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玉石有著不一樣的熱愛,然而很多人都是敢愛不敢買,因為玉石市場的水太深了,它不像彩色寶石有著一套完善的標準,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說“

黃金有價玉無價”。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就拿和田玉來說,我國的鑑定標準是把透閃石玉統一歸為和田玉,不作產地區分,所以無論是哪裡的料,證書上全都寫的是和田玉,這對摸不清門道的小白太不友好了。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不過前段時間,國家珠寶玉石質量檢驗中心發佈了一項新的檢測技術,據說這項技術可以檢測出和田玉的具體產地,而且和田玉的籽料可以出具國檢證書,如果這是真的,那以後購買和田玉就放心多了。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一、鑑定產地 靠的是什麼“黑科技”?

和田玉雖然是以新疆和田命名的,但是本身不是一個地域概念,和田玉產地眾多,除了新疆和田,還有青海和田玉(青海料)、俄羅斯和田玉(俄料)、韓國和田玉(韓料)等。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不同產地的和田玉質量相差是很大的。新疆和田玉是所有產地中品質最好的,價格也普遍高於其他產地的料子,而韓料的質量就比較差了,價格相對偏低

。正是因為產地分了三六九等,所以學會鑑定產地也是很有必要的了。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韓料和田玉

1官方鑑定法:人工智能+珠寶檢測科技

國檢中心推出的這個技術叫做“人工智能+珠寶檢測科技: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結合”,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採集不同產地玉石的樣品(目前已經有幾百種樣品數據被成功採集),對不同產地玉石的特點進行分析,再把數據按照光譜分類,建立相應的樣品庫。當我們需要檢測某種玉石時,只需要與樣品庫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判定就可以了。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據說,用這樣的方法鑑定出來的和田玉,準確率達到了99.8%以上,不過隨著樣品採集的完善,未來達到100%的準確率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在沒有這項技術之前,想分清和田玉的產地全靠個人的經驗,如果經驗不足,挨宰是常有的事。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2民間鑑定法:觀察結構

關於和田玉的鑑定方法,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以下這些名詞:“汗毛孔”、“結構”、“白度”“油潤度”、“裂”……是的,這些都是民間鑑定和田玉品質的一些重要指標。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為了方便大家瞭解不同產地和田玉的特徵,聊少整理了一個表格,如下圖。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行家之所以稱之為行家,主要是見識廣,經驗多,在玉石圈常年摸爬滾打,好的壞的都見識過,大坑小坑也都掉進去過,才練就了一雙慧眼。拿到一塊玉石,通過觀察顏色、結構等,再用手把玩一會,心裡就有六七分底了,經驗都在腦海中,對症下藥就可以了。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然而對於初入玉石坑的小白來說,想要快速識別不同產地的和田玉,還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結果也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依據,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總的來說,民間的方法大多都是經驗的累積,而且無需太高的成本,對於見得多的老玩家來說,不失為一個省事兒省錢的好方法,但對於入門玩家來說,很容易看走眼,掉坑裡。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相比來說,官方的鑑定更科學更客觀,無論你是老玩家還是小白,這裡不談經驗,只拿數據說話,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技術鑑定的精確度會更高。缺點就是現在技術還沒完全普及,價格相對來說比較高昂。

二、籽料也能鑑定,“皮色”造假無處遁形

對和田玉稍微有點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通常可以分為山料、籽料和山流水,其中最好的就是籽料,它是產於河流中下游的河床及其兩側的和田玉,因為經過河水的搬運、沖刷、磨蝕,所以表面很光滑,質地細膩,油糯性十足。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俗話說“籽料不帶皮,神仙也難斷”,皮色是鑑別籽料真假的重要依據,帶皮色的和田玉市場價格往往都會翻倍,所以它也成為造假的重災區。

最常用的方式是給劣質玉石上色,然後高價出售。由於這方面需求量大,造假者樂此不疲,造假手段也是日新月異,即便是玩玉石很多年的行家也很難說自己不會看錯。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聊少說:看“汗毛孔”判斷籽料真假

瞭解過籽料形成過程的寶迷應該知道,無論籽料多麼細膩,表面都會有很多細密的小孔,這是泥沙卵石長期沖刷的結果。因此民間把看“汗毛孔”作為鐵一般的鑑定方法。

然而這種鑑定方法也不是萬能的,因為籽料的汗毛孔也是可以偽造出來的,比如說用噴砂多次打磨,機器高頻震盪模擬碰撞,化學酸蝕,甚至是人工敲擊偽造高山流水等等。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針對這些汗毛孔的造假手段,民間的鑑別方式一般還是是靠觸覺和觀感。然而這種鑑定結果一般都是僅供參考,誰也不能斷定它百分百就是正確的。

不過好消息來了,國檢中心推出的新的檢測方法不僅能明確產地,也能識別籽料,據說可以鑑定人造毛孔,人造冷沁皮、烤皮、滾筒山料高仿籽料等造假手段,而且今後還將出具籽料的“國檢證書”。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斷定為染色的或者打磨拋光過的,證書上會標註 【 表層顏色成因未定 】,以警示消費者

真籽料皮色的籽料小原石鑑定證書樣例: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顏色完全符合天然成色規律的,證書上無需警示消費者,不做特別標註

三、和田玉標準化,玉可能不再無價?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玉石都沒有固定的定價模式,完全通過品質劃分,玉質、顏色、裂紋、結構等因素都會對價格產生很大的影響,想要標準化定價比較困難。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如果這種檢測機構在不久的將來普及的話,和田玉市場勢必將迎來一場腥風血雨,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了證書的保駕護航,可以放心購買正品;而對於以次充好的賣家來說,恐怕就是噩耗了。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那麼,這種新技術會不會使和田玉市場更加透明呢?這個誰都說不準,具體還是要看市場反應如何。

但是,即便以後玉石有了完備的定價體系,它在我們心中仍然是無價的,因為,玉石本身承載了很多文化內涵,我們把自己的美好祝願寄託在小小的玉石上,每一塊玉石對於不同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現在買玉也有鑑定證書了,相比民間的這種更靠譜

聊少私語:

寶迷們,你們怎麼看呢?你認為這項技術會對玉石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