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下雨天有的農民要給玉米追肥?

鄉間一抹陽光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為什麼農民選擇下雨天給玉米追肥?其實這倒不是說農民一定要選擇雨天去給玉米追肥,但是選擇雨天追肥卻具備很多優勢。雖然當前很多農戶選擇所謂的一炮轟施肥方式,在播種之後基本上不再施肥,但是對於大多數農戶來說在玉米八戒或者大喇叭口時期還是會選擇追肥的,畢竟在進入生殖生長階段之際,玉米需肥量也將達到頂峰。

下面介紹一下關於雨天施肥的幾點優勢。

節約勞力

常規的施肥來說基本上都是採用開溝的方法,在玉米田大家也都畢竟清楚,植株高達,即便是採用施肥器械也不免要付出大把力氣,並且還要忍受玉米葉子摩擦皮膚的困擾。這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那些親自玉米田施過肥的朋友才能體會啊。

而下雨天施肥的話,直接撒進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勞動強度。

節約成本

化肥的肥效相對來說是非常的快的,而像碳銨或者尿素的話如果在施肥過後天氣熱會揮發掉,因此在施肥過後農民也基本上都採用澆水,或者澆水後施肥的方式,便於溶解肥料。

而雨天農戶趁著下雨直接將化肥撒入田間,從而避免了澆水,成本來說至少每畝地節約30元錢了。

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雨天施肥之後,化肥會迅速溶解到土壤當中,對於當前玉米追肥的肥料來說基本上不外乎碳銨、尿素、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等幾種肥料,這些肥料都是屬於易溶肥料,在雨水中迅速溶解,並滲入土壤深處,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其實農民在雨天施肥,更多的也是出於方便以及成本方面的考慮,不然的話誰願意冒著大雨去農田施肥呢,在農村經常見到許多農民天天關注天氣預報,待到那天預報有雨就趕緊買來化肥裝上車子,準備在雨水來臨之際迅速撒入田間,這個中滋味也只有經歷過農忙的朋友才能有著比較深的體會吧。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為什麼在下雨天有的農民要給玉米追肥?


今年玉米產量在老張看來恐怕都不會太好,南方洪水肆掠、北方乾旱異常,再加上各種病蟲害,今年玉米產量可能會減產15-25%之間。

一、促進早熟玉米豐收。

最近早熟甜玉米到了馬上就要採摘的時候,處於灌漿中後期,因為甜玉米主要作為青棒子出售,而且主要銷售的對象是居民,目的是走向居民餐桌。這個時候為了追求玉米的產量,以及玉米口感的提升,一般給玉米噴灑一些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比較合適。


二、玉米追肥。

老張這邊非早熟品種玉米目前都到了關鍵的大喇叭口期,這個時候正是玉米生長需要肥水最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給玉米追重肥,主要以尿素為主,一畝根據玉米生長情況20-40千克不等,因為尿素易揮發,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壤施,但是壤施比較麻煩,所以就有人利用尿素易溶於水的特點,趁著下大雨前給玉米追肥,這也是可以的。


三、防止玉米脫肥。

南方地區今年受到颱風等高壓氣流影響,不少地區洪水氾濫,洪水過後,會帶走土壤中大量肥力,造成玉米葉黃脫肥症狀,這個時候趁著下雨一畝追尿素7-10千克,可以有效緩解這個狀況。


玉米施肥不施肥不是誰定好的規矩,而是要根據自己家玉米的生長情況來確定的,苗弱就要注意追肥,苗旺就要控旺抗倒伏,這些都是學問,而不是固定的公式,整體來說今年玉米產量可能會出現較大下滑,今年新玉米價格比較樂觀!


老張談三農


農民朋友選擇在下雨天對玉米追施肥料有其科學的事實根據和指導意義。

這是因為玉米是高耗肥農作物,對氮肥的需求量遠遠高於磷鉀肥,雖然前期播種時已施用基肥,不過,更可能是施用有機肥和三元複合肥,而玉米的中、後期撥節、孕穗期對氮肥的需求量不足,會致使玉米苗黃、苗弱、秸稈細小,要想玉米增產豐收,就必須要對玉米追施氮肥,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



而為什麼選擇在下雨天追施肥料,這也是肥料本身的屬性所決定,不管是碳酸氫銨,還是尿素等都是水溶性肥料,遇水容易溶化分解,下雨追施明顯要優於晴好天氣,特別是撒施,肥料就是接觸秸稈和葉面,也可以被葉面所吸收,更多遇雨溶化的肥料落入乾燥土壤中而不流失,就是天氣晴好後有玉米秸稈的遮陽揮發量相對要少得多。


再說,玉米在中、後期秸稈高,在雨天撒施,省心省力,節約時間,減輕勞動強度,基於以上兩個因素,農民朋友自然絕大多數會選擇在下雨天追施玉米肥了。


和風細雨言


為什麼在下雨天有的農民要給玉米追肥?當然,一般追施的是速效氮肥居多。易溶解,吸收快。

我們這邊的農戶,從玉米定苗以後 ,到抽穗,楊花直至灌漿期。縫到下雨,看吧,就有人到田裡撒施肥料。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由於播種時深淺不同,施肥不均勻。造成玉米苗大小不一。農民們為了省事,就會趁著雨天,給小苗施些偏心肥。要不然,啥時候也攆不齊。

由於多種原因。某些苗情不太好。或者是除草劑量過大,造成了一定的藥害,苗子生長緩慢。農民們也會趁雨天撒施肥料,緩解藥害。



補苗,移栽苗的。農戶們會趁著下雨,把稠地方的苗子移栽到缺苗的地方。為了快速緩苗,也會給這一部分小苗撒施肥料。



肥量不足,沒有施底肥的。為了避免後期脫肥,農民們會趁著下雨,追施氮肥。況且這時候玉米根系發達,雨水充足,肥料吸收利用率高。



最主要的。農民趁著雨天灑肥,尤其是後期。就是為了玉米豐產,有個好收成。雖說價格便宜,玉米能多打些,多賣些錢。他們也是願意吃這個苦,受這份罪的。



要知道,人們抗著沉重的肥料,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溼滑的地裡,雨嘩嘩的下著 ,玉米葉子像小刺一樣剌在臉上,雨水一泡,火辣辣的疼!那滋味真的很難受。曾經,有一位農戶,為了怕遭罪,在聽說天氣預報近期有雨時,大太陽下把幾畝地撒施一遍尿素。誰知道連著幾天不但滴雨未下,又鬧起了高溫。眼睜睜看著玉米被肥料燒乾葉子。還讓村裡人調侃了好久。



所以,農民朋友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在雨天撒施肥料。人遭罪,肥料也造成浪費。

我是今夕月映。關注三農,您我同行!


今夕月映


土壤溼潤,有助於肥料的吸收和利用。在農村,一般上快下雨了,農戶都是慌慌張張的去上肥料的。就為了多打上三五升糧食。

許多時候,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約定俗成的東西。下雨追肥,省了一遍澆地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