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和焦慮——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進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進化”快!

這篇文章有點兒燒腦,

但據說看懂了都是黑跑的鐵桿。

這階段有幾個話題耳邊縈繞,《羅振宇騙局》《羅振宇才是焦慮的罪魁禍首》《我今年36歲,除了收費啥都不會》等等文章,聯繫到中年危機和青年佛系,以及互聯網上無數爆款八卦和悲慘秀的文章,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世界在變得越來越快,不進步(進化)的人正在被慢慢被淘汰。

跑步和焦慮——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進化快

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告訴我們,世界的各種快,注意力爭奪戰,加速了競爭的量級。這些都是現實,是科技進步帶來的直觀感受。同時,這一現象也可以理解為“地球人個體競爭的加速”的必然。至於地球個體如何競爭加速,讓我們先說一個故事。

前不久去跑香港渣打馬拉松,飛機上看了一部國家地理的片子《宇宙時空起源》,極為震撼,隱隱地感覺到了一種生而本能的壓力和感動,壓力源自宇宙進化的加速度(我X!未來可怎麼辦?),感動是我們簡直太幸運了(感恩現在擁有的一切吧)。片子在這裡,比較長,但真的很震撼。(你可以先不看,後面有大略說明)

http://open.163.com/movie/2014/3/T/P/MA069D2OR_MA06A9JTP.html

【如果把宇宙誕生開始到現在看做一個宇宙年(實際是135億年),宇宙大爆炸在1月1日,地球在9月21日產生,海洋生命體在12月17日開始繁榮,人類歷史在宇宙歷最後一小時才產生,而有記載人類歷史只有最後14秒。】

跑步和焦慮——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進化快

1月1日,宇宙大爆炸,隨即冷卻陷入黑暗

1月10日,第一批恆星發出亮光

1月13日,恆星結合,形成第一批小星系

3月15日,小星系形成大星系,包括我們的銀河系(110億年前)

8月31日,太陽第一次發光,地球還是個碎片

9月21日,地球冷卻,月亮被推遠,生命誕生(35億年前)

11月9日,生命開始呼吸,移動,進食和對周圍環境做出反應

12月17日,海洋開始繁榮

12月最後一週,森林、恐龍、鳥類、昆蟲進化而來

12月28日,第一朵花盛開

12月30日6:24分,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人類的祖先小型哺乳動物開始繁榮

12月30日59分46秒:所有有記載的人類歷史都在這14秒鐘(大約6千年前)

12月30日59分59秒:人類開始使用科學,開始了我們無限加速的生命過程

我們在宇宙歷最後一秒創造了比以往幾百萬年都牛逼的生產力,有了難以想象的地球主宰者的生活,自然也在遭受比以往幾百萬年更加複雜的環境和焦慮。這種幸福與焦慮的平衡,就是適者生存法則亙古不變的運行規律。

有人說當代焦慮是羅振宇兜售的,怎麼會呢?他哪有那個本事。這種焦慮來自於科技進步下,天然帶來的生活複雜度提升的持續不穩定感。對,我要說的是“不穩定感”。

回想一下你爺爺的生活,你父母的生活和你自己的生活,是否會感到“不穩定感”。

➤ 在原始人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娶妻生子耕田織布。看到一年的生活,幾乎就看到了一輩子。除了那些風雨雷電變成哲思和詩意,也沒有太多的需要綜合考慮的事情。一切都還是依靠本能,非常穩定。

➤ 文字讓人類可以積累知識,傳承技術。人類的創造力第一次跨越了“一代人”而變得空間上更加強大。工業革命之後,分工加劇,人類第一次進入

指數極加速的過程,分工後的智力累積和協作後產生的巨大能量,成為一個不斷被加速的龐然大物,改變著世人的生活節奏。我們現在過得比秦始皇還爽,普通人也過得比秦始皇還操心。人類第一次感覺到了肉體跟不上靈魂的焦躁感。

➤ 互聯網革命,縮小了地域差異,地球村形成,人與人的聯繫更加緊密,每個人所要接受和處理的信息量都巨大無比。使用體力和腦力的比例來說,體力急速消退而腦力活動高速膨脹,大腦成為一個難以休息的器官。原始的大腦伴隨著新興生活方式,不適感產生。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對人類差異化、個性的包容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幸福和深深地苦難。一切依舊在平衡之中。

➤ 進入移動互聯網階段,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軌跡徹底納入了大數據之中,所有的商家都在絞盡腦汁佔有潛在用戶的被分散的不能再散的注意力。反過來講,對於個人,世界從未如此充滿誘惑!經不住誘惑,根基不深的人,正淪為移動互聯網的奴隸而失去方向感甚至失去人性,這也是焦慮產生特別重要的根源。(科幻電影終結者不是沒有根據的臆斷)

擁有一顆知道自己要什麼、幸福在哪裡的心,在未來極為重要。這是物質極大豐富、生產力玩兒命提高後的必然,即便AI盛行的年代人依舊可以稱人的本質。那些深藏在基因基因中的勇氣、力量、好奇、友愛……以及進化中不變的情感附著與共情,是人類保持一顆人心的本來。

不是羅振宇在推銷知識推銷焦慮,是世界變化甚至可以說進化太快,羅振宇不是兜售焦慮,他是賣武器的,滾雪式的生活加速演進已經不可逆轉,作為裡面的小個體,抄傢伙上啊。而不願意在學習的人,只能油膩中哀嚎。

就算沒有羅振宇做邏輯思維和得到,也有會馬振宇、呂振宇出來做其他的產品,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賣工具,賣武器,來加速人類不穩定的競爭。人類的科技進步、生活進步,說白了是一種演進,也是一種篩選。跟得上時代變化的,得以生存和幸福,跟不上的自然被淘汰。

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再有不經努力、停止學習就能安享的幸福,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了一件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羅振宇兜售焦慮,是《我今年36歲,除了收費啥都不會》被“進化的世界所淘汰的前兆。”

跑步和焦慮——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進化快

我想起一件事,好朋友的孩子在唸小學五年級,他可以一邊做作業,一邊玩兒手機一邊看動畫片,讓我驚訝的是竟然三件事兒做的都很好,哪個都不耽誤。這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現在的小朋友都是這樣這樣子,適合多頭並進,能夠用最短的時間並行處理最多的問題,這就是“進化”!想想最強大腦那些讓你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實際上對腦力訓練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能達到。而我們的時代,正在為全人類進行“最強大腦的訓練”及篩選,也就是我開篇說的宇宙加速度。

中信出版社的暢銷書《淺薄》(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也正是對這樣一種趨勢的深度解讀。其實本書的副標題更為重要:互聯網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大腦。

我們正在高速的、不可逆轉的

被複雜環境,

訓練成需要適應最嚴苛條件的一類人。

反觀我們在進行的跑步運動,實在是這種超級加速環境下的一劑靈丹妙藥,跑步,體力上是快速的,腦力上是安靜的。如果你用腦電波來檢驗一個腦力勞動者工作的狀態和一個跑者運動時候的狀態對比,就會明白,“靜止的身體下,腦力波瀾壯闊”,而“疾奔的肉身中,腦力寧靜安詳”

焦慮的一方面是環境進化,個體“戰鬥力需要不斷提升”所造成的不穩定感。

焦慮的另一個方面是誘惑太多,不知道想要啥的存在感缺失。

未來信息無限,環境複雜多變,而你獲得幸福感的能力,來自對“自我成就感、定力的打磨”,來自“抵制大數據商家安排給你的誘惑和套路”,以及不斷學習和適應互聯網環境下的生活方式。每個需要“進化到下一階段的人類”,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並採取行動。

不要說什麼羅振宇兜售了壓力,環境加速前進,定力不夠、停止學習的自然被淘汰。讓自己的擁有一個穩定的內核並不斷學習才能應萬變。跑步,是其中方式的一種,你,要不要跑一跑?

跑步和焦慮——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進化快

黑跑黑話

“世界前進的腳步,你可能要跑步才能跟上。”

過去我們說進化是很多代的,但是現在,很明顯的進化可能就出現在一代人身上。幸福的未來是奮鬥出來的,定力不足誘惑太多,停止學習不進則淘汰,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幸福與困苦,厚德載物,誠不欺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