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明天駕到一年中酷熱難熬的日子將與我們相伴40天

最近幾天,我們稍微嘗試了悶熱天氣的感覺,估計已有不少人熱得不想出門,就想待在空調屋裡。要知道,這還不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呢,三伏天才是夏季的主角。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日常我們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河大文學院教授李國平說,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

一般來說,每伏10天,三伏共30天,但有的年份“中伏”為20天,則共有40天。李國平說,由於每年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三伏起止時間不同。庚日是10天出現一次,所以三伏天有30天或40天。今年的“三伏天”就是40天,分別是頭伏10天,7月17日~7月26日;中伏20天,7月27日~8月15日;末伏10天,8月16日~8月25日。從2015年到2020年,三伏天都是40天的“超長待機”。

市氣象局副局長仝文偉說,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所以,古人有詩云: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火爐中。當然,古人的這種推算方法並不十分科學,並不一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最高氣溫也不一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說,“三伏天”確實是盛夏酷暑的時候。

今年是明天入伏。很多人在三伏天要做一項重要的事情就是“伏貼”。市民崔女士最近因為身體原因經常去中醫院看病,發現現在中醫院都在預約三伏貼,一諮詢才知道,預約的人還真不少。這三伏貼在各大中醫院都是“限量發售”,不早點排隊預約還貼不上呢。市中醫專家婁琪說,在中醫“冬病夏治”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年中陽氣最旺、最酷熱的肌膚腠理開洩的夏季三伏天,以辛散溫通藥物貼敷在特定穴位,可以達到振奮陽氣、驅散內寒、減少冬季慢性“咳喘”疾病發作的目的。三伏貼在概念上有些侷限性,其實不一定非要等到入伏當天才能貼。通常分為頭伏、中伏、末伏3個治療時間。兩次貼敷間隔7~10天,連貼3年為一個療程。每次敷貼保留時間至少12個小時,最長可持續24個小時。但三伏貼也需要因人而異,目前有不少地方進行三伏貼的時候都是“千人一方”,造成敷貼藥物不適宜的情況,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還有可能帶來副作用。而且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的疾病,或患有支氣管擴張、本身為特殊體質、有接觸性皮炎等患者、兩歲以下的幼兒以及孕婦,都不適宜貼三伏貼。

市中心醫院住院部的劉大夫說,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以下幾類人員極易中暑:清潔工、綠化工、建築工等戶外工作人員以及室內從事五金焊接等高溫工作的工人,還有年老體弱者。在炎熱天氣下要做好防禦措施,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儘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注意防範電力設備負載過大而引發的事故。

伏天防曬,是市民外出時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遮陽傘、墨鏡、防曬霜,這些是日常必備的防曬用品,對外出防曬頗有研究的市民戶女士建議大家平時外出時,把這些物品帶在身上,以做好隨時防曬的準備,“外出時不要嫌麻煩,把這些防曬必備品隨身攜帶,肯定是能派上用場的,那些小包裝的防曬試用裝千萬別忽視,放在隨身背的包包裡,有時候出門前忘記擦防曬霜,臨時使用一小包試用裝就夠了,既方便又實用。”她還表示,顏色較淺的衣服並不能夠抵擋住紫外線的照射。如果不使用遮陽傘,即便穿了涼快的衣服,也要在身上均勻塗抹防曬霜,以起到更好的防曬效果。

三伏天要預防空調病。劉大夫說,日常環境下,空調病是吹空調後產生的一系列頭痛、頭暈、乏力、口乾、皮膚乾燥、鼻塞、流鼻涕、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的統稱。空氣乾燥、氣溫過低、空氣不流通和室內空氣汙染,是引發空調病的“四大元兇”。空調致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來說,空調開到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比較合適的。預防空調病就不要在空調房裡久留,要注意多喝水,空調的濾網要定期清洗,必要時還可請專人進行維護保養。

國家級健身教練陳啟亮說,三伏天還要加強運動,能增強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功能。但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去鍛鍊。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個小時、溼度高於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情緒調節中樞會受到明顯影響,人容易心煩意亂。三伏天最適宜運動的時間是下午3~6時。這段時間不僅可以避免中暑,而且也是加速新陳代謝的最佳時間,可以消耗掉更多的脂肪。最適合的運動包括游泳、健步走、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時,天氣越熱,溼邪越重,熱水洗澡就顯得更有必要。洗完後,會感覺身體清爽,並不會覺得出汗難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