著孩子要離開的時候,周總理拿著一本小小的“老三篇”從辦公室出來,對小剛說:“這個小本本送給你。帶在身上很方便,背不下來的時候,可以隨時翻一下。”

這本和名片差不多大小的“老三篇”,是由香港中華書局印製的袖珍版,外面有個透明的塑料套,製作考究,便於攜帶和保存,也非常適合孩子學習。時刻牽掛著國計民生的一國總理,連給孩子送一本讀物都考慮得這麼細緻,真是用心良苦。

回到家裡,崔長庚在總理送給他孩子的袖珍“老三篇”背後的封皮裡面,用鋼筆工工整整地寫上這樣一行字“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日周爺爺送給小剛”,記錄下這一雖不起眼卻意味深長的贈予。

轉眼過了5年。1972年的一天,父母又帶著小剛來到西花廳看望周爺爺。父母到周爺爺辦公室去談話,小剛則獨自跑到乒乓球室等候。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獨自一人徘徊在空寂的乒乓球室裡,已經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剛頓生惆悵,回憶起過去這裡熱鬧的情景,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他雖然不知道周爺爺現在處於一種怎樣的忙碌和操勞中,但至少能感受得到爺爺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開心地打球了。

談話結束,和父母一同出來的周爺爺,看到了正在乒乓球室等候的小剛。他走到球檯邊的茶几前,從下面拿出一個裝著乒乓球的小筒送給小剛,輕輕地說:“爺爺打不了球了,這個你拿著玩吧!”

打開白色的小筒,兩個嶄新的紅雙喜乒乓球赫然眼前,小剛興奮極了。

乒乓球很快就打壞,但那個小球筒卻被小剛像寶貝一樣保存了下來。成人後的小剛說,每每看到它,就會想起周爺爺在乒乓球室揮拍的情景,就能回味和感慨毛主席、周總理開啟中美關係大門的經典之舉——“乒乓外交”。

(選自《新湘評論》)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本週熱文

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周恩来邓颖超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