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編劇高璇:行業對品質的要求在降低,最難的是堅守自己的標準

看電視

在接受“看電視”專訪時,編劇高璇針對現實主義創作的回潮、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編劇的堅守與創新、青春劇的類型創作等行業熱點問題進行了解析。

文 | 陳丹丹

今年是國際艾美獎組委會第三次批准華策克頓承辦國際艾美獎,丁黑、徐靜蕾、張永新、姚曉峰、申捷、高璇等14位頂尖導演、編劇組成了豪華的評委陣容。

作為國際艾美獎最佳電視劇半決賽評委,編劇高璇對於高密度的審片工作並未感覺辛苦。

“歐美電視劇影視工作者真的是做到了與時俱進,呼應了現在的社會風潮,比如席捲歐美的me too運動,比如圍繞安樂死展開的生命與人倫的命題討論”,在接受“看電視”(ID:TVwatching)獨家專訪時,她毫不避諱地表達了對於入圍的歐美劇的喜愛。

独家专访|编剧高璇:行业对品质的要求在降低,最难的是坚守自己的标准

其實,高璇的電視劇創作也一直符合“與時俱進”的標準。

從表現純愛與異國風情的《別了,溫哥華》,到《我的青春誰做主》中個性迥異的群體主角、調侃式的臺詞、代際溝通、個性與理想的命題等高度契合當時的社會風向,再到今年的《歸去來》,從故事的講述方式到反套路的情節,以及留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精緻利己主義和即使不利已也要做對的事情的價值觀碰撞,都是當下時代的印證。

純愛、青蔥、撕裂、衝突,青春劇應該百花齊放

青春劇類型並非只有偶像+言情,它的主題內容元素本來就應該是複雜多元的,既可以表現純情純愛的愛情主題,也可以表現小清新小美好的校園時光和少年情懷,更應該有一切圍繞成長獨立展開的現實表達、以及教育乃至社會命題思考,包括自我個性和社會現實衝突的痛苦撕裂,包括為成熟成長所付出的自我修正的代價,包括獨立自主價值觀的討論確立,也包括父母家庭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和理念對碰。”

在高璇看來,目前青春劇創作呈現的主要問題是“輕薄化”。無論廣大受眾、還是創作者本身,如果把青春劇狹義定義為偶像愛情,題材類型勢必越做越窄。

青春劇主題可以豐富多義,其涵蓋面從校園到職場、從個體到社會,“大量青春劇的主題拘泥於為單一元素,停留於玩味小清新小美好,並沒有往人物的自我實現、個性與現實的融合、以及價值觀思辨的深度進行開掘。”

高璇認為,青春劇的類型也應該呈現多元化,不侷限於單一類型設定,汲取其他現代劇的創作理念,借鑑比如家庭倫理劇和社會話題劇的類型創造技巧,進行有機融合。

高璇在自己的青春劇中,就採取了多劇種、多類型雜糅的創作法,比如在《歸去來》中,她融入了多重類型劇元素,將青春校園劇、商業諜戰劇、官場反腐劇、和都市情感劇共冶一爐。她自己對《歸去來》這部劇的類型下一個定義,那就是“用青春劇外衣包裹的社會問題劇”。

独家专访|编剧高璇:行业对品质的要求在降低,最难的是坚守自己的标准

IP改編在消耗,現實主義創作回潮

隨著互聯網資本強勢進入影視行業,擁有龐大粉絲群體基礎的IP改編也在資本驅動下蜂擁而上。

独家专访|编剧高璇:行业对品质的要求在降低,最难的是坚守自己的标准

國產劇走出去,生產和接受端都要多元化

而此次國際艾美獎評選活動,也讓高璇從創作角度觀察國產劇與國際水平的差距。相比美劇、英劇、韓劇的影響力,國產劇“走出去”尚未形成規模,目前國劇出海仍侷限於少量電視劇在部分地區傳播。

而談及如何推動國產劇走出去,高璇表示,“這幾年,我們的電視劇生產更多迎合了受眾的單一要求,一味滿足觀眾對於娛樂性的需求。國產劇從題材內容到風格類型的多元性,相比歐美劇,還是有差異的。

同時,高璇認為:近年來國內電視劇與歐美的水平差距,不僅全方位體現在從創作到製作的各個生產鏈條上,更體現為了迎合觀眾的娛樂需求、弱化乃至放棄現實主義創作追求的主觀意識上。

“我們不是沒有人才、沒有創作和製作能力、更不是沒有錢追趕國際尖端水平,前幾年國產電視劇從2000到2010的‘黃金十年’急速倒退,是因為互聯網資本進入和視頻網站主導影視行業話語權的這幾年,倒逼創作導向追求網絡點擊和流量,迫使整個行業無底線地擁抱手裡掌握鼠標的網民、一味滿足迎合觀眾娛樂化需求所致。”

因此,才有了行業主管部門對於現實主義創作的大力引導,和這一兩年現實主義力作的逐漸迴歸。

独家专访|编剧高璇:行业对品质的要求在降低,最难的是坚守自己的标准

與年輕編劇一樣焦慮,最難的是堅守現實表達和專業標準

看電視:您認為國產劇黃金時期在什麼時候?

高璇:從2000年到2012年之間,基本是國產劇的黃金時期,從創作製作、到觀眾的審美寬容度和成熟度,都處於一個很好的時期。

但是2012年之後,觀眾從手機端收看電視開始,視頻網站崛起、新資本介入,行業話語權老大變人了,但是,新話語權掌握者的專業性和行業操作經驗、以及對於影視產業的文化責任擔當意識,還沒擁有和他們地位匹配的素質。

互聯網平臺和資本囤積大量IP,形成了IP劇製作風潮。IP的源起,來自於一批文學意識和創作能力均不夠成熟的網文作者,由他們統領影視生產內容的話,肯定是迎合多於引導。

看電視:對IP改編是比較擔憂的嗎?

我們一直以來擔憂的,只是資本和平臺對於IP大數據的迷戀和追逐,完全忽視了大量IP內容根本不具備影視改編的條件、其實無法操作生產的現狀。

前幾年,視頻網站和一些製作公司憑藉大IP擁有廣泛粉絲和數據基礎,就認定成片具備了市場保險,簡化取締劇本創作流程,降低製作工藝標準,提速生產週期,直接引發創作和製作的專業標準混亂。

從業者對於好壞的鑑定準則被傾斜、被顛覆,大量IP劇粗製濫造,播出後被吐槽被詬病,導致國產劇整體水平急速下降的行業亂象。

看電視:您對年輕編劇有什麼建議?

高璇:前幾年,我給年輕編劇的建議,就是一直寫一直寫,堅持寫下去。但在亂象發生的這幾年,我自己對行業的感知發生了很多變化。

現在,哪怕我已經是一個從業多年的資深編劇,好像擁有了別人努力很多年才有的資源,但是我還是覺得:我們和年輕編劇一樣,遇到了共同的心理問題——焦慮。

因為在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能從媒體和朋友圈得知同行們在做什麼、看到別人的光鮮、別人的榮譽。

尤其當行業標準發生混亂的時候,在你看來質量不好的劇本卻投拍了、而你寫的東西還遙遙無期,或者,明明拍出來是一部濫劇、編劇卻籍此搖身一變成了一線大咖,這時候,你的心理就失去了平衡,再也無法心平氣和地面對你的電腦、寫出你的文字。

所以年輕編劇最難做到的就是,怎麼樣堅信自己對於劇本是好、還是壞的行業標準,並且堅守標準,追求向好、拒絕從劣

,在這個過程中,每天抵禦“別人的名利”對自己的心理侵蝕——我覺得這個是最難的。

我在創作劇本的漫長週期裡,會選擇“閉關”,就是對外界建立心理屏蔽,減少社交應酬,減少網絡互動,少發不發朋友圈,回到無欲則剛、把自己歸零的簡單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心地單純地面對自己的人物和情節,才能看清他們、走近和走進自己的故事。

不只對年輕編劇,對於各年齡段的編劇群體而言,如何日復一日安靜地平靜地坐到電腦前開始寫、不去想別人拿了什麼獎、誰的戲開機了、誰的戲殺青了、誰的戲播火了,都是必需的心理工作。

編劇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職業,著什麼急?放平關照別人的心態,放慢追名逐利的腳步,你會發現:只有這樣,你才能飛奔向你的故事和人物。

独家专访|编剧高璇:行业对品质的要求在降低,最难的是坚守自己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