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人同時把銀行存款取出,會發生什麼?

ly12121991


所有人同時把錢取出,這就是銀行最害怕的擠兌,任何銀行都抵擋不住,只有破產一條路。

眾所周知,到銀行取款5萬元以上往往就要提前預約。銀行每天存放的現金都是有限的,大額提取需要提前做準備。

銀行本質是靠低利率吸收存款,然後高利率放貸,通過存貸款利率差獲得收益的金融機構。

不要說所有人同時取出銀行存款,超過一半人同時取出存款銀行也受不了。畢竟銀行的存款除了存款準備金都要放貸出去,可以隨時提取的現金比例很低。

央行存款準備金率目前在15%-17%,就是各家銀行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把存款固定比例存放在央行的比例。也就是銀行吸收了100元存款,就要拿出至少15元存放在央行。

一旦發生擠兌,存款準備金就用上了。如果只是兩三家銀行發生擠兌,那麼央行存放的存款準備金顯然可以應付。

但是如果所有銀行都遭遇擠兌,那麼理論上超過20%銀行現金就會耗盡,並且存款準備金也難以支撐。

遭遇這種情況,必然是出現了極為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

當然了,財智成功認為,假如十分之一的人把存款都取出來,對於降房價將很有幫助…………


財智成功


理論上,銀行會發生擠兌,然後破產倒閉,但實際上不會。

我們都知道,銀行屬於負債經營的企業,銀行的‘負債’就是客戶在銀行的存款,‘資產’則是銀行放出的貸款。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獲得存貸差的利息,這就是負債經營。因此你在銀行存款,大部分都是被銀行拿出去放貸的,只有部分留在銀行裡作為流動資金,用於客戶的兌付。故而如果短期內,所有人都到銀行取款,那麼就會發生擠兌,商業銀行無力償還全部的本金及利息,這時候銀行就會破產。

實際情況情況呢?

如果說是個別銀行,或許國家會放任不管,最終讓他破產倒閉,但如果是全部銀行,那麼絕不可能。因為金融業,屬於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個行業是屬於不能缺失的一環,就好比“大而不能倒的企業”一樣。

銀行是運營社會財富的載體,社會上的財富90%以上都在銀行,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有在銀行融資,作為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全部的銀行都倒閉,會導致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崩潰。因此國家決不會坐視不管,會進行救市,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花旗銀行一度頻臨破產邊緣,這時候,美國政府出手為其擔保了200億美元,這才艱難地度過了這個難關。所以如果大銀行真是有危機了,政府也會出手救助的。

一般解決的方式有兩種:1、直接限制個人兌付的金額限額,把金額控制在各個銀行的流動資金以及央行的存款準比金範圍內,但這樣容易使得銀行的信用下降,而重建信用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2、央行直接加印鈔票用於對付,但這樣會引起整個社會通脹。

總結

你以上的想法,屬於不可能的事件,純屬於個人YY,解決YY的想法,那就是多讀書,多學習,當你對金融業有所瞭解,就知道自己的提問是多麼的天真了。


鯉行者


所有人同時把銀行存款取出,在全球大同小異,以中國作為分析。

紙幣供不應求

M0指流通於市面上的活期存款,M1指M0+活期存款等能隨時取出的貨幣。所有人取出的錢肯定是活期存款的。根據央行的數據M0為6.98萬億,M1為52.63萬億,其中差額為45.65萬億。這也意味著,紙幣的缺口為45.66萬億,就算央行開動印刷機24小時狂印鈔票也滿足不了紙幣的需求。

引發通貨膨脹

在不考慮M2的定期存款情況下,以同時能取出的現金這個節點計算。由上可知,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突然暴增了6.54倍。這也意味著通貨膨脹最高可達6.54倍。這已經屬於惡性通脹,你要帶著一袋鈔票去買東西了。

銀行遭擠兌破產

目前央行採取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率,大銀行比較高,中小銀行較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在14%-17%,意味著銀行吸收100塊,至少要存14塊。以銀行目前的75%存貸比計算,每100塊錢有25塊存款沒有放貸。滿打滿算,每100快錢也最多能兌換42塊的是杯水車薪。一旦出現擠兌,人心不穩,就會引發整個銀行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銀行業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一旦信用崩塌後果很嚴重。


灞波兒奔WOO


這個問題好,我一直想問。當然全世界基本沒出現過這種情況。老將當年為了把紙幣換成真金白銀,乾的也有差別。

如果在十天一月內居民把銀行,股市,理財,保險等錢全部提現取回家。

那大家聽到的聲音是嘣……嘣……嘣……嘣……

那印鈔廠的機器是轟……轟……轟……轟……

當然沒有誰有這個動員號召力,那小偷不開著麵包車去偷,那錢根本裝不下……

當然老百姓也不會去同時提現,因為那怕一分錢的利息也是肉……

當然政府查到誰在鼓動幹這事,可能也就要找他,責令立即停止這種過激行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