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之近代土木工程

摘要:近代土木工程的時間跨度為17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歷時300餘年。在這一時期,土木工程逐步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二級建造師相關技術能夠在新世紀得到成熟的應用,主要歸功於近現代各學科的蓬勃發展和實際建造中的大膽嘗試。其中,土木工程作為二級建造師的重要學科,是建造師行業發展的重要功臣。在二級建造師培訓當中,土木工程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工程設計理論方面:從17世紀開始,以伽利略和牛頓為先導的近代力學同土木工程實踐結合起來,逐漸形成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巖體力學等土木工程基礎理論學科。隨後,法國的納維於1825年建立了土木工程中結構設計的容許應力法。從此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指導。

工程材料方面:1824年波特蘭水泥的發明、1859年轉爐鍊鋼法的成功及1867年鋼筋混凝土的開始應用是土木工程史上的重大事件。混凝土及鋼材的推廣應用,使得土木工程師建造更為複雜的工程設施成為可能。在近代及現在建築中,絕大多數高聳、大跨、巨型、複雜的工程結構為鋼結構或混凝土結構。

建造技術方面:在這一時期,產業革命促進了交通、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這對土木工程設施提出了更廣泛的需求,同時也為土木工程的建造提供了新的施工機械和施工方法。打樁機、壓路機、挖土機、掘進機、起重機、吊裝機等紛紛出現,為快速、高效地建造各類土木工程設施提供了有力手段。

近代土木工程中,由於建造材料、建造理論和建造技術的進步,出現了許多舉世矚目的土木工程傑作。

房屋建築工程方面:1883年美國芝加哥率先採用了鋼鐵框架作為承重結構,建造了一幢11層的保險公司大樓,此大樓被譽為現代高層建築的開端。1931年建成的紐約帝國大廈共102層,高378m,鋼骨架總重超過50000t,內裝67部電梯,這一建築高度保持世界紀錄達40年之久。

二級建造師之近代土木工程

高塔工程方面:1889年法國建成了高達300m的埃菲爾鐵塔,該塔有18000餘個鋼質構件,將這些構件聯結起來用了250萬個鉚釘,鐵塔總重8500t。該塔已成為巴黎乃至法國的標誌性建築,至今觀光者絡繹不絕。

二級建造師之近代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方面:最輝煌的成就是兩條大運河的建成通航。一條是1869年開鑿成功的蘇伊士運河,將地中海和印度洋連接起來,這樣從歐洲到亞洲的航行不必再繞行好望角;另一條是1914年建成的巴拿馬運河,它將太平洋和大西洋直接聯繫起來,在全球運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級建造師之近代土木工程

橋樑工程方面:金門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單跨超過千米的大橋,橋跨1280m,橋頭塔架高277m,主纜直徑1.125m,由27572根鋼絲組成,其中每452根鋼絲先組成一股,由61股組成主纜索,索重11000t左右。錨固纜索的兩岸錨碇為混凝土巨大塊體,北岸混凝土錨碇重為130000t,南岸的小一些,也達50000t。

二級建造師之近代土木工程

道路工程方面:1825年英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長21km。1869年美國建成了橫貫東西的北美大陸鐵路。1863年英國在倫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地下鐵道,隨後美、法、德、俄等過均在大城市相繼建設地下鐵路交通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