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這一歷史故事出自於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的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在位時間最長,也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春秋時期,由於勾踐的父親不允許吳國攻打楚國,有支持其弟闔閭自立,所以兩家結下了不小的怨仇,勾踐的父親去世,勾踐繼位。闔閭趁著越國有喪事的時候,興兵討伐越國。當時越國的戰鬥力不輸於吳國,所以吳國大敗於越國,闔閭也受了重傷,越國的將軍射死了吳國的君主,從而大大加深了兩國之間的仇恨。
闔閭臨死前,囑咐自己的兒子夫差,一定要替他報仇,夫差謹記父親的教誨,日夜加緊練功,沒過兩年,軍隊實力大大增長。於是夫差率兵把越國討伐,估計被包圍了,無路可走,準備自殺。但是身邊的一位忠臣卻勸住了他,為他出謀劃策,說吳王的身邊有一位奸臣,貪圖錢財,可以通過賄賂吳臣伯嚭,來說服吳王。
過見天從了文種,范蠡的建議,答應卑辭向吳國求和,等到實力成熟,再建國安邦。勾踐通過吳臣伯嚭的遊說,拜見了吳王夫差,說服吳王答應勾踐的求和。一位忠臣伍子胥卻站出來反對:治病要斬草除根,何況勾踐身旁還有兩位深謀遠慮的忠臣,如果放回去,他們一定會找機會報仇的。但是當時的夫差認為越國已經對吳國起不了威脅,就掉以輕心,於是便答應了勾踐的求和,把軍隊撤回吳國。
於是勾踐和他的妻子在吳國整整服侍了夫差三年,整天做著下等人做的事情,最終,勾踐贏得了夫差的歡心和信任,於是就釋放他們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忍辱負重,立志發奮圖強以報仇雪恨,但是他又怕自己過著舒適的生活,忘記了之前所受的恥辱,消磨了它報仇雪恨的鬥志。於是晚上就枕著兵器,在草蓆上入睡,房前掛著一個苦膽,每天起來嚐嚐苦膽。
他派兩位忠臣一位管理國家政事,一位管理國家軍事,他親自下田幹活,妻子也紡紗織布,日復一日,越王勾踐的誠心感動了越國上上下下的子民,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越國終於強大起來,養兵蓄銳。
然而吳國卻在這幾年裡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百姓的疾苦,只為自己利益,還聽信了奸臣吳臣伯嚭的話,把伍子胥給殺了。吳國表面上看著很強大,實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夫差在與其他國家爭霸的時候,越王勾踐稱吳國兵力在他國的時候,偷襲了吳國並且戰勝了他。夫差聽了這個消息後,連忙回國,向越王勾踐求和,勾踐深思熟慮了下,覺得一下子也不可能滅掉吳國,就答應了夫差的求和。
又過了幾年,越國在一次討伐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殘破不堪,再也低擋不住戰爭的摧殘,便屢戰屢敗。吳國再一次求和,但是忠臣范蠡卻堅決要滅掉吳國,斬草除根。
夫差劍求和不成就想起了伍子胥的忠言逆耳,非常慚愧,便拔劍自殺了。
像勾踐這種誓死保衛國家忍辱負重的品格,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閱讀更多 熬哥聊故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