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這個習慣請逼孩子養成,越早越優秀

聽了那麼多要孩子做家務的道理,家務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呢?有書君今天帶大家一起一探究竟!

我們看到,即使是被李湘極盡全力“富養”著的王詩齡,在閒暇之餘,也照樣做著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入駐白宮時,對10歲的馬莉婭和8歲的薩莎制定了9條家規,其中有4條與做家務有關。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1

李湘曾在網上發佈了一組女兒王詩齡插花的照片,並配文稱:

“會幹家務活的小妞!”照片中,王詩齡帶著手套,用剪刀細心地剪去玫瑰的尖刺,模樣認真又可愛。

哈佛大學研究:這個習慣請逼孩子養成,越早越優秀

去年,王詩齡曾推送一則用全英文示範解數學題的視頻,她全程展示用英文解答數學題,每一個步驟都說得很詳細,甚至還畫了圖做註解。

很多網友說:才8歲的王詩齡,英文就已經超過自己十幾年的水平。

我們看到,即使是被李湘極盡全力“富養”著的王詩齡,在閒暇之餘,也照樣做著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家務,我們往往以為離孩子太遠。但實際上,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做家務的習慣,未來將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去年冬天,朋友圈被“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刷屏了。

出國留學的孩子,要參加potluck party,需要帶一份食物。他想到了番茄炒蛋,但他不會。

於是他打電話求助國內的媽媽,在媽媽的視頻教學下,他完成了番茄炒蛋。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父母與自己之間,差了12個時區。

大洋彼岸的爸爸媽媽,凌晨4點披衣而起,媽媽現場演示、爸爸視頻直播,只為一道番茄炒蛋。

世界很大,孩子需要的不僅是我們愛的演示與叮嚀,更需要他們儘早開啟獨立生存的爐灶。

小時候,我們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等他長大後,才發現,孩子的生活其實離不開家務。

沒有能脫離生活的人生,照樣,也沒有能脫離生活的教育。

2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入駐白宮時,對10歲的馬莉婭和8歲的薩莎現制定了9條家規,其中有4條與做家務有關。

  • 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衝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 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 幫父母分擔家務,每週1美元。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他說,讓女兒們在白宮保持正常生活的秘訣是,讓她們做家務。

哈佛大學研究:這個習慣請逼孩子養成,越早越優秀

她們即使是在白宮裡,照樣要幫父母做家務,打理自己的床鋪,陪狗外出散步,餵狗吃飯,除此之外,還要好好地做功課。

奧巴馬身體力行地詮釋著他的育兒觀: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將會給學習添磚加瓦,帶來更多的幫助。

3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他家兄弟三人都是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很多人好奇,他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朱媽媽的教育秘訣之一是:孩子必須要學會做飯,包餛飩是他們的下廚啟蒙。

從小就會烹飪的朱棣文,在中小學時經常帶著自己做的各式飯包上學,與同學們分享。

朱棣文說:

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求變、求好。

這種經驗和能力,對一個人在科學研究中解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進行科學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所以他堅定地主張:每個孩子都應該從小學習下廚、做家務。

生活就是教育,家務活能讓孩子習得的,不是課外補習班、興趣班所能彌補的。

國內一家教育研究機構曾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結果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比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27倍。

做家務,不但不會耽誤孩子的功課,反而能讓大腦從繁重的功課中得以休息,是恢復精力的途徑之一。

前段時間,國民媳婦海清的一條微博再次遭人圍觀,她的孩子蛋妞,不僅能洗衣服襪子,還能拎包拿行李,更重要的是,蛋妞還是一枚頂尖學霸。

黃磊的女兒多多,看英文原著、翻譯英文書、走秀、演出樣樣都行。同時,烤蛋糕、織毛衣和帽子等家務活也都不在話下。

正如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時,大腦裡氧氣最充分;大腦在勞動和運動時,思維部分是休息的。如此勞逸結合,孩子會更聰明。

家務活,對於學習而言,如同鳥兒的雙翼一般,是最好的助力。

4

人類史上為期最長的實驗──哈佛大學歷時75年進行的Grant Study,研究結果告訴我們:

想讓孩子成功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他們做家務活,越早開始越好。

哈佛大學研究:這個習慣請逼孩子養成,越早越優秀

在《媽媽是超人3》裡,咘咘初次體驗當店長。

那天,她體驗的不僅是簡單收銀,還面對各種狀況:

她打掃地面、擦桌子,抵擋住給客人試吃品的誘惑,幫客人買到商品;

當客人不小心把冰淇淋掉在地上時,咘咘第一時間就拿著抹布和清潔劑去處理。

這些瑣碎的小事,極考驗孩子的反應能力,但咘咘都應付得遊刃有餘。對一個3歲的孩子而言,是非常棒的。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家務,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歷練的過程,在他們學習、摸索著做家務的時候,我們的陪伴、包容和引導極為重要。

《媽媽是超人3》裡,4歲的嗯哼說要給媽媽做好吃的果汁,拿著清水直接泡藍莓和櫻桃,霍思燕也沒有阻止,而是陪著他一起做果汁。即使是一點味道也沒有,霍思燕照樣說:好喝!

當嗯哼一樣一樣地嘗試過後,霍思燕才開始引導嗯哼:你知道榨汁機嗎?

她說:

孩子在投入做一件事情時,我們都應該學著不去打斷他,即便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我們也不應該打斷他,我想這對培養一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很有幫助。

真正的愛就當如此,能引導、能包容、能相信、能盼望、能忍耐,如此,就永不止息。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我們多希望,我們的孩子一生都順遂平安、快樂幸福,為此,我們也願意為他們擋風遮雨一輩子。

但大樹之下無芳草,傷於多陰也。

過度的愛與保護,最終給孩子帶來的是傷害。

所有的教育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生活。

愛孩子,就讓他做點家務,適時放手,他將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哈佛大學研究:這個習慣請逼孩子養成,越早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