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傷害,才是你優雅轉身的開始(內附療愈藥方)

忘記傷害,才是你優雅轉身的開始(內附療愈藥方)

01

生活中我們都難免會遭遇喪失和創傷,喪失會使我們的生活破碎不堪。

喪失就是指親人的離世或者自己的寵物離去,創傷是指我們遭遇到暴力犯罪或者暴力事件。

這兩者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傷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1、 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打斷,會出現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

比如,祖父母的離世,讓我們第一次在吃飯時沒有看到老人坐在常坐的位置,回家時第一次沒有聽到老人那聲和藹的問候;

離婚後的第一次單人旅行,第一次獨自一個人去接孩子,第一次在空空蕩蕩的房間裡獨自入睡;

或者在受到暴力傷害後第一次走出家門,每一個第一次都會提醒你,你所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挽回,世界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所有曾經擁有的都已經成為過去;每一次邁開的步伐都在告訴你,你需要重整心靈,重新開始。

2、 身份被改變,尤其是對遭遇創傷的人,比如,女性遭遇強姦,被性侵,明知道自己只是受害者,可是也一樣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汙點,很多人經歷過這樣的事件後,會與男友決裂,被家人嫌棄,被世人唾罵,就像作家林奕含,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痛苦,卻永遠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再優秀的人,都會在事件發生後在世人的眼裡褪去原有的光澤。

3、 信念被切斷,信念崩塌,會挑戰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總是糾結於當時的細節,覺得如果改變任何一點,事件都不會發生,這常常讓我們心中充斥著疑問與困惑,掙扎著尋找原因,甚至懷疑以往的價值觀。《素媛》裡那個媽媽,在事件發生後,就一直說,如果當時我去送她,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為什麼會是我們素媛呢?甚至希望如果大家都遭遇這樣的事,我們素媛就不會這麼受關注了,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4、 導致原有人際關係的斷開。離婚會讓一個人很快就與伴侶原有的一切關係決裂或者斷開,親人離去會讓我們不願意再去接觸曾經與他關係過密的人,因為,重新面對會讓我們重新陷入悲傷。

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我們的“心理藥包”來減輕我們心理上的傷痛?

1、 經歷過同一種喪失的人,可以參加這種群體俱樂部,比如,那些被拐賣兒童的家長,他們在一起互助,互相慰藉,互相尋求社會支持,群體的力量會減輕獨自面對失子的痛苦。

2、 逐漸的去恢復迷失的自我;用一張紙逐一列出來,我在這件事發生之前的優點和特質,在每一條後面寫出現在為什麼我沒有了這個特質,寫作也是一種療愈方式,當你能夠逐條做分析,就已經把焦點進行了轉移,為什麼有些人對發生的事可以雲淡風輕的描述,就是因為自我已經療愈,他已經不是非常在意這個事件了。

3、 尋找悲劇的意義,每一件失去的東西都有它的意義,書中舉了一對老夫妻的事例,當其中一位老人離世,留下來的那個老人就覺得自己好像再也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其實換一個角度去想,她的離世,你如此痛苦,那是否你也讓她避免了經受你這種痛苦的感受?或者,是自然帶走了另一半,這是世道輪迴,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脫,這樣想來是不是就會感覺好很多呢?

當然,這些都是在我們承受並接納了既已發生的事實之後,因為每一個事件發生後,我們都要去經歷承受、承認、接納、臣服和改變這樣的過程。

02

忘記傷害,才是你優雅轉身的開始(內附療愈藥方)

內疚,是心靈的毒藥,有科學研究證明,每一天每個人有兩個小時會輕度內疚,每一週會有3.5個小時重度內疚。

內疚的種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未解決的內疚,很多人會對以前自己曾經做過的不當的事難以釋懷,比如,一個曾經將孩子拋棄的媽媽,在很多年以後,想重新找回親情,卻始終得不到孩子的諒解;

2、倖存者內疚,一家人經歷災難事件,孩子或者愛人離世,倖存的人會比較痛苦,甚至會想,死的人為什麼不是自己;

3、分離內疚,比如經常出差的人,會覺得對家裡有虧欠;

4、處理事件不當引發的內疚,這個在一些媽媽身上比較常見,比如孩子淘氣或者不聽話時,很多媽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甚至會打孩子,吼完打完又覺得特別心疼,當孩子在哽咽中漸漸睡去,媽媽平靜下來就會非常內疚和自責,後悔剛剛為什麼那麼大火氣呢,為什麼就不能好好跟孩子說呢。

針對內疚,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有效的道歉,記住幾大要素,第一,表示自己對此事的遺憾;第二,明確說出對不起;第三,請求對方原諒;第四,肯定對方的感受,說我知道這樣做讓你很難過也很失望;第五,提供補償和贖罪 。

自責和內疚沒有用,接納反而會讓我們更快的想到積極的解決方案。不斷的學習,做一個不斷成長的人,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去溝通和緩解矛盾,才能慢慢地改善心境,讓自己走出反覆內疚的循環。

03

忘記傷害,才是你優雅轉身的開始(內附療愈藥方)

反芻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把嚥下去的食物反回來細細咀嚼再嚥下,寓意就是很多年前的傷被翻出來,重新侵蝕我們的心靈。

反芻帶來的問題,就是加劇痛苦,讓我們在某一個瞬間被憤怒點燃,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有所偏差,變得比較偏執,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會比較緊張,還可能引發我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就像祥林嫂,每一次遇到別人都會說,“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冬天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沒得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

最初大家都是同情的,可是反覆的訴說,像一隻受傷的猴子,見到人就把傷口揭開給人看,換來憐憫,最後就只能致傷口感染而死。

我們可能在小時候被粗暴對待,也可能經歷過難以忘懷的創傷,這些情景總會在生活的某一刻突然再現,引發我們情緒的爆發和轉變,反覆的提及或者再現都只會加重我們內心的傷痕。

那麼,如何減輕反芻帶來的痛苦呢?

1、 學會看電影,站在第三者角度;比如,你把自己當成主角,小時候曾經被父親打,一想起這事,就覺得父親不愛自己,回憶一次就會又傷害自己一次,也會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加疏離,但你如果把自己放在第三者的角度,設想那個小孩不是你,你是不是會覺得父親打他其實更多是因為愛他,想要他變得更好,即使他的做法有些欠缺,可是出發點總是好的;

又或者你曾經遭遇過失戀,你每回憶一次,就會對曾經的那個TA多一分憎恨,可是,如果是好朋友向你傾訴這樣的事,你就會說,別難過,總會過去的,我們總會遇到對的人!所以,把鏡頭拉遠,設想自己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你的感受就不會再這麼強烈。

2、 分散注意力,越是阻止自己幹一件事時,越會想,比如,我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會對自己說,不要胡思亂想,睡覺,睡覺,睡覺,你越是強迫自己,就越是睡不著,分散注意力,去做另一件能讓自己專注的事,比如,拿出一本感興趣的書,翻上兩頁,可能立馬就會有了睡意。

可創傷本身,又是人類自我處理和修復的過程。當腦海中過去的記憶被喚醒,情緒出現崩潰,你憤恨、恐懼和哭喊,每暴露一次,下次經歷相應情境的反應強度就會降低,時間就會縮短。

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癒,適當的忘記,是人生優雅的轉身。就像有人說的,壞記性是變幸福的一大法寶。

願我們都能擁有這樣的法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