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简说柴窑

烧制瓷器,目前都以电窑、气窑为多。在传统烧制工艺方面,柴窑这一烧制手法至今流传。区别于其他电窑和气窑制瓷,柴窑瓷器本身呈现出的波感、釉面润度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然柴窑虽好,但是在温控及成品率方面却无法比拟电、气窑,因而柴窑瓷器往往较为难得且价格远高于电、气窑制瓷。玩瓷者,不得不知柴窑。

制瓷,简说柴窑

柴窑:过去,砌造技术完全由家族行帮垄断,师傅言传身教,密不外传.每次烧窑前,必须请“挛窑户”专门检修,外人无法操作。一座窑使用60-80次必须重建,每烧1公斤瓷器需松柴2-3公斤大的蛋型窑一次可烧10-15吨日用瓷器,需松柴25-40吨。柴窑的松木燃料对陶瓷有滋润作用,能烧制出白里微泛青的瓷胎效果,并且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缓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制瓷,简说柴窑

制瓷,简说柴窑

古代老柴窑的烧制环境中,老柴窑可以在灭掉氧化物危害的同时造出釉面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技艺手法巧夺天工。古代釉水里面的天然着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处产生一线窑红的现象,这一特征是非柴窑瓷器做不到的。一般柴窑的最高温区跨度从1170至1320℃,各个位置温度差别很大。玩瓷器的朋友都知道,在关键节点上5—10℃的温差完全可能造就不同品相的作品。因窑温差异,柴窑瓷器报废率高,但出现精品的偶然性也非常高。

制瓷,简说柴窑

柴窑作品

(液化)气窑和电窑:电、气窑是目前景德镇制瓷使用最多的烧制手法,由早年间煤窑更新换代而来。在采用电、气窑伊始,瓷器的烧成温度一直控制在原来煤窑的烧成温度1280℃。电、气窑下的瓷器烧成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瓷器的品质仍然不够理想。后来,随着烧制工艺的提升,同时经过多次调整泥料及釉料的配方,才达到现在的瓷器标准烧成温度1320度。

影响电、气窑成品率的因素包括:胎体、釉料、彩料的配方以及胎、釉的含水量、薄厚度等。电、气窑一路走来,如今已相对成熟,因而成为使用率最高的瓷器烧制手段。电、气窑之所以普及率那么高,主要还在于其整体的稳定性远远高于柴窑。

制瓷,简说柴窑

气窑作品

柴窑和非柴窑的区别:

1)釉面和气泡区别:柴窑烧的瓷器釉表面感觉不平,“气泡”大小有致,星罗棋布,呈现随温度变化的层次感;电、气窑烧的瓷器釉表面光洁明亮,“气泡”小而拥挤。

2)瓷器釉面色彩的稳定,柴窑烧出瓷器温度差异大,各类高温低温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烧出深深浅浅的效果。气窑可以恒温控制,因此烧出颜色稳定,但会因缺乏变化而少掉一些灵动。

3)柴烧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宜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电、气窑瓷器使用的釉有差异,柴窑瓷器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制瓷,简说柴窑

制瓷,简说柴窑

柴窑烧成的陶瓷产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正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而投入庞大心力去追求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