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市場政策熱點——大米稅目稅率調整有何影響?

6月底,稻米市場政策熱點頻發,大米進出口稅目稅率調整,國家全面放開稻穀收購及批發的外資准入限制,重新引起糧油市場對稻米品種的關注。

自7月1日起,國家對進出口大米稅目稅率進行調整,其中大米稅目調整體現在,按米種劃分改為按粒型劃分,即稻穀、大米、糙米、粳米目錄下的貨品名稱,從原來的“秈米”和“其他”改為“長粒米”和“其他”,調整涉及14個稅目。稅率的調整主要體現在,自東盟進口的稻穀、整粒米、碎米、大米細粉、大米粗粉粗粒適用的協定稅率,由原來的兩檔50%和5%調整為現在的五檔50%、50%、5%、40%、5%,部分大米品種最惠國稅率出現調整。

整體來看,大米稅目稅率的調整,對進口米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稅目調整影響到從東盟進口糯米的稅率,協定稅率從5%增加到50%,大幅增加了從東盟進口糯米的成本;二是稅率調整影響到進口碎米的成本,進口碎米最惠國稅率從65%下調至10%,碎米進口成本下降,對以進口碎米為原料的食品加工業及釀酒行業是一大利好。

最新政策顯示,我國全面取消稻穀、小麥和玉米收購及批發的外資准入限制,在種植研發方面,取消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則提出更為開放的試點措施。

此前我國稻穀購銷市場以國有糧企為主導、民營企業為輔,外資企業受限不能直接進入購銷市場,主要藉助第三方委託來完成購銷活動,購銷鏈條長,增加了成本費用。隨著這一限制的取消,有助於外資企業直接進入稻穀購銷市場,減少中間採購環節。

在稻穀育種研發方面取消中方控股限制,也是我國對WTO承諾的對外開放在逐步兌現。

至此,除了部分種子研發核心領域限制外資進入外,我國糧油市場基本上實現了對外全面開放。

目前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糧食淨進口國,其中稻米年度淨進口量高達500萬噸。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有助於進一步激發稻穀市場的競爭活力,引導稻穀購銷市場逐步由政策市轉變為以市場化為主導的購銷格局。

稻米市场政策热点——大米税目税率调整有何影响?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稻米市场政策热点——大米税目税率调整有何影响?

中國糧食行業第一媒體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新媒體業務電話:0371-6810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