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军的那几个大佬,都栽到沟里去了?

学雷军的那几个大佬,都栽到沟里去了?

小米要上市,互联网沸腾了。

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IPO,估值达1000亿美元,工号前1000的员工财务自由,雷军成为中国首富……传言扑面而来。

这时候还敢说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吗?不敢了吧,没资格。

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可能是下面四位了:周鸿祎、黄章、贾跃亭、罗永浩。

他们曾经模仿和尾随小米,做出了自己的互联网手机,都有风光的日子,但现在黯淡了。

仿佛赛车,它们曾经和小米相距不远,至少可以远远看见,但现在小米已经在终点,而它们有的正在出局的边缘,有的已经出局了。

一、周鸿祎:红衣教主一年亏8亿

小米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的第一家,而周鸿祎会说自己是第二家。

小米手机强调性价比。小米手机诞生时,以免费模式颠覆传统安全软件公司扬名的周鸿祎很是兴奋,自称是最早看懂小米模式的人。

周鸿祎站在了雷军的肩膀上,更加激进。雷军只说性价比,而周鸿祎说硬件可以免费,即按照成本价出售。

周鸿祎想着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用户,然后再衍生其他变现模式,可谓激进版的小米,但归根结底还是学雷军的。

小米还自己做手机,为了求快,周鸿祎就做贴牌手机。小米第一代手机诞生几个月后,周鸿祎找到深圳一家知名代工厂,生生造出“阿尔卡特AK47”,AK47是他最喜欢的武器,也是他经常用的昵称,就是这么任性,结果没卖出去两万台就黄了。

接连和海尔、TCL合作,都没戏,免费的手机肯定要控制成本,厂家利润微薄,谁也不想趟浑水。

周鸿祎也实在点背,后来找到“中华酷联”的酷派达成战略合作,结果酷派把360给卖了,贾跃亭的乐视又横插一脚,360被踢了,不得已,周鸿祎绝了做贴牌的想法。

在2016年之前,周鸿祎一直把360手机的失败归结为找错队员。直到2016年,这一年被当成360手机元年,等到360自己干的时候,当年扎扎实实地亏了8个亿。

亏大发了,让周鸿祎想了不少,也觉悟了。2016年底的时候,他埋怨说,被人带沟里去了,天天鼓吹性价比,卖一台亏一台。

学雷军的那几个大佬,都栽到沟里去了?

周鸿祎

被谁带沟里了,除了雷军还有谁呢?关于这个问题,周鸿祎终于想清楚了: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微信研发的成本是固定的,用户越多成本越低,能够获得海量的用户。但很多O2O你通过对硬件的补贴,最后用户群不见得能够获得多少倍的增长,但随着用户群的增长你的成本成倍数增加,这是违背了商业的正常规律,你搞什么增值服务卖多少会员都不可能覆盖住。

理清思路后的360手机在2017年还是不赖的,冲到了年度销量第六的位置,初步达到扭亏为盈,相当不容易。主要原因就是出了几款实力不错,有亮点的手机:N5、N5s和全面屏N6系列。

当然,360手机目前也只能是等风来的处境,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二、黄章:被偷师,还学岔了

雷军扛起互联网手机的大旗,魅族可能第一个不服。

魅族本来是MP3行业的大佬,2007年开始做手机,比小米更早。魅族M8手机5个月卖了5个亿。当时雷军非常欣赏魅族,花了好几个月各种求教魅族老总黄章,还抢着投资魅族,但是没谈拢。据说黄章想走小而美路线,嫌弃雷军是一个商人。

等小米模式出来后,黄章后知后觉说:要不是我曾经教他,他做手机懂个屁。

黄章说,从整体理念,到手机如何做为何这样做,从开发流程到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从公司状况和计划到核心人员介绍和接触及财务报表——这些都是他教给雷军的。

事实上,魅族比小米更早做论坛,积累粉丝,更早利用口碑和炒作进行营销,这些都是小米后来名扬的招数,背后难免有魅族的影响。

当然,小米毕竟是互联网手机第一家,魅族难逃传统企业的局限性。魅族手机太按照黄章的口味,导致手机不够大众化,魅族的互联网营销能力也有限,比如论坛审核严格,不够亲民,尤其是魅族的手机发布会,魅族创始人兼总裁白永祥的演讲经常被吐槽忘词、普通话不标准,演讲烂到家。

小米的屌丝定位、小米论坛的开放、雷布斯的演讲都拉开魅族很长一段距离,小米2013年卖出了1870万台手机,而魅族2013年才卖出200万台,即使魅族在性能上吊打小米。

2014年,本已经退隐的黄章宣布出山迎战小米,黄章亲口承认魅族营销差,并要主抓。为此魅族接受了阿里的5.9亿美元融资。在享受巨头资源加持后,魅族2015年增速达到350%。

魅族玩起了炒作,各自怼友商,尤其喜欢讽刺小米,比小米更会炒作,还有饥饿营销、机海战术,这些招数是小米用过的,完全抛弃此前的一年出一两款手机的小而美低调路线。

学雷军的那几个大佬,都栽到沟里去了?

黄章

2016年,魅族发布会共邀请12组明星演出,留下了26首歌。一口气发布了14款中低端手机。魅族几乎变成了另一家小米。

不过,遗憾的是,魅族掉了自己最核心的东西。只追求数量,没有把关品质。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魅族巨亏超13亿。

2017年,魅族开始放缓脚步,但旗舰Pro7仍被称为中国2017年年度最失败的机型,且上市两个月后便降价1000,销量尴尬,口碑销量双扑街。

魅族已经失去自己,方寸大乱,不知道雷军作何感想?

三、贾跃亭:坑出了一个大坑,搞死了乐视

最惨的恐怕要数贾跃亭了,乐视手机就是乐视崩盘的开始。

2013年,小米模式横空出世的时候,贾跃亭也动起了做手机的念头。2014年正式动手,直到2015年5月才开始销售。

但到2016年底,销量就达到了两千万台,成为了市场上的黑马。

之所以卖这么好,归根结底就是亏本销售。周鸿祎曾经说,前两年乐视为了突击他的销量,每个手机亏300元。

乐视员工也披露,乐视1S最终销售600万台,成绩亮眼,但是是按成本价1200多元卖的。贾跃亭立项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成本1050的情况,就定1099零售价。

贾跃亭和周鸿祎其实是一路人,但贾跃亭比周鸿祎更疯狂。比如贾跃亭就曾鼓励周鸿祎说,兄弟,你应该做免费手机呀。

贾跃亭做手机的思路和周鸿祎曾经的理念是一样的,以成本价销售,把变现放在内容、服务上。

当然,就像周鸿祎说的,其他方面的变现根本无法弥补巨大的亏损额。

2017年9月,融创2017年中期业绩会上,孙宏斌说,我们看账的时候,乐视手机亏损92亿。作为白衣武士驰援乐视的他一脸沮丧,潸然泪下。

在营销上,贾跃亭是最靠近雷军的人,雷军被称为雷布斯,贾跃亭被称为贾布斯,两人在产品发布会上都穿着乔布斯的经典行头:黑色圆领上衣、蓝色牛仔裤。演讲能力也不弱,还会唱歌。

学雷军的那几个大佬,都栽到沟里去了?

贾跃亭

尤其是造概念的能力,贾跃亭一点都不比雷军差。“乐视生态”、“生态化反”……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忽悠了不少人加入乐视,还忽悠了孙宏斌。如今能在美国造车,也是因为成功忽悠了供应商、网友和监管层,让他们相信“下周回国”。

追求夸张的性价比、重营销炒作,是乐视手机的成功之道,也是乐视之死的罪魁祸首。

四、罗永浩:曾经不服小米,如今亦步亦趋

2012年,小米模式横空出世,网络红人罗永浩最先表示不服,把小米称为“耍猴式营销”。

既然如此看不起小米,罗永浩便做起了锤子手机,但还是没能绕过小米。小米模式的核心卖点是MIUI系统,而且是先做MIUI,积累粉丝,再做手机。罗永浩如法炮制,造出了锤子ROM。

不同的是,锤子一开始没走性价比路线,反其道而行选择了高端模式,手机还没问世,罗永浩就撂下话: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

2014年5月,锤子TI问世,撩了几乎所有人的锤子供应链却没跟上,良品率只有50%,导致吐槽一片。

5个月后,锤子降价,幅度达到1000,罗永浩自己打脸。到2014年底,锤子T1只卖出了12万台。

罗永浩本来就是网红,有一批铁粉,他顺便也给锤子手机贴上了“情怀”、“工匠精神”的标签,声势颇大,锤粉甚至成了不少人引以自豪的标签。

锤粉甚至比米粉更加疯狂,成了小米粉丝营销的加强版。但是,小众市场根本支撑不了锤子。

2015年这一年,锤子亏了4.62亿。2016年的时候,锤子发不出工资,罗永浩只能骗员工说是银行系统出问题。

从那以后,锤子也开始走小米模式的大众化、性价比路线,2017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颇为走量的坚果PRO,据他说,低配版本的利润只有七块钱。当然,这款手机的销量达到百万。

除此之外,锤子还学小米做起了生态链,在2017年末发布了一款空气净化器。而罗永浩也在不少场合提过可能做冰箱、箱包、智能音响。不久前,锤子商城还上线了一款电热水壶。

学雷军的那几个大佬,都栽到沟里去了?

罗永浩

至于为什么做这些,罗永浩很坦白,为了赚钱。

最近,罗永浩更是高调宣称要请明星代言,这一波操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摆脱小众手机的印象,学的是OV,也是小米走通了的路。

看看罗永浩和锤子,罗永浩一开始想要比肩乔布斯,锤子要比肩苹果。在大佬中,罗永浩也最为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结果兜兜转转,又成了另一个小米,成为最忠实的小米模仿者。

锤子路漫漫。

五、结语

当然了,这四家企业的窘境和小米、雷军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只是竞争关系,它们的处境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比如手机市场遇到天花板、竞争激烈、融资和合作不利等原因。

但是,不能否认,这些企业是从学习模仿小米模式开始起步的,就像周鸿祎所说——被“性价比”带到沟里了。小米模式或者雷军倡导的互联网思维在它们身上显而易见。

他们“师从”小米和雷军,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小米模式的缺陷的影响。

比如小米模式追求性价比让周鸿祎甚为苦恼。

比如小米模式不重视供应链,不做线下渠道,也不请明星代言,不做广告,专注粉丝营销。而锤子的粉丝营销也极为突出,但供应链经常出错,加上定位难以摆脱小众,成了顽疾。

这一模式在2016年突然失灵。2016年,小米销量跌出世界前五,比2015年少卖了2340万台,吓得雷军赶紧停了员工KPI,开始补课。甚至想到了小米可能死掉。

与此同时,OV横空出世,这两家线下手机巨头通过大规模的实体店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赚足了眼球,而且不走性价比路线,2016年销量反超小米,挤入世界前五。2017年,OV销量达到了世界前三。

小米开始学OV,开始铺线下店和加入广告大战,终于在2017年重返世界前五。

所以,如今的小米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米,当然和OV,以及华为等中高端手机相比,雷军还是承诺了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依然走的是性价比路线,这是小米模式的有限遗物。

那么,其他互联网手机究竟要不要再走性价比路线、小米路线,或者OV、华为路线,抑或是另辟蹊径?现如今,摆在周鸿祎们面前有许多选择。而许多选择其实也意味着难以选择,意味着迷茫。

小米上市,却留下了一片混乱和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