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網綜藝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帶貨力等多元標準衡量廣告效益

看電視

近年來,綜藝節目的冠名費屢創天價,廣告金主的投資熱情卻只增不減,綜藝贊助甚至已經成為某些品牌的主要營銷方式。而隨著品牌的廣告價值不斷提升、資本持續湧湧入,也許該有一些硬、軟指標來綜合衡量節目能帶來的效益。

文 | 橘子

來源 | 金牌輿情官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李志的維權行為得到網友們的支持,網友們紛紛在雪花啤酒的官微下留言,建議品牌重新考慮贊助。京東、快手、美團微博下同樣有網友們打抱不平的留言。

截至目前,雪花啤酒和其他3家贊助商並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事實上,雪花啤酒也不會就此暫停對節目的贊助,或放慢進軍網綜的腳步。

近年來,綜藝節目的冠名費屢創天價,廣告金主的投資熱情卻只增不減,綜藝贊助甚至已經成為某些品牌的主要營銷方式。各大品牌在電視綜藝、網綜間輾轉騰挪,資本流動性極具加大。

新舊品牌更迭

電視綜藝廣告贊助生態變動

據調查,2018年衛視綜藝軟廣市場五大衛視共計合作品牌253個,新增品牌103個,連續合作品牌150個,而流失品牌則達335個。

顯然,品牌的流動性在加大,據觀察,傳統重量級品牌戰略調整明顯,轉戰網綜的品牌們,在傳統衛視綜藝冠名上愈發收縮。

而短視頻或購物APP則取而代之,開始爭奪頭部電視綜藝冠名,日化、快消品牌則爭取腰部綜藝。

作為綜藝贊助中的重量級品牌,在綜藝冠名上, VIVO、OPPO一年花費近數十億元。特別是VIVO,2011年才正式進入智能手機領域,硬是靠綜藝冠名在手機紅海里開拓出一片天地。

極盛時期 ,VIVO、OPPO佔據了衛視綜藝冠名的半壁江山,不只頭部綜藝,還染指了腰部綜藝。

去年OPPO除了冠名國民度超高的《中國新歌聲2》《演員的誕生》外,還冠名了《高能少年團》《蒙面唱將2》《跨界歌王2》《親愛的客棧》等年輕態綜藝。

VIVO則連續兩年冠名了《極限挑戰》《王牌對王牌》等大牌雲集的真人秀外,及《喜劇總動員》《夢想的聲音2》等腰部綜藝。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但今年OPPO、VIVO則有退居贊助二線電視綜藝、轉戰網綜的趨勢,對於衛視綜藝只求露臉,不再大面積推廣。

作為《明星大偵探》兩季的冠名商,OPPO之於電視綜藝《我是大偵探》僅是合作伙伴的關係,也放棄了冠名《跨界歌王》這些腰部綜藝,網綜成了vivo追逐的重點:將大熱網綜收入麾下外,還 4-5億的高價冠名《熱血街舞團》,走到第二年的《中國新說唱》等等。

手機品牌的缺位,各類短視頻迅速搶佔,飛昇的冠名數量即是明證。他們紛紛開始爭奪頭部電視綜藝冠名,植入時長躍升第一。即將開播的兩檔重頭電視綜藝,《中餐廳2》的冠名商是美拍,《幻樂之城》的是陌陌短視頻。

此前,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APP已在各大綜藝出現。激烈市場競爭下,它們或將走OPPO、VIVO的綜藝贊助老路,搶佔受眾注意力。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快消、日化品牌則開始獨家冠名腰部綜藝,贊助偏好上,紛紛看準了音樂類、脫口秀等觀眾年齡層跨度大的綜藝。

即使雙方調性不合,難以觸達觀眾,品牌為了露臉仍不惜高價冠名,如海天醬油接連冠名音樂綜藝《天籟之戰2》《跨界歌王3》。

即使高價贊助,品牌也不能享有全平臺曝光,贊助變得愈發窄化、單平臺化,到了視頻網站,衛視上的贊助商標識不能露出。

江中猴菇餅乾冠名《嚮往的生活》,在愛奇藝播放時全程被打碼,換上網易考拉的logo,反而更引起觀眾好奇。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品牌廣告價值提升

網綜創造新生態模式

網綜蓬勃發展,流入網絡端的品牌大幅度增加。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給品牌植入帶來多種可能,且網綜還能直接導流用戶到購物平臺,帶貨能力和廣告價值已經得到了品牌們的認可。

除了從衛視而來的VIVO、OPPO外,其他手機品牌也加緊進駐網綜。

小米去年1億冠名《奇葩說4》,贊助《中國有嘻哈》;一向高冷的三星獨家冠名《這就是鐵甲》,節目中AI科技的應用,正好為三星的智能AI助手Bixby做宣傳。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飲料品牌作為綜藝贊助的另一個巨頭,去年早已在網綜嚐到甜頭。農夫山泉1.2億的冠名費,給維他命水帶來知名度2000%以上的提升。

王老吉聯動《明日之子》玩轉共生營銷,煥發新活力。在電視綜藝被OPPO等品牌擠壓的飲料品牌,在網綜這裡得到新的生存、互動方式。

近期熱播的多個綜藝均由飲料品牌冠名,六個核桃冠名《週六夜現場》,雪花啤酒冠名《明日之子2》,百事可樂冠名《潮音戰紀》,QQ星冠名《不可思議的媽媽》,王老吉冠名鹿晗、羅志祥加盟的《這就是對唱》。舒化奶冠名《幸福三重奏》還拉了一波好感,塑造了營養飲品品牌形象。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日化品牌同樣頻頻出現在網綜中。中華牙膏在《創造101》裡反覆播放中插外,相關微博話題和微博抽獎也一個沒落下;大S、蔡康永主持的《真相吧花花萬物》由袋鼠洗髮水、汰漬洗衣液聯合冠名,兩人為品牌花式打廣告。

除了口播,網綜的廣告植入方式越來越高大上,甚至中華牙膏這些日化品牌都聯合節目嘉賓拍攝時尚大片。《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總決賽當晚,節目插播了多個品牌的全新廣告片,儼然一場推銷大會。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贊助價格水漲船高

軟硬標準衡量廣告效益

贊助價格水漲船高,但一些綜藝拿著天價贊助費,播放量或收視率卻並沒有和天價贊助費相匹配,在網絡上的聲量也不高。

當資本湧向綜藝時,也許該有一些硬、軟指標衡量節目能帶來的效益,完善相關評判標準,令資本回歸理性。

硬性指標首先是收視率、播放量等數據,直接對應廣告商的投放收益。收視率疲軟不振,網絡播放量越來越被重視,刷量行為也屢禁不止,則品牌要同時考慮獨立訪客量和有效觀看時長。

除此之外,網綜現在可以直接變現流量,手機APP下載量、產品銷量等更直觀的數據將得以統計。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軟性標準則是品牌的植入效果,節目是否提高了觀眾對品牌認知度或好感度。很多品牌贊助網綜,也是為了能給觀眾留下年輕化的品牌印象。

只有植入方式得當,才能贏得觀眾好感,節目組需要花心思尋找結合點,不應只列一個logo。

節目內容本身也是要考慮的,當一檔綜藝的內容過於無聊、沒有新意,觀眾往往會遷怒於贊助品牌,降低對品牌的好感。

近日,就有觀眾評價《真相吧花花萬物》節目內容平庸,明星的購物車環節廣告植入令人生厭,明明有很多點挖,結果是一群通告咖在尬聊。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品牌選擇綜藝,綜藝也應謹慎選擇品牌。購物APP拼多多今年贊助了《極限挑戰4》《快樂大本營》《我是大偵探》多檔王牌綜藝,強勢刷臉。

雖然贊助節目多,主打的也是廣告曲等花式廣告,但拼多多似乎並不受觀眾待見,網上吐槽之聲越來越多。除了對廣告形式不滿,觀眾也對拼多多的產品質量持懷疑態度。

對於形形色色的贊助品牌,廣大網友希望綜藝在選擇“金主爸爸”的時候,可以進行考察和篩選,畢竟節目上的宣傳是大眾瞭解品牌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最後,面對熱火朝天的綜藝市場,品牌與節目互為選擇,皆需謹慎。一方面,節目要謹慎選擇金主,珍惜自己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當發現節目並不能帶來招商時的承諾,獲得預想中的利益,那些嚐鮮失敗後的品牌會立馬掉準槍頭,那麼贊助行業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或許也就在不遠的將來。 現在,臨時撤掉投資、更換贊助商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

台网综艺冠名品牌更迭加速,带货力等多元标准衡量广告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