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瞭解佛教歷史

領悟佛法真諦

關注佛都金陵

7月13日上午,美籍華人“王純傑伉儷文物捐贈儀式”在山西博物院舉行,王純傑夫婦將一件北魏時期的石雕天王頭像捐贈山西博物院,流失百年的雲岡第7窟頭像終於“回家了”。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已經70歲的王純傑先生早在1980年移民到了美國,從事書法創作和研究的他就職於美國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並且在某拍賣行擔任顧問。

提及往事,王純傑說:“2007年左右,我在拍賣行擔任顧問,因為本身對石刻很感興趣,所以有位收藏家的後人就把一尊菩薩頭像的石刻送到拍賣行,介紹書中清晰地寫著,這尊佛像可能來自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17窟。正好我手頭有一本早期雲岡石窟造像圖錄,就按圖索驥,發現這尊造像和石窟上的有些造像很類似,應該屬於同時期的,所以就建議拍賣行的老闆趕緊收下這尊菩薩頭像

還來不及等他探究,拍賣行就把這尊菩薩頭像當成了主要拍品。王純傑知道這則消息後內心非常緊張,甚至緊張到徹夜難眠,“這一推向市場,你不知道會被誰拍走,別人拿走的話,你也沒辦法探究它是否出自山西,是否出自雲岡石窟。”拍賣前夜,王純傑做出大膽的決定,請夫人出馬,代他拍下這尊造像。拍賣當天,因為氣氛過於凝重,王純傑和夫人的壓力非常大,當他們亮出價格時,同時競爭的還有幾位收藏家,直至這尊頭像的價格被抬到很高的時候,還有一位藏家在拼命地搶拍。幾番競價之後,王純傑夫婦咬緊牙關不放棄,成為了這尊頭像的贏家。菩薩頭像拍下了,接下來王純傑就想著——該送它回家了……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雲岡第19窟被盜菩薩頭像

龍門石窟二佛首 離散百年後終迴歸

2005年10月23日,洛陽舉行盛大的龍門石窟流失海外文物迴歸儀式,迎接兩尊於上世紀20年代初被盜的龍門石窟佛首“回家”,一尊是北魏時期雕琢的古陽洞“高樹造像龕”主佛的佛首,一尊是唐代雕琢的火頂洞一尊左肋侍菩薩的頭像,皆屬國寶級文物。

古陽洞開鑿於北魏時,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石窟,是研究北魏石窟藝術的珍貴資料;火頂洞開鑿於唐武則天至中宗時期,丟失的左脅侍菩薩頭像,有學者認為其“堪稱唐代佛教造像的傑作之一”。根據史料推斷,這兩尊佛首應該是在1906年與1921年之間丟失,被住續齋、盧芹齋兩人盜賣至國外。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高樹龕釋迦牟尼坐佛佛首

1991年,美籍華人陳哲敬從美國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得一件北魏時期的佛首,初步推斷為龍門遺物。1992年10月,陳哲敬帶著二三十幅佛首的照片來到龍門石窟,在龍門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振國的陪同下,經過10天的勘測,王陳二人確認一尊佛首屬於龍門石窟古陽洞內的高樹龕佛像。1992年11月底12月初,王振國意外間發現陳哲敬收藏的其中一尊頭像正好是火頂洞內主尊的左脅侍觀音菩薩。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火頂洞左脅侍菩薩頭像

針對這些長期流失於境外的國寶,2004年,國家文物局嚴格履行專家論證程序並經龍門石窟研究院確認後,利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專項經費”將這兩尊佛首徵集回國,至此,離散近一個世紀的佛首終於迴歸。

大明寺西晉白玉佛首迴歸 建國以來回歸的最古老佛首

2007年5月18日,揚州大明寺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迎接一件流失海外數百年,由日本著名佛學專家池田和夫先生無償捐贈給千年古剎大明寺的中國西晉時期的白玉佛首“回家”。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能修大師與池田和夫先生

1973年,池田先生花了2億日圓(約合人民幣1400萬元)購得此佛首,據傳是當年小磯國昭任日本總理大臣期間賞賜給一位大將軍的。後經日本高僧絕海和尚鑑定,確定此聖觀世音菩薩於公元300年中期製作於中國蘇州,距今1700多年,是中國西晉永康年間珍品,業內人士據時下市場行情估算,其拍賣價約在3.5億至4億元人民幣之間,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不可估量。此後的30年間,這尊白玉佛首一直被池田先生供奉於家中,直到晚年他強烈地希望送這尊佛首迴歸故里中國,就囑託好友陳大立尋找適合供奉佛首的寺廟。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中國西晉時期的白玉佛首

2006年底,陳大立遊歷大明寺看到正在興建的中國鑑真學院,直覺“千年佛首迴歸非此地莫屬”,於是他輾轉於池田先生和大明寺之間相互溝通,最終雙方皆滿意,有幸結緣。大明寺西晉白玉佛首的迴歸是1949年建國以來回歸的最古老的佛首,也是在海外供奉的石佛中歷史最悠久的。

幽居寺迦牟尼佛首迴歸 北齊皇家雕塑的最高水準

2016年3月1日,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星雲大師捐贈北齊佛首造像迴歸儀式”,迎接流失海外20年之久的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佛首迴歸。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佛頭被盜前的舊照,1996年三尊佛頭全部被盜

1996年2月7日,河北幽居寺國寶北齊釋迦牟尼佛佛首和無量壽佛佛首被盜,不知去向。這尊北齊釋迦牟尼佛像採用當時最好的石材——河北曲陽的漢白玉製造,動用宮廷最好的工匠,一塊石頭一次雕成。代表了北齊皇家雕塑的最高水準。最為難得的是佛像底座上還有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專家認為,這是現存的一個孤例,也是研究北齊政治、軍事、官制、佛法、書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2014年6月,失蹤18年的釋迦牟尼佛佛首再度現身於世。原來,2014年初,有信眾要把一尊北齊的釋迦牟尼佛佛首捐贈給佛光山,佛光山在查證史料時發現,這尊高0.47米、重達80公斤,距今約1600年的佛首,與1996年幽居寺的被盜文物非常相像。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其後通過有關方面聯繫國家文物局,表示一旦確認佛首確為河北幽居寺被盜文物,願無償捐贈,讓佛首迴歸。2014年6月,河北經過多方調查,確認此佛首為幽居寺被盜文物。12月,國家文物局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簽署捐贈協議,將這尊佛首的所有權移交國家文物局。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釋迦牟尼佛佛首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3月1日“星雲大師捐贈北齊佛首造像迴歸儀式”後,佛首會在國博舉辦的“佛光菜根譚—星雲大師書法展”會場,展至3月15日,之後移交給河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海外千年漢白玉佛首迴歸 完成佛首與佛身的完璧

2015年5月17日,河北省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收藏家郭鵬將其從日本購得的一尊唐代漢白玉佛首贈與河北省博物館,完成佛首與佛身的完璧。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千年漢白玉佛首

2006年4月,在南宮縣後底閣村出土了一尊唐代殘佛像,佛身完整,只是佛首不知所蹤。2013年6月,這件殘佛像在河北博物院展出時,恰好被青年鑑賞家郭鵬留意到,2014年,郭鵬在日本考察時,無意間在一位日本收藏家的藏品中發現了一枚漢白玉佛首。幾經打量,郭鵬覺得這件佛首很可能正是河北博物院展廳中那尊坐佛身上所缺少的那部分。當即做出決定,一定要將這枚佛首帶回中國,使之與佛身重新合二為一。在郭鵬的多次努力和香港古玩協會的幫助下,郭鵬最終說服了日本收藏家,成功買回了這枚佛首。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千年漢白玉佛首佛身合一

回國後,郭鵬將佛首帶至河北博物院,在鑑定人員的幫助下,將佛首與佛身進行了首次對比。結果如大家所願,二者的年代、材質、斷痕無不吻合,正是出自一體。之後,郭鵬與河北博物院簽下了捐贈協議,千年佛首正式合為一體。

南京棲霞古佛頭記 南京大屠殺救下兩萬多難民

在南京棲霞古寺流傳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民國初年,有個日本商人遊歷千佛巖時,偷走了一個佛頭。他回到日本,將佛頭供奉在家中。後來關東大地震,當地家家遭難,只有這位商人沒有絲毫損失。半夜,佛頭說話了:“我救苦救難,使你逢凶化吉,可你害得我身首分離。我頭在這裡,身在中國,你快將我送回棲霞山吧。”

日本商人點香燃燭供奉以後,用一塊紅綢布包好佛頭,就親自送到南京。棲霞寺的僧人夾道迎接,立即將佛頭安在佛身上。日本商人跪拜磕頭後,僱人刻了一塊石碑,將這一故事刻在碑上,碑名叫作《佛頭記》。石碑立在棲霞寺山門一側,眾人看了連連稱奇,千佛巖的名聲更大了。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1937年,侵華日軍攻佔南京時,一部分日軍衝到棲霞寺後,一看寺門口的《佛頭記》碑,下令:“寺廟重地,不得入內。”這樣,躲在寺內的數百名中國散兵和難民才倖免於難。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在棲霞寺避難的民眾(拍攝於1937年12月)

雲岡佛首終於“回家” 回顧那些佛首被盜後的驚險故事

四門塔佛頭失竊案翻拍電影

在山東省濟南市以南35公里的群山中,有一座隋代建造的石塔,因其四面各有一門,故名“四門塔”。四門塔內有4尊造於北魏時期的石雕佛像,精美絕倫,堪稱中國古代佛教造像的典範,是國家一級文物。

經歷了1400多年風雨滄桑之後,1997年3月8日早晨,四門塔工作人員發現,塔內一尊佛像的佛頭被盜!

四門塔佛頭被盜案的偵破過程離奇曲折,這顆珍貴的佛頭輾轉流落到了臺灣,最後由臺灣佛教界人士送回濟南。

四門塔佛像堪稱國寶精品,價值無法估量。阿閦佛的佛頭被盜,很快引起了國家文物局、公安部和山東省、濟南市領導的極大關注。濟南市公安局抽調破案高手成立四門塔佛頭被盜案專案組,全力偵破此案。公安部向全國公安系統下達了協查指令,濟南警方派出十幾個偵查小組奔赴全國各地,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偵破大行動。

2002年3月,四門塔佛頭被盜5年後,事情突然有了轉機。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意外接到一個來自臺北市的陌生電話。打電話的陳女士說她是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所長林保堯的朋友,想請劉鳳君介紹一下四門塔佛像的情況。劉鳳君教授一直致力于山東佛教造像的調查和研究,對四門塔4尊佛像十分熟悉,劉鳳君一邊向陳女士介紹,一邊想:林保堯教授多次來山東,對山東地區的佛像藝術也很熟悉,陳女士為什麼不問林保堯教授,要專程打電話來問我呢?這時,陳女士突然話鋒一轉,說:“劉教授,我想了解一下,山東地區近幾年佛像被破壞及流失的情況。”劉鳳君感到此話蹊蹺,就專門談了四門塔佛頭被盜之事。陳女士聽後,插話說:“我有個朋友買了個高50釐米左右的石佛頭……”

劉鳳君心中一動:四門塔丟失的那尊石佛頭也是50多釐米高!他迫不及待地問:“陳女士,這個佛頭的脖子斷痕處是不是白色的?”對方說是白色的。劉鳳君隱隱感到,這可能就是5年前丟失的那尊佛頭。陳女士說她的幾個朋友經多次研究,也認為可能就是四門塔的佛頭。她讓劉鳳君把四門塔佛頭被盜後和被盜前的照片各寄一張給她。劉鳳君也讓陳女士寄幾張她朋友買到的佛頭照片給自己。

幾天後,劉鳳君收到了9張從佛頭正面、側面、背面以及頸部等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他不由信心大增:照片中的佛頭極有可能就是四門塔被盜佛頭。

2002年12月17日下午,流失5年的四門塔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佛頭在海峽兩岸專家和佛教人士的護送下,終於迴歸故里。21日,佛像頭被安放到阿閦佛的軀體上。

根據四門塔佛首盜竊案為創作素材,影視傳媒公司還拍攝一部電影《神通佛影》

(圖文選自網絡,本文僅做公益宣傳,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