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難,華人男女親訴賺錢難,打2份工也難餬口

移民生活難,華人男女親訴賺錢難,打2份工也難餬口

許多華人新移民落腳後,常常會選擇入門門檻較低的職業,如從事傳統的餐廳和按摩等服務行業,或成為新科技帶動下的共享車司機和電商等,其中大部分都為使用1099表格進行報稅的獨立工。

然而,越來越多新移民發現,獨立工的收入不理想,但轉成享受所有福利的僱員卻並非易事情。

陳先生來到洛杉磯東區定居還不到1年,他在來美后才發現除了英文能力,許多職業需要美國認證的相關證書。左思右想下他成為了一名Uber司機,希望賺取生活費的同時,有更多時間自由掌握。

不過,陳先生髮現當Uber司機可能還不如去快餐店打工的時薪高。

陳先生說:“在東面華人住的地方很難接到單子。通常打開叫車軟件後會看到周圍都是Uber司機,而且短途也沒什麼錢賺,現在油費是特別貴。我昨天開了超過8小時,也接了10多個單子,結果收入才不到80元,這裡油都燒了快30元了,還不算車輛一年的損耗保養。這樣算下來我一個小時才賺了4、5元,現在最低工資聽說都有10元了吧?還不如去麥當勞打工賺的多。”

為了提高收入,一些華人共享車司機選擇去洛杉磯西區如好萊塢和聖塔莫尼卡這樣遊客較多的城市,不過卻容易遇到更為嚴格的交通規管和奇怪的客人。周先生自認是開車多年的老司機,不過他仍覺得疲於應付各種狀況:“那些城市路況複雜,巡邏開罰單的警察非常多,應付起來很吃力。

還有那些乘客,有些需要兒童座椅,有些是看你英文不好就投訴無法溝通。最怕的還是遇到醉酒的客人,有一次對方突然用手掰我的頭拿手機照相,實在是嚇了我一跳,幸虧沒出事情。”

周先生總結說,當共享車司機賺錢真的不多,一天當中很多時段接不到單,只有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遲才能有點優勢。周先生希望能找到一個更好的職業,但英文能力還是他找到固定職業的最大障礙。

勞女士則是把共享車司機作為兼職看待。她有一份時薪相對不錯的工作,但由於老闆希望省錢,因此只給她安排的工時較短以便發兼職工的薪水,因此一份工作無法負擔她供車租房的日常開銷。在完成今年報稅後,勞女士算了一下賬,發現當共享車司機不知道是虧還是賺。

因為除去了罰單、小意外修理費,勞女士還要補交幾千美元的稅,手上沒有什麼存款的她只能無奈地選擇向聯邦政府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交稅。

移民到加州也將近5年,勞女士很希望自己能擺脫一直是沒有保障的兼職工和獨立工的狀態,找到一份穩定、收入好、拿W2表格的全職工作。

她也曾經去短期專科院校進修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但是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金錢考取更有含金量的資格證。

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都是如同勞女士這樣華人新移民所缺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