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支外地方隊長江試渡 賽歌入場引來掌聲雷動

武漢晚報訊(記者戴旻陽)2018第44屆武漢7.16渡江節於16日上午舉行。15日上午8時許,參加本次渡江節的16支外地方隊共1600人在武昌江灘進行試渡。從各地匯聚而來的游泳愛好者沿長江武昌江灘一側遊行約400米,熟悉水情。試渡現場,各方隊賽歌入場引來陣陣掌聲。

上午8點半,多個外地方隊經由志願者引領,來到位於臨江大道中華路口的武昌江灘。各方隊在江灘入口一側遮陽棚下進行換裝整隊,再由領隊帶隊行至江灘入口另一側的岸邊進行下水試渡,現場有條不紊。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上午9時許,《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在試渡現場響起。來自南昌方隊的百名游泳愛好者們在長江邊擺好陣型,對江高歌。隊員說,選這首歌主要是為了表現隊伍的精神風貌,也是為接下來的橫渡長江鼓勁加油。

“《團結就是力量》是試渡當天的熱門曲目”,現場觀看試渡的市民劉先生說,“起碼有四五個隊伍都‘選唱’了這首歌”。

上午10時許,“新曲目”在長江邊響起。來自港澳臺方陣的游泳愛好者在領隊的帶領下,齊聲唱起《阿里山的姑娘》,領隊臨時客串指揮,隨著其手勢,百名方陣隊員們一邊高歌一邊隨著音樂晃起身子。一曲唱罷,周邊其他方陣的游泳愛好者及現場觀看試渡的市民均報以熱烈的掌聲。

亞殘運會火炬手首次來漢

來自廣東方隊的林家祺今年57歲,是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手。今年是他第一次來武漢參加渡江節,作為橫渡長江新手的他直言,難免有些緊張。但是對於自己接下來成功地橫渡長江,他還是十分有信心。

每天早上7時至8時,林家祺都會在游泳館進行遊泳訓練,早鍛鍊結束後再去上班。同時,他還多次參加廣州殘運會游泳比賽。左手手掌部分缺失導致划水時受影響,但經過殘運會游泳項目專業教練的指導,他克服了該問題。

“在廣州多個與健全人的游泳比賽中,我也拿過好幾個前三的好成績”,林家祺自豪地說,加上他之前也有過橫渡珠江的經歷,所以他認為此次成功橫渡長江並無太大問題。

“長江的江域更寬,視野更大,水流也不算太快,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通過試渡林家祺總結,他相信自己會因為長江而愛上武漢這座城市,“雖然這是我第一次來武漢參加渡江節,但是今後每年武漢的渡江節我都要爭取過來”。

五次渡江老手成武漢新遊客

太原方隊的領隊王小青被隊員們視為武漢渡江節的“導師”,因為這已經是她第五次暢遊長江了。

2013年,王小青首次作為游泳愛好者參加了武漢渡江節。2015年,第二次參加武漢渡江節的她進入了太原方隊工作組。2016年12月,她參加了冬渡長江的活動。2017年,她受渡江節組委會的委託,成為了渡江節太原方隊選拔活動的工作人員之一。2018年,她不僅是渡江節太原方隊的領隊,還參加了渡江節山西紅色太行方隊的隊員選拔訓練活動。

“今年山西有兩個方隊參加渡江節,新成立的紅色太行方隊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原先參加過武漢渡江節老太原方隊的隊員”,王小青介紹,在見證“隊伍壯大”的同時,她也見證著武漢渡江節活動的不斷完善:“無論是從參加人員的選拔還是組隊,又或是活動各環節的安排例如志願者引導和活動現場的安保,武漢渡江節越來越好了”,她感嘆,作為“導師”的她呼籲各地更多的游泳愛好者加入到武漢渡江節這場盛會中來。

先後來漢5次的王小青一直有個小遺憾。她說,雖然多次到漢,但此前由於肩負協調組織方隊的使命,她一直未能好好逛逛大武漢,這次她終於有機會在渡江後在武漢遊玩一番。“目前還沒有計劃,但是黃鶴樓是一定要去的”。

臺灣龍鳳胎從日月潭游到長江

在本次試渡活動的EMBA方隊中,來自臺灣大學48歲的教師陳彥康是隊員們議論的焦點——隊伍中兩位最小的隊員是他的一對兒女。

16支外地方隊長江試渡 賽歌入場引來掌聲雷動

陳嚴康介紹,兩個孩子是龍鳳胎,今年14歲,這是他第一次帶孩子來大陸。他說,去年他參加了武漢渡江節的活動,便喜歡上了長江,喜歡上了武漢這座城市和熱情好客的武漢人。所以今年恰逢武漢渡江節,他帶上了兩個孩子一起參加。

“因為活動的年齡限制為最小14歲,所以我的兩個孩子肯定是本次活動中最小的游泳愛好者了”,陳嚴康笑說,別看年紀不大,但兩個小孩都一直在學習游泳。還參加過日月潭的游泳活動。兩個孩子從日月潭游到了長江,很開心。

陳嚴康說,此次來武漢之前,他已經帶著兩個小孩遊覽過蘇州杭州,武漢渡江節後,他也準備帶著孩子在武漢好好逛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