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館:逐漸消失的四合院,庭院深深3000年,美麗與古樸停泊在夢裡


四合院,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建築,是中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徵。四合的“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四合院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周朝。這是四川瀘州堯壩古鎮,古大鴻米店四合院庭院。

四合院建築的佈局,是以南北縱軸對稱佈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徵的。

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個庭院,成為院落的基本單元,稱為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即為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為三進四合院,依此類推。

四合院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遊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

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居住者還喜歡在寬敞的院落中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從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1500餘條,現存真正意義上的衚衕,其數字已由1949年以前的3000餘條減少至數百條。

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著名建築師貝聿銘所說:“四合院不但是北京的代表建築,還是中國的代表建築。保留要一片一片地保留,不要這兒一個王府,那兒一個王府,孤零零地保,這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