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症怎麼養身體?

容緒


眩暈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性錯覺,即患者在靜止狀態無論眼睛是否睜開都會有運動感覺。眩暈症病因複雜,西醫缺乏理想治療手段,治療藥物種類少。中醫雖有豐富經驗,但辯證分型較多,標準不一。中醫臨床眩暈症常見主要有六種類型,治療和調養方法如下:

1、外感襲表型:此類患者多由外感六淫邪氣而發病,風、寒、暑、溼皆可發病,治療多以除外感邪氣為主,如清風散、川芎茶調散、天麻丸等加減,調養上也應針對病因進行,祛風、散寒、除溼。

2、肝陽上亢型:此類患者體質偏陽,長期易怒致使氣鬱化火,肝風內動,陽氣上升。治療應以平肝潛陽為治責,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平日裡應避免生氣,放鬆心情,遇事不慌不急,熱盛者可以用菊花代茶飲。

3、氣血虧虛型:此類患者主因其他疾病病程纏綿而致耗傷氣血,再加之脾胃虛弱,無法使得所食水谷生化氣血,最終氣血兩虛。治療上應益氣健脾,補血養肝,多用歸脾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調養上要兼顧脾胃,前期不宜多食油膩甘味,應清淡飲食,待脾胃功能逐漸回覆之後再慢慢補養。

4、腎精虧虛型:多見於老年患者,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虛者用左歸丸或六味地黃丸加減;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加減。調養上要注意適當鍛鍊身體,節房事。補養也要有度,以免傷陰或傷陽。

5、痰濁中阻型:多見於平日大魚大肉飲食,嗜酒者,如此長期飲食傷及脾胃,使得痰濁中阻,氣機不利而誘發眩暈。治療上應燥溼健脾,行氣開痰,宜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飲食上應節制,以清淡為主,平日也要加強運動,戒菸酒,使脾胃功能慢慢恢復。

6、外傷所致氣滯血瘀型:主因外傷所致經絡氣血瘀阻而導致眩暈,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主,用桃仁四物湯或通竅活血湯加減。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適量運動。

總之,不同證型的眩暈病注意事項主要為節制油膩酒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暴躁情緒,節制房事,適當運動,鍛鍊身體,按時服藥調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病情發展而致中風等其他症狀。

作者,陳佳帥,北京市密雲區中醫醫院,主管藥師,藥事網成員。


藥事健康


眩暈症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症狀,而並非一種疾病。當人的平衡系統發生障礙,人體對空間定向產生了運動性幻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真性眩暈。在臨床就診時,如果醫生問你是不是感覺到天旋地轉、周圍物體在擺動或者圍著你轉,這其實就是在分辨眩暈和僅有頭輕目眩或自覺暈暈沉沉的頭暈。

眩暈常常會伴有眼球震顫和迷走神經激惹,如噁心嘔吐、出汗和麵色蒼白,而導致眩暈這種症狀出現的最常見病因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症)和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耳石症引起的眩暈多在頭位或體位發生變化時,如左右擺頭、臥位側翻身或是蹲下、起立都可以誘發,眩暈的症狀往往持續較短,但可以反覆發作,一般不伴有耳鳴或者聽力下降。手法復位是耳石症重要的治療方法,但是目前尚沒有內科治療方法預防耳石症發作。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也可以導致突發的眩暈,可伴有腦幹或小腦缺血癥狀,如共濟失調、構音障礙、肢體麻木無力,常持續數小時或更長時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出現的原因也很多,比如椎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或是椎動脈受到頸椎骨質的壓迫。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眩暈症狀,往往需要完善經顱超聲多普勒(TCD)、頸部血管超聲、頭頸部CTA或者MRA、頸椎MRI等檢查,用以明確顱內外血管及頸椎情況,然後針對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很多患者都是出現症狀了才開始對自己的健康關注起來,其實在生活方面注意監測並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才是防治腦血管疾病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韓冰醫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9a50012307600bae6aa\


健康情報局


眩暈症應該看哪科?




眩暈症應該看哪科?

眩暈症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徵,絕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會至少經歷一次,尤其是老年人,50%60%都有眩暈症。 

眩暈症雖然常見,但也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其中最危險的是神經內科疾病引起的眩暈,有可能是腦中風的表現或腦中風的先兆。尤其是老年人的眩暈,更要警惕腦中風的可能。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頸部動脈硬化,很容易引起腦幹、小腦供血不足,甚至梗塞,從而出現眩暈的表現。而腦幹、小腦梗塞都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中老年人眩暈,建議首先選擇看神經內科。  

此外,由腦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將來發生腦幹、小腦梗塞的危險非常大。為此,以往發生過眩暈的中老年患者,建議早去醫院檢查,早採取措施,可以預防腦幹、小腦梗塞的發生。目前,可用來檢查是否存在腦供血不足的檢查方法主要有彩色超聲、經顱超聲多普勒(TCD)等。而腦血管造影技術,則是檢查腦血管有無病變的金標準。

眩暈雖然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以發暈旋轉為症狀,可是它有近一半以上的原因卻和腦部關係不大,而跟你的耳朵關係密切。大約40%-50%左右的眩暈症其實是應該看耳鼻喉科。  

眩暈分為兩大類,外周型和中樞型。前者和耳科關係密切,而後者往往是神經內科的毛病居多。  

外周型眩暈(耳源性)  

1.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這類患者幾乎佔全部眩暈發病原因的20%-25%。多見於患者起床、躺下的時候,在床上翻身時也可能出現,而且多見於同一個體位、姿勢。一般發作短,症狀重,但無後遺症。 

2.美尼爾綜合徵 內耳中積水不平衡 在臨床上也比較常見且容易反覆發作,百姓稱它為“耳水不平衡”,其實是內耳中積水誘發。亞洲人發病相對少一點,中青年女性多見,發作時往往伴有一側或者雙側耳朵的聽力下降、耳鳴,還有耳脹滿感,患者主訴就像耳朵進水。  

3.前庭神經元炎病毒感染 主要是由病毒引起,大多數患者都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通常容易在感冒後發生。  

4.迷路炎 中耳炎 以中耳炎為代表的耳內感染,可以引起迷路炎,而導致眩暈發生。耳朵通常已經有炎症出現,不過要小心一些隱蔽的中耳炎,雖然耳朵不會流膿,但病變已經慢慢越大,容易被忽視。  

5.突發性耳聾 原因不明 突發性耳聾經常原因不明,但是卻有20%-60%的患者會出現眩暈症狀。在瞬間、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生聽力明顯減退,大多數為單耳發病,部分人會出現眩暈症狀。首先要第一時間挽救聽力!同時針對眩暈對症處理。 

中樞型眩暈 1.椎基底動脈短暫缺血發作或卒中2.偏頭痛3.

多感覺平衡失調4.小腦變性、脫髓鞘等神經系統病變5.神經系統腫瘤6.高血壓、心律不齊、低血糖、藥物副作用等。

外周型眩暈症狀比較明顯,發作劇烈,許多患者也會格外重視,但大部分預後良好。中樞性眩暈相對症狀比較輕,但治療起來難度較大,預後也較差。

頭暈和眩暈的區別

頭暈≠眩暈  “眩暈是臨床非常常見的情況,但是很多人會把它和頭暈完全混在一起。這裡需要提醒市民的是:頭暈絕對不等於眩暈。”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不管是天旋地轉,還是眼前發黑,都會用“頭暈”籠統地說明。但其實這完全不對,從某個角度來說,頭暈和眩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  “休息不好、營養不良、血壓低的人在蹲久起身後眼前發黑,高血壓病人發病時的頭昏腦脹,這些都屬於頭暈,有時候患者甚至會出現意識不清楚的情況。但是眩暈則是很明確的感覺到天旋地轉,而且常伴有噁心、嘔吐、出冷汗、面部蒼白等症狀,發作時症狀劇烈,但病人意識清楚。”  眩暈的本質是運動性幻覺,所以才會有“天旋地轉”一說,患者不是覺得周圍在旋轉,就是自己在飄浮,總之有一種運動的感覺在,雖然它屬於幻覺。

而頭暈的概念要廣泛得多,除包括眩暈外,還包括頭腦昏沉感、頭重腳輕感等。“這兩種情況要看的科室、懷疑的疾病都完全不同。”臨床患者在覺得“頭暈”或者“眩暈”而前往就診時,往往都喜歡籠統地使用“頭暈”一說,這是很不科學的。  

相比較眩暈集中在耳鼻喉科和神經內科,頭暈的分佈範圍要更廣一些,要看綜合內科。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於發熱性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徵等。此外還見於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藥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鬱症早期也常有頭暈。頭暈可單獨出現也常與頭痛併發,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為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眼花等感覺。頭暈伴有平衡覺障礙或空間覺定向障礙時,患者感到外周環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稱為眩暈。

  頭暈可見於暈動病(暈車、暈船)、高血壓病、貧血、腦動脈硬化、菸酒過量等。

臨床一些常見的頭暈原因如下:  

1、如果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早期有頭暈情況,有時候還伴有頭痛、頭脹、眼花、耳鳴、失眠、健忘、煩躁等症狀,小心是高血壓病,同時要小心,高血壓引起的血管硬化,誘發腦供血不足導致的頭暈。(心血管科)

2、如果起病緩慢,以頭暈乏力為主,同時以面色蒼白、心慌為特徵,有的還伴有舌與口腔炎症,皮膚乾燥、毛髮脫落,兒童發育遲緩。要小心是缺鐵性貧血。(血液科)  

3、如果同樣是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心悸,但病情迅速惡化,發展比較快,同時還可能有持續發熱、皮下出血、齒齦滲血等,請小心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其他一些血液疾病。(血液科)  

4、如果以頭暈腦脹、頭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不好、容易疲勞為特徵,多與身體素質,勞累過度或長期情緒緊張有關,常見於青少年和腦力勞動者,那麼可能是神經衰弱。(神經內科)  

5、如果頭暈頭痛、疲乏無力,特別是出現半側肢體萎軟無力、活動不靈活、口眼歪斜、語言障礙等症狀,要小心是中風先兆或中風後遺症。(神經內科)  

6、如果起病緩慢、病程較長,也是以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心悸為特徵,且有子宮不規則出血。可能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婦科) 

7、如果有嚴重屈光不正,同樣可能引起頭暈的情況,尤其在用眼過度時更明顯。(眼科) 

8、如果頭暈、頭痛,同時有鼻部疾患,小心是副鼻竇炎引起的頭暈。(耳科) 

9、如果長期保持同一姿勢,尤其是以伏案坐姿為主,請小心頸部肌肉勞損、頸椎不穩,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骨科)  

10、如果使用精神類藥物,例如抗抑鬱、安眠鎮靜類藥物,可能導致頭暈症狀。(精神科)  

11、還有睡眠不足、飲食不當、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  

對頭暈的病人,應詳細瞭解病史,做全面的體格檢查,必要時應做聽力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眼底檢查,並適當選做腦脊液檢查,頭顱或頸椎

X線攝影,心電圖,腦電圖及顱腦CT掃描等以查出病因。----------------------------------------


丸子雜談


眩暈症是患者自身或周圍景物的旋轉感(天旋地轉)、晃動感、升-降感等,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冷汗、面色蒼白,不敢睜眼、活動受限、平衡失調及聽覺症狀,反覆發作性眩暈、伴有耳聾、耳鳴、耳悶為主要症狀。古代發現眩暈病,醫生也搞不清楚,1861年Meniere醫生,翻譯成中文--美尼爾,這位醫生叫美尼爾也稱梅里埃,他對平衡器官作了解剖,發現平衡器官有異常病理改變,壓力增大,循環障礙,保持不了液體平面,從而揭開了眩暈的由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從此把此種眩暈症與Meniere 醫生的名字聯繫在一起而得名,種眩暈症稱為美尼爾氏綜合症。 \n------------------- \n 美尼爾氏綜合症的原因主要是突然發作的非炎性迷路病變,具有眩暈、耳聾、耳鳴及有時有患側耳內悶脹感等症狀的疾病。多為單耳發病,其發病原因不明,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病人多為青壯年,60歲以上老人發病少見,近年亦有兒童病例報告,病程多為數天或周餘。關於病因、學說甚多,尚無定論,如變態反應、內分泌障礙、維生素缺乏及精神神經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因之使血管神經功能失調,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導致膜迷路積水,蝸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蝸及前庭感受器時,引起耳鳴、耳聾、眩暈等一系列臨床症狀。此病不經過治療,症狀可緩解,雖可反覆發作,發作時間間隔不定,但也有發作一次不再發作者。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對人有危害嗎? \n答:美尼爾氏綜合症對人不但有危害,而且有嚴重的危害。美尼爾氏綜合症最嚴重的時期是美尼爾氏‘眩暈狀態型’。我國某大將突然暈倒,死於美尼爾氏‘眩暈狀態型’。世界有條件的國家、例如美國,根據美尼爾氏綜合症的症狀和工作生活的能力,評定殘疾等級,最嚴重的是四級殘廢,喪失工作和生活能力。三級殘疾不能在噪音環境中和高處工作。 \n------------------------ \n什麼叫美尼爾氏綜合症 ‘眩暈狀態型’? \n‘眩暈狀態型’的特徵是美尼爾氏綜合症病程久了,容易成為美尼爾氏綜合症 ‘眩暈狀態型’,就是上次眩暈尚未結束,下一次發作接重而來。連續發作眩暈,為眩暈狀態型。狀態型對病人危害性大,有生命危險性之後果。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的症狀有何表現? \n①、 眩暈 往往無任何先兆而突然發作的劇烈的旋轉性眩暈,常從夢睡中驚醒或於晨起時眩暈發作。病人自訴周圍物體繞自身旋轉,閉目時覺自身在空間旋轉。病人常呈強迫體位,不敢梢動,動則可使眩暈症狀加重。在發病期間神志清楚。發作時有噁心、嘔吐、出冷汗、顏面蒼白及血壓下降等症候群。數小時或數天後,眩暈症狀逐漸消失。 \n②、 聽力障礙 聽力為波動性感音性耳聾,在早期眩暈症狀緩解後,聽力可大部或完全恢復,可因多次反覆發作而致全聾。部分病人尚有對高音聽覺過敏現象。 \n③、 耳鳴 為症狀發作前之可能先兆,耳鳴為高音調,可能輕重不一,在發作前病人可能耳鳴加重,發作停止,耳鳴可逐漸消失。 \n④、 同側頭及耳內悶脹感,多數病人有此症狀,或感頭重腳輕。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分為幾種類型? \n美尼爾氏綜合症可分為八種類型,分型對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n①、 普通型:眩暈、耳鳴、噁心、嘔吐、出汗等症狀同時出現,又稱常見型。 \n②、 首發耳鳴型:耳鳴發生在其它症狀之前,數月、數週、數年。 \n③、 重耳鳴型:耳鳴表現重。耳鳴發生了,眩暈易發作,眩暈表現重,耳鳴也重。眩暈治療好了,耳鳴未好,眩暈必復發。 \n④、 無耳鳴型:眩暈發作5次以上無耳鳴,稱無耳鳴型。 \n⑤、 突發耳聾型:眩暈發作過程中,由於壓力特大,膜述路破裂,發生突然耳聾。耳聾多一側,亦有雙側交替發生。 耳聾早期治療效果理想。 \n⑥、 延緩眩暈型:波動性、神經性、進行性耳鳴、聽力下降,(短時間不發生眩暈)複數年甚至20年才出現眩暈。 \n⑦、 隱藏耳鳴型:病人外表表現沒有耳鳴,但耳內有堵塞、悶脹、悶熱、瘙癢、微痛的感覺,這是一種隱藏無耳鳴型美尼爾氏綜合症。 \n⑧、 眩暈狀態型:一個月內發作三次以上,患者處於眩暈狀態,稱眩暈狀態型,又稱重型。 \n突發耳聾型,是某膜迷路部位由於壓力特大,膜迷路部位突然發生破裂致突發耳聾。早期治療,能恢復聽力。另外重耳鳴型,單治好了眩暈,如果耳鳴沒治好,不能有效的防止復發。眩暈狀態型是美尼爾氏綜合症中的最重型。對機體的影響很大,有危險性。重視治療的同時要加強護理。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發作期與間歇期有什麼特點? \n答:發作期出現輕、重不等的上述症狀。不一定出現全部症狀。例如急著大、小便,不一定出現。症狀表現輕、重程度有差別。如耳鳴有輕有重多數有耳鳴、少部份無耳鳴,有的眩暈發作前期數月先前出現耳鳴等多種表現。間歇期應該是同正常人一樣無症狀。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的治療方法有那些? \n由於對其病因論點不一,所以在臨床上治療方法也多。美尼爾氏綜合症可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有時此病不治療也可消失,但也可能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以至不得不作手術以破壞內耳結構 \n①、 美尼爾氏綜合症的一般治療 \n發作時要靜臥,戒急躁,進清淡低鹽飲食,限制入水量,忌用煙、酒、茶。在間歇期要鼓勵病人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注意勞逸調度適當。 \n②、美尼爾氏綜合症的藥物治療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的食療治療(以下方法供參考) \n①、冬蟲夏草燉豬腦:用冬蟲夏草10克,洗淨入砂鍋內水煎後去渣留汁,再入瓷盆內,加豬腦1只(去血筋洗淨)、黃酒1湯匙,冷水蓋過豬腦,細鹽少許,然後上蒸籠蒸2小時。每日分2次服。連服3—5劑。 \n②、黃芪燉羊腦:黃芪40克,入砂鍋內水煎取濃汁,再放入羊腦1只,旺火燒開後加黃酒2湯匙,放蔥、姜適量,燉煮爛熟,吃羊腦喝湯。每日1劑,連服15劑為1療程。 \n③、茯苓赤小豆粥:白茯苓15克,入砂鍋內水煎後去渣留汁,再加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共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3—5天。 \n④、龍眼棗仁飲:龍眼肉、棗仁(炒)各10克,芡實12克,3樣合煮成汁,隨時飲之。每日一劑,連服5—8天。 \n⑤、決明麻藤燙藕粉:用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5克,洗淨後用布包,入砂鍋水煎後去布包取汁,然後趁熱衝燙藕粉20克,加白糖適量調味服用。每日1劑,連服4—7天。 \n⑥、磁石鎮眩肚:用豬肚1只,洗淨濾幹後切1小口,內裝磁石粉,生牡蠣粉各100克,(用布包入煎),茯苓100克、石菖蒲60克,黃酒2匙,冷水半碗。最後用線將切口縫好,豬肚兩頭也用線扎牢。再將豬肚放入大砂鍋內加水浸沒,上火煮燉3—4小時,至豬肚熟爛離火。再將藥取出,烘乾研粉盛入容器內備用。一般每日服2次,每次服3克,飯後用肚湯送服,2個月為1個療程。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的預防保健 \n(1) 預防性使用洗暈停 \n洗暈停煎液浸洗頭部十幾分鍾,患者就能內從眩暈中恢復正常。所以一般正常人或眩暈症間歇期病人用“洗暈停”洗頭後當即感到頭腦清晰、乏困消失、精神充沛、情緒穩定,彩超檢查頸動脈、椎動脈可見血流速度當即增加,達到消眩治暈,清心醒腦,益智健身,使大腦重新獲得充足的精力和體力。且其相關的頭痛、噁心、嘔吐、出汗、心慌、厭食、肢麻痠痛等症狀隨之也洗得一乾二淨。同時對失眠、耳鳴、耳聾也有較好的療效。發作時用可當即清除眩暈,間歇期用洗暈停可以預防眩暈症發作。 \n(2)正確對待休息與鍛鍊 \n美尼爾氏綜合症急性發作期需臥床休息。急性期過後有兩種恢復形式,一種是旋轉感瞬息即逝,或一覺醒後霍然而愈;另一種是劇烈眩暈消失後,仍持續有頭昏,步態不穩,不敢走動。如長期臥床不能奏效,應鼓勵病人下床活動,既有利於樹立信心保持樂觀情緒,適當鍛鍊對於一側前庭功能嚴重損害性眩暈,是很必要的,甚至是消除眩暈,獲得前庭功能重新平衡的唯一有效方法,有些學者認為其效果甚至高於藥物治療。方法是選用若干激發眩暈的動作和姿勢,反覆鍛鍊,使中樞多次接受異常刺激,逐漸變得習以為常。一旦將異常衝動轉化為尋常衝動之日,即眩暈症消失之時。以海員為例,許多海員剛上船不適應海上漂泊,內耳的前庭器官受到異常刺激,而出現眩暈、噁心、嘔吐,但天長日久,中樞將這種異常刺激視為正常刺激,經過一段時間則不再出現眩暈、噁心、嘔吐。這就是通過鍛鍊使眩暈症消失的實例。 \n------------------- \n美尼爾氏綜合症的日常預防 \n①.飲食調養。美尼爾氏綜合症病人的飲食食譜以富有營養和新鮮清淡為原則,多食蛋類、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類、辣椒等。 \n②.精神調養。美尼爾氏綜合症病人的精神調養,也是不容忽視的。憂鬱惱怒等精神刺激可導致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誘發眩暈。因此,美尼爾氏綜合症病人應胸懷寬廣,精神樂觀,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對預防美尼爾氏綜合症發病和減輕發作十分重要。 \n③.休息起居。過度疲勞 ,睡眠不足為美尼爾氏綜合症的誘發因素之一。不論美尼爾氏綜合症發作時或發作後都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美尼爾氏綜合症病人往往在充足睡眠醒後症狀減輕或消失。再者,應儘量避免頭頸左右前後的轉動,如內耳病變,可因頭位改變影響前庭系統而發作眩暈;頸椎病患者頸部轉動或仰俯,可使椎動脈受壓而影響血液循環,腦供血減少而發作眩暈。聲和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暈,故居室宜安靜,光線暗淡,或閉目休息。 \n④.進行前庭功能鍛鍊,首先確定激發因素。確定激發因素是根據:⑴病人自己提供的可以激發眩暈的動作和體位; \n⑵醫生檢查時發現激發眩暈的體位或動作,如突然轉頭、抬頭、低頭、彎腰等動作。 \n將全部激發眩暈的體位和動作列為鍛鍊項目,先易後難。確定激發眩暈的體位後,進行實地鍛鍊,每日兩次,每次重複激發眩暈的體位和動作,時間儘量長一些,每種動作重複5次以上,天天訓練連續1--3個月,絕大多數眩暈者經過鍛鍊後是可以消除的。但注意在要有親人陪練,因這些動作易誘發眩暈症的發作。


井底癩蛤蟆


眩暈症腦動脈缺血養身療法

本病是腦動脈缺血,是由於腦血管病變,而引起眩暈症,或是視網膜缺血,造成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發作時腦動脈缺血,並在24小時內可恢復,但可反覆發作常為完全性腦卒中的早期警報,因此要早期預防,診斷和治療急性腦血管疾病工作中是一個重要環節,患者不要掉以輕心。


眩暈臨床表現症狀:發作急驟,披勞,情緒激動,腦血管缺血為誘因,可表現為意識模糊,肢體麻木,有小中風眩暈範疇,出現輕微偏癱,偏盲,失語,同時出現為眩暈,昏厥,猝倒,黑蒙,複視,視物變形,平衡障礙,手腳麻痺,遺忘,失認等症狀。

腦動脈缺血養身療養法

【驗方一】菊花10克,天麻10克小碗(約250毫升水)二碗煎煮取汁每日二次服,適於腦動脈缺血眩暈症患者,常飲有效。



上圖(野生天麻)功效,平肝熄風,祛風鎮痙攣,主治,眩暈頭痛,抽搐,定驚,內外風等。

上圖 山菊花,功效,疏風清熱,消腫解毒,主治,風熱感冒,肺炎咽痛,高血壓,瘡疔等。

(驗方二) 天麻10克,川芎6克,雞蛋1只,隔水燉熟,食服,每日一次,常服可以治療腦動脈缺血發作所致的眩暈症。

(驗方三) 芹菜30克,苦瓜60克,加350毫升水煎煮取湯飲,每日二次。適用於高血壓眩暈症。

有高血壓腦暈症,中風後遺症,客家中醫吳氏關注我的頭條號隨時歡迎諮詢交流中醫學習。


客家吳明德




眩暈症患者在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要加倍注意,飲食方面皆以營養清淡為主,精神調養也不能忽視,更是要注重日常休息,切不可過度疲勞。以下就是具體的眩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護理方法:

  要進行飲食調養

  眩暈症病人的飲食應以富有營養和新鮮清淡為原則。要多食蛋類、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類、辣椒等。營養豐厚的食物,可補充身體之虛,使氣血旺盛,腦髓充實。對因貧血、白細胞減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暈症,尤應以營養調理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會使眩暈加重。因此,患高血壓病的人應當慎用肥甘辛辣之物。在眩暈症的急性發作期,應適當控制水和鹽的攝入量。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減輕內耳迷路和前庭神經神經核的水腫,從而使眩暈症狀緩解或減輕發作。

  要進行精神調養

  眩暈症病人的精神調養也是不容忽視的。憂鬱惱怒等精神刺激可致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而誘發眩暈。因此,眩暈病人應胸懷寬廣,精神樂觀,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這對預防眩暈症發作和減輕發作次數十分重要。

  要注意休息起居

  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為眩暈症的誘發因素之一。不論眩暈發作時或發作後都應注意休息。在眩暈症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如椎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站立時症狀會加重,臥床時症狀可減輕。臥床休息還能防止因暈倒而造成的身體傷害。眩暈症病人保證充足的睡眠甚為重要。在充足睡眠後,其症狀可減輕或消失。臨床統計顯示,失眠引起的眩暈患者比率約為65%,對於該類型的患者群體,在醫學上面,採用純中藥製劑養心益腦寧神 劑西藥谷維素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取得較為顯著理想的療效。

 任何症狀只要安心調養都會有所改善,身體是我們自己的,自己必須熱愛它,呵護好它。有眩暈症的患者可以嚴格執行上述操作,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擁有健康好身體。


耳鼻喉洪醫生


從中醫角度看,氣血虛弱、肝陽上亢、外感六淫,內傷氣血臟腑,皆可導致眩暈,包括“真眩暈”和常見的頭暈眼花。以風火、溼痰、正虛者居多。外感眩暈有風眩、風熱眩暈、風寒眩暈、燥火眩暈、暑溼眩暈、中暑眩暈等。內傷眩暈有氣虛、血虛、失血、陽虛、腎虛、氣鬱、肝陽、肝火、溼痰、痰火、痰飲、停飲、風痰等。分述如下:

真眩暈:多見於內耳病變。症見眩暈突然發作,自覺自身或景物旋轉,站立不穩,並伴嘔惡。治宜和中化痰,隨症選用二陳湯(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澤瀉湯(《金匱要略》:澤瀉5、白朮2)加減。

風眩,又稱風頭眩,由於體虛,風邪入腦所致。症見頭暈眼花,嘔逆,甚則厥逆,發作無常,伴有肢體疼痛。治宜扶正祛風。隨症選用川芎散(《丹溪心法附餘》:山藥、甘菊花、人參、茯苓、川芎、山茱萸肉)、獨活散(《外臺秘要》:獨活、白朮、防風、細辛、人參、乾薑、蜀天雄、桂心、栝蔞)等方。

風邪眩暈,由外感風邪所致。症見頭痛,骨節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治宜解表祛風為主,方用羌活防風湯(《病因脈治》:羌活、獨活、柴胡、前胡、防風、荊芥、甘草、川芎)加減。

風熱眩暈:因風熱上壅所致。症見頭目昏眩,甚至旋暈欲倒,胸中不舒,嘔吐等。治宜祛風清熱為主。隨症選用羌活湯(《蘭室秘藏》:炙甘草、澤瀉、酒洗栝蔞根、白茯苓、黃柏、柴胡、防風、黃芩、酒黃連、羌活)、防風通聖散(《宣明論》:防風、荊芥、麻黃、連翹、薄荷、川芎、當歸、炒白芍、白朮、黑山梔、大黃(酒蒸)、芒消、石膏、黃芩、桔梗、甘草、滑石)等。

寒邪眩暈:外感寒邪所致。症見身熱無汗,惡寒拘緊,頭痛身痛,時時眩冒(自覺頭昏重眼前發黑欲倒)。治宜解表散寒為主,方用羌活敗毒湯(《病因脈治》:羌活、防風、廣皮、甘草)加減。

燥火眩暈:外感燥熱之邪所致。症見身熱煩躁,口渴引飲,夜臥不寧,頭眩眼黑,小便赤澀,脈躁疾。治宜清火潤燥,隨症選用柴胡清肝飲(《病因脈治》:柴胡、青皮、枳殼、梔子、木通、鉤藤、蘇梗、黃芩、知母、甘草)、竹葉石膏湯(《傷寒論》:竹葉、石膏、半夏、麥冬、人參、炙甘草、粳米)等。

暑溼眩暈:暑季外感溼邪所致。有溼熱眩暈和寒溼眩暈之分。溼熱眩暈,症見頭昏目眩,身熱自汗,面垢背寒,煩渴引飲,脈虛數。治宜清暑化溼。隨症選用人參白虎湯、黃連香薷飲等。寒溼眩暈,症見頭暈,惡寒,身重痛,轉側不利,脈虛緩。治宜化溼散寒,方用羌活勝溼湯合術附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勝溼湯:羌活、獨活、炙甘草、藁本、川芎、防風、蔓荊子。《類證活人書》術附湯:白朮、炮附子、炙甘草),或藿香正氣湯(《局方》:藿香、蘇葉、大腹皮、茯苓、白朮、陳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白芷、炙甘草)。

中暑眩暈:又名冒暑眩暈、感暑眩暈,因中暑邪所致。症見眩暈欲僕,身熱,口渴,煩躁,甚則昏不知人,脈虛。治宜解暑化溼。隨症選用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孩兒參、黃連、石斛、竹葉、麥冬、荷梗、甘草、知母、粳米、西瓜翠衣)、黃連香薷飲(《醫方集解》:香薷、厚朴、扁豆、黃連)等。

氣虛眩暈:症見頭暈眼花、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脈虛,遇勞則發。用四君子、補中益氣等。

血虛眩暈:多由失血、熱傷營血、心火熾盛或心脾氣虛引起。眩暈而見五心煩熱,不寐,盜汗,形體消瘦,舌紅脈細者屬陰虛。若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心悸,納少者屬心脾兩虛。治宜滋陰養血或益氣生血。隨症選用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黃芪、當歸)、知柏四物湯(《症因脈治》:當歸川芎知母黃柏白芍藥熟地黃)、歸脾湯(《濟生方》:白朮、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等方。

陽虛眩暈:因陽氣不足,清陽不能升達頭部所致。症見頭暈頭痛,惡寒,耳鳴耳聾,或眩暈欲倒,氣短自汗,手足冷,脈沉細;或晨起頭暈,片時自定。治宜溫陽補氣。隨症選用三五七散(《世醫得效方》:人參、附子、細辛、甘草、乾薑、山茱萸、防風、山藥)、參附湯(《婦人良方》:人參、熟附子、生薑、大棗)、正元飲(《丹溪心法》:紅豆、人參、肉桂、附子、川芎、山藥、烏藥、幹葛、川烏、乾薑、白朮、甘草、茯苓、陳皮、黃芪)下黑錫丹。

腎虛眩暈:因腎精不足,不能上充腦髓所致。症見頭暈,耳鳴,神疲,健忘,腰膝痠軟。畏寒肢冷者屬腎陽虛,治宜補腎溫陽,隨症選用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心煩內熱者屬腎陰虛,隨症選用左歸丸、知柏地黃丸等。本證可見於西醫所謂神經衰弱、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

氣鬱眩暈:多因七情鬱結,氣鬱生痰所致。症見精神抑鬱,心悸怔忡,面部時時發熱,眉稜骨痛。治宜安神化痰。可隨症用“十四友丸”(《證治要訣》:熟地、酸棗仁、茯苓、茯神、阿膠、蛤粉、遠志、人參、當歸、肉桂、柏子仁、紫石英、黃芪、辰砂、龍齒),或茯神湯(《奇效良方》:茯神、獨活、黃芪、遠志、防風、生薑、甘草、人參、當歸、牡蠣、白朮、蓯蓉、附子)、玉壺丸(《世醫得效方》:人參、麥冬、山藥、前胡、熟地、枳殼、遠志、茯苓、茯神、半夏、黃芪、甘草)等方。

肝陽眩暈:多因情志不舒,肝陰暗耗,肝陽上僭所致。症見頭暈頭痛,睡眠不寧,易怒,脈弦。治宜平肝潛陽為主,方用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益母草、山梔、黃芩、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加減。肝陰偏虛者,心煩少寐,舌紅少苔,治宜滋養肝腎之陰,方用二至丸、杞菊地黃丸。本證可見於西醫之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

肝火眩暈:由腎水虧少,肝膽相火上炎所致。症見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舌紅,脈弦數。偏火旺者,用龍膽瀉肝,偏陰虛者,用知柏地黃。

溼痰眩暈:因痰溼壅遏所致。症見頭目昏重,胸悶,嘔惡,體多肥胖,舌苔白膩,脈濡。治宜燥溼化痰。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合二陳湯加減。偏於氣虛者,宜六君子湯。

痰火眩暈:因痰濁挾火,上蒙清陽所致。症見眩暈,頭目脹重,心煩而悸,噁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黃膩,脈弦滑。治宜化痰降火,隨症選用清上丸(《赤水玄珠》:石菖蒲、酸棗仁、膽南星、茯苓、黃連、半夏、神曲、橘紅、殭蠶、青黛、木香、柴胡、竹瀝)、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黃連、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竹茹、枳實)等。

痰飲眩暈:因脾虛痰飲內停,上蒙清竅所致。症見眩暈頭重,胸悶嘔吐,痰多氣促。治宜健脾化飲為主,隨症選用苓桂術甘湯、指迷茯苓丸(《醫門法律》:半夏、茯苓、枳殼、風化硝,以薑汁糊丸)、二陳湯等。

停飲眩暈:多飲中陽不運,水飲內停所致。症見頭目眩冒,怔忡心悸或臍下悸,嘔吐涎沫。治宜通陽化飲,隨症選用苓桂術甘湯、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等。

風痰眩暈:因風痰壅閉所致。症見頭暈頭痛,兩目昏花,肩背拘急,身重多睡,胸悶心悸,嘔吐痰涎。治宜祛風化痰,隨症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丸、白附子丸(《丹溪心法》:全蠍、白附子、南星、半夏、旋復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紅、殭蠶、乾薑)等。

上述種種,同中有異,診斷似是不易。實際上,只要從脈象、舌象入手,重點辨別虛實,氣、血、痰,風、火、溼、燥、寒,便不難做到同中求異,準確辨證,恰當用藥。


咩滴兒工匠


根據描述,很可能是頸椎病的椎動脈型,需按照頸椎病的方法治療。頸椎病會引起頭暈、眼花、嚴重的會出現昏倒,尤其是忽然起立的時候。

頸椎病,平常儘可能的不要低頭太久,適當活動頸部,做頸部保健操,不睡高枕頭,電視、手機、電腦能不用盡量不用,看車不要開太久,頸部長時間的處於一個狀態就會僵硬,就會加重頸椎病。


開卷有醫小常識


眩暈症有多種,一般的眩暈服強力定眩片,丹參滴丸兩小時之後就可以消除。頸椎一般是頭暈頭昏但不眩,按摩頸部壓痛點和頭部百會穴,四神聰穴,太陽穴半小時之內可消除。唯獨美尼爾氏綜合症眩暈症狀很重,患者會感到天旋地轉,騰雲駕霧,心慌啞吐,把吃的食物吐完之後症狀才能輕鬆一些。美尼爾氏綜合症是內耳迷路有積水,當人睡覺頭偏向一側內耳積水失去平衡,患者就會眩暈,當頭改變姿勢眩暈即止。患者耳鳴嚴重,常伴有流水聲或轟嗚聲,耳部有蟻行感。治此病要祛痰瀉水定風方可根治,現給患者提供一特效處方:天麻10克,雙鉤滕30克,澤瀉30克,生石決明3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甘草5克。水三碗先放石決明煎至水兩碗時放其餘藥,雙鉤滕除外,待水煎至一碗時放入雙鉤滕煎兩分鐘即可取汁,一日煎兩次服用。三副藥後症狀可減輕,一直服到症狀完全消除為止。有人症狀非常嚴重,並伴有高血壓,一共服了八十副藥斷根,十幾年來再沒有犯。還有一種耳結性暈厥,當人仰頭或偏轉,耳結壓迫耳內動脈大腦供血不足,人立馬倒地最容易發生意外危險,這種需簡單手術將耳結剝離後將耳結耳出就可以,不會有後遺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