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火了。

伴随着这部剧一起火的,是以戚薇扮演的主角陈可为代表的——年轻的北漂女孩儿们。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据统计,北京有大约840多万常住外来人口,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有大约400多万,和陈可一样的北漂女性。

北京,说到底不就是一座城市吗,是的,来这里之前很多人都是这样以为的。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后来……

有的人,冒险住进了“隔断房”,每天都活在随时可能被驱赶的担惊受怕中;

有的人,住在距离公司很远的“城中村”,笑称自己“从河北出发时天还没亮”;

有的人,总是戴着“顶配”的3M口罩,因为“生一场病成本太高”;

他们每天穿梭在各种交通工具中,擦肩而过的时候可能连对方的脸都来不及看一眼;

加完班看看表,21:20,以为错过了晚高峰,等待着的却依然是人山人海的地铁站;

回到家刚想躺下,又想起那句“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求发展”,于是洗把脸,继续改方案。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归属感,是在北京最奢侈的感受。

回家,是北漂们最不想有的念头。

剧中的陈可,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梦想只身来到北京,遭遇“杀熟”色狼老同学,昔日的校园男友也因为家中的变故提出了分手,初来乍到的她仿佛经历了北漂最极致的考验。

可毕竟是有“主角光环”,之后的陈可一路开挂,靠着在不同场合结交的人脉接连升职,终于买到了自己执念中的LV包包。

故事到这里,陈可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小目标”。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所以,剧中那些整天背着高仿包、为了一个订单耍着小聪明、浓妆艳抹出现在各种夜场的陈可们,真的是北漂女孩的代表吗?

当然不是。

1

嘿 你看这些年的我啊

心已柔软的起了很多的变化

算上大学四年,无碍小姐来北京七年了。从小就学习好、弹钢琴好、跳舞好,在我眼里她一直是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无碍从小就是个“死磕”型的小孩。练钢琴的时候,都是七八岁的小孩儿,其他的小朋友遇到老师批评两句可能就哭鼻子不干了,无碍从不会那样,一首特别难的曲子,她会一遍一遍地练习,两个手配合不好就分开来练,她说“只要我愿意,就不会分心”。

“喜欢征服的感觉”

,这感觉大概就是从征服琴谱开始的吧。

无碍说,之所以来北京,是因为有“情结”,我不太懂。

“情结这个东西,在我看来就是没有为什么的喜欢与放不下”,她回答。

上学的时候,无碍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穷。周末想出去玩,但绝对不会找家里要钱,只能默默穿梭在学校的各种社团里。

后来毕了业,第一份工作是家居品买手,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供货商海量的货品中挑选适合自己平台的商品,然后去谈价钱、谈优惠、谈赠品,争取最好的曝光位置,提高销售业绩。

初入职场的无碍充满斗志。

当时她和朋友合租在一个老公房里,自己拥有一间独立的小卧室,月租平摊下来2200,还算吃得消。每天上下班漫长的通勤,似乎也不觉得辛苦。

后来她才知道,工作当然不只有业绩。

突然就卷入了部门领导的资源斗争中,傻白甜无碍不得不做出一些“站队”的举动。

在一次部门聚会中,酒过三巡突然被领导问道:“现在知道你哪儿错了吗?”无碍当然知道自己没错,但是理智告诉她,面对领导问责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承认错误。

于是无碍认真地端起酒杯:“陆哥,啥都不说了,我错了,我敬您一杯吧。”无碍听见,心里的什么东西被迫妥协了。

换来的当然不是息事宁人,旁边的大伙儿们纷纷开始起哄,“嗯?你俩有事儿啊?”

当时的无碍觉得,被当众调侃的感觉,很不好。

我问她:“这件事会影响你之后的职场待人接物吗?”

“不会,只不过是那时候自己心窄、见识短罢了。”她回答。

第一份工作,1年零10个月,无碍还是辞职了。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个文创公司。无碍是产品经理,负责把设计师的平面作品变成实物,每天面对的是各色各样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也懂得了很多产品的工艺技术。

职场中还是充满着各种令人不爽的争斗,但这时候的无碍更在意的是快速地积累经验,她告诉自己:“别矫情,学习就好。”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可生活总是充满着drama。

房东大叔突然找到她,要求她和朋友抓紧时间离开出租屋。大叔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得知,她们租了一个“公租房”,这位一年只涨了300块房租的“和蔼”大叔并没有房子的产权,因而不能转租,邻居发现之后他怕摊上大事,才使出“赶人”这招。

你无法想象在北京面临失去住处的恐惧。那段时间的无碍一边应付房东的催促,一边忙着寻找新的住处,一边还要处理工作中的七七八八,急出了一身病。

她说那时候每天都会起一大片荨麻疹,奇痒无比。每天下班回家脱衣服的刹那,才能得到短暂的释放。

后来她终于找到了住处,顺便还换了新工作。无碍接受了之前上司的邀请,加入了创业大军。

现在的她住在离单位2公里的地方,每天蹬着共享单车上班,还养了一条名叫珍珠的黑色柴犬。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无碍的小狗珍珠

她说创业的日子,辛苦却也充满希望。这过程让她真正参与到了北京的创造,听到了北京的心跳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让无碍充满力量。身上那些毛病也都烟消云散了。

年初,无碍小姐把户口迁到了成都,我问她是不是对自己妥协了?

她说:“对现实妥协,对情怀不会。”

2

嘿 就像回音找到山谷

我还在找带我往前去的路

牛奶来北京8个月了。

聊起北漂的原因,她说“我只是想去故宫看看”。于是7月决定离开家,9月就踏上了开往帝都的飞机。

和朋友合租在昌平一间90平米的loft里,每个月平摊1000块的房租。

“昌平虽然房租低,工资也很低。”

牛奶看起来是个十足的软妹,说话也是温温柔柔的。可她此番说走就走的“壮举”,着实让我惊讶了很久。后来她干脆剪了个帅气的短发,我开始确定她体内的直男潜质了。

她说自己上大学也没离开家,所以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北京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到这里发现,身边几乎没什么本地“土著”,一群全国各地的异乡人聚在一起,谁也不排挤谁,谁也不比谁“高级”几分。

除了偶尔失落的晚上。

对于北京,牛奶没什么功利心,觉得能经常去胡同和博物馆逛逛,去看个音乐会就是最大的幸福。至于收入,能养活自己就好。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听音乐会的牛奶

她说自己从来不去三里屯那样的地方,也许因为那里并不是她心目中的北京。

一个月工资3500,几乎都贡献给各种文化产业了。她说:“一个人吃饭会觉得孤独,但是一个人逛故宫就不会。”

牛奶在一家AR儿童教育产品公司做“产品策划”。但是作为一个职场菜鸟,她的职能远不止策划这么单纯且高级。

包快递,当客服,给淘宝买家打电话消除中差评,帮公司采购餐巾纸、打印机、打印机油墨,还要写儿童科普书……

比这个还令人跳脚的,是领导关于工资“税前税后”的花花肠子。

面试的时候,领导承诺她转正后可以拿到税后3500的工资,每个季度还有2000元的奖金,后来却被告知3500的工资只是税前。

更甚于,傻乎乎的牛奶竟然在转正三个月后,才发现公司根本没有给自己交社保。

牛奶炸了,她去找领导谈判,想讨回自己应得的部分,据理力争,终于得到了税前4000,税后3200的安慰。而对于那300块钱的差距,领导语重心长地说:“3200也不低了”。

身边的朋友都劝牛奶辞了吧,这种单位难道留着过年吗?

可是牛奶还是不断地告诉其他人,也告诉自己:“我再坚持坚持吧,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坚持坚持再辞吧。”

就在我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牛奶因为自己这个产品策划没有完成规定的销售任务,被领导扣了500块钱。

“那可不废话,我还要负责写书,哪有时间销售,我谢谢他祖宗十八代!”

我问她,未来怎么打算呢?

她说:“走一步看一步吧,说不定我很快就回家了。”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逛首都博物馆的牛奶

3

嘿 那些迟迟不肯原谅的啊

都想要跟他们和解啊

职场中,聪明的女孩儿如鱼得水,漂亮又聪明的女孩儿却饱受非议。

CC就是那个漂亮又聪明,高傲又自卑的双子座女孩儿。

09年来到北京,大专学历,自考本科。加上工作经历,CC已经度过了整整九个年头。

2012年,CC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五星级国际俱乐部的会员经理,平时负责俱乐部会员的拓展、维护,以及各种高端活动的策划工作。

身处高大上的场所,接触的也都是高大上的会员,可CC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个服务员。

她当然知道俱乐部不是自己的归宿,便只顾埋头学习。CC为自己定下了计划,在这里最多两年,就辞职去更广阔的平台。

没想到两年还没到,CC就跑去重庆创业了。

当时老同学找到她,希望她能跟自己一起做有机茶的项目,CC有产品策划的经验,也不缺奋斗的野心,思考再三,奔向了雾都。

创业比想象中还难。从找办公室到装修实体店铺,从工商注册到后期审核,从市场地推到拓展关系,虽然辛苦,但CC从没有想过回头。

而真正瓦解意志的,是人心。

正因为大家都是满怀理想和抱负的人,满腔热血,却忽略了一个公司的发展会遇到现实中的诸多细节,最后很多事情都走向了极端。半年后CC就和同学分道扬镳了。

重庆之行的失败来得太快,这对于CC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在离开前一段时间里,CC陷入了极度的自我否定中。夜夜失眠,吃了安定都无法入睡。眼部疾患、内分泌紊乱,半年的时间里光眼部囊肿手术就做了四次。

又回到了那个终极问题: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

很多年来,CC心中都有一股劲在支撑着她,她知道自己来自平凡家庭,学历也并不精彩,回到布满关系网的小城市更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做回北漂。

刚回北京的日子,住在团购的快捷酒店。CC白天出去找房子、面试,晚上回来继续看招聘信息。

终于等到了不错的面试机会,原来的同事介绍她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公关经理,部门负责人对于“公关经理”的定义非常直接:

“你能喝酒吗?你能喝多少?白的、啤的、红的还有洋酒的量分别是多少?你会什么特长?能不能现在给我唱个歌或来段舞?能不能适应长期的加班及出差的工作?没有周六日和节假日,电话二十四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陈可被朋友带去参加饭局

CC很抗拒,但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为了活下去。

她做了十足的心理准备,哪怕这里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应酬,哪怕每天都要面对油腻的客户,她还是点了头,至少自己可以暂时有个住处。

后来她发现,事实并没有面试时所说的那般凶险。作为公关经理确实要面对各种饭局、接待、洽谈,但真正做事的人也一定会尊重自己。

“我慢慢从一个被看成是服务员的人变成了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她说。

这其中的一切,不仅是CC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谢领导的栽培和认可。

而这位领导,是好的上司,却并不是个适合的恋人。

后来的地产圈,并购、收购,就连昔日熠熠生辉的万达也面临惨淡收场。CC所在的公司也从一开始十几人训练有素的团队,到最后精减到只有三四个人。

她明白自己为了留下所付出的努力,但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因为“跟领导有一腿”才幸免于难。

CC意识到,自己又要做下一步打算了。

三年合同到期,裸辞。

“这个城市根本来不及伤心,更没有时间回首。你要做的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向前走,即便前方是深渊瀑布,也要跳下去拼一命。这才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北漂人的命运。

现在的CC,用她自己的话说过着“不温不火”的日子,靠着帮以前的客户做一些策划工作维持生活。但她的心里,多了一点坦然,也开始学会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留在北京,但我觉得我还能坚持,我愿意再去重新拼搏。28岁而已,并没有多大。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4

把反锁的门打开吧

往你想去的地方去吧

成为你渴望成为的那个她

无碍、牛奶和CC,她们只是沧海一粟,只是数百万北漂女生中极其微小的存在。

她们离开家,带着装满不安的行李来到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她们惊喜、感动、兴奋、愤怒、恐慌、焦虑,她们经历着喜怒哀乐的每一天。

她们也会抱怨天气,吐槽交通,感伤慢慢被岁月侵蚀的皮肤。她们也时常怀疑当年的自己是哪来的勇气,才能像个孤胆英雄一样只身迎战。

她们告诉我,北京是一个极度包容的城市,她接受所有人的梦想,也承认所有人的努力,在这里的从不缺乏奇迹,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她们的故事看起来轻描淡写,却也“步步惊心”。

这大概也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窘境吧,抬头是星辰大海、耀眼的梦想,低头却是房租、加班、催婚,和数也数不尽的小麻烦。

我问了她们同样的问题:10年之后,希望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共同的答案是:和10年前一样。

和10年前一样,还是那个对生活保持单纯热爱的人。

400万北漂女子:我的生活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有人说,《北京女子图鉴》是北漂女生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可能电视剧把生活最极端的例子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才会看起来过于刺眼。

仔细看,很多细节里,都藏着你我的影子。

最后,用《无问西东》中的一段台词,送给所有逐梦路上的人们: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