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收拾男友/丈夫,这么沉重的伦理话题,和《魅影缝匠》这部看起来轻松愉快的爱情影片自相矛盾吗?

在《魅影缝匠》,一点也不!电影里有太多爱情、生活以及人性上的真实细节,戏剧张力在人物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展示瞬间稍稍溢出。这些细节都以“恋人的难以捉摸”为主题,事实上,有过相关经历的人,会边看边窃笑。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丹尼尔·戴-刘易斯在息影之前,最后一部电影入围了奥斯卡,角色是服装设计大师雷诺兹。

雷诺兹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因为童年不受呵护,加上母亲的改嫁,他受到很大的打击,也造成了他个性中脆弱、多疑的弱点。

因祸得福的是,这种个性反而赋予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甚至直接给他灵感。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虽然时常会让他陷入苦闷,但埋头做衣裳的乐趣,让他能够忍受孤独的痛苦。慢慢地,他习惯了把情感寄托在华丽的衣服里。

有恋母情结的雷诺兹,虽然身边常伴女模特,但没有多少人能忍受他事事追求完美的强迫症脾气。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他住在一尘不染的大宅兼工作室内,每天打扮整齐才见人。

吃早餐时是他灵感爆发的时刻,绝对不能被打扰,就连旁人细微的咀嚼声音都是一种打扰。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但是有一个女孩却折服了大师,她是青春无敌的阿尔玛。

大师在旅店早餐时遇见当服务员的阿尔玛,觉得她很可爱,随即约她出去,还发现她拥有完美身材。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就这样,她成为大师的好模特,进而成为恋人。

但大师却慢慢发现,自己对周遭的一切开始失控,两个既强悍又脆弱、敏感的恋人之间开始了相互角力。

虽然大师的姐姐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但阿尔玛处处宣示自己才是这栋大房子的女主人。哪怕公主前来量身定做衣服时,她也敢斗胆上前。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如果觉得这段文字还是不太明白“爱情中两个强大自我的多重角力”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想想《卧虎藏龙》好了:武功大师李慕白,陷入中年危机,正在苦闷时,遇到了年轻貌美的玉娇龙,再加上一个俞秀莲……

一代宗师李慕白,差点就折在了小姑娘手里。

相比之下,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角色低调得不可思议。就连他冲女主角发火的时刻,也保有英国绅士那种礼貌的声线,可以说是史上最文质彬彬的撕逼了。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丹尼尔·戴-刘易斯向来演技出神入化,但观众还是能看得出他使用的方法,看得出那是他的演技(如《林肯》)。而这次,他好像融入了角色,让人感觉很真切,忧郁的眼神,散发出乡愁孩童般的忧伤,那是他母亲的魅影,映在他的眼神中。虽然贵为声名鼎赫的大师,但是,在提及母亲时,他变得特别脆弱,声线、眼神都变得柔和。

在他病重奔溃时,恋人阿尔玛让脆弱的他感受到了童年最渴望的关爱,他陷入一种无法完美解决的矛盾心绪中……阿尔玛发现,这么强悍的人,在病的时候,也会任她摆布,完全属于她一个人。就这样,小服务员收服了钻石王老五。

看来,男人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最容易收服。懂得把握时机最重要,什么擅长美食、温柔体贴都是浮云。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畸恋的角力故事,语言上、意识上的暴力,让人体味到主角的压抑与快感。影片在美国上映时被定为R级,也怕你学会了就拿男友来做实验啊。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但是,《魅影缝匠》可能是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简称PTA)所有电影中最通俗易懂的作品了。

什么是典型的PTA电影,很难以一言概述,大概可以勉强归结为:全片聚焦在主角自我的觉醒,两大角色之间的控制和反控制,形成强烈的戏剧矛盾。

这一次,在角色的处理上,PTA回归了传统,《魅影缝匠》中的设计大师不同于《大师》《血色将至》中那些激情澎湃的枭雄。他还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多线叙事(《不羁夜》《木兰花》《性本恶》),中后期作品中晦涩隐晦的人生终极话题讨论也不见踪影(《大师》《血色将至》),相反,观影过程让人非常轻松愉快。

但是,当我看完全片,有这样一个感觉:毫无疑问,《魅影缝匠》还是一部典型的PTA电影。

如果你曾经爱恨交织得咬牙切齿,会更容易看懂这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