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來襲,華爾街表現「脫俗」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來襲,華爾街表現“脫俗”

華爾街是美國重要的金融聚集地區,在全球經濟位置之中舉足輕重,在這裡駐紮著眾多跨國金融企業,併為部分國家提供金融諮詢服務,客戶遍及世界。作為全球最好的金融投資機構聚集地,華爾街在金融風暴中的表現,可謂差強人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下,華爾街主要投行成功躲過了風暴襲擊沒有倒閉,而她給卻客戶留下了一個坑。

在2007年2月,華爾街投行之一的高盛集團本應該給美國大型對沖基金,提供一種做空美國金融的機制,卻給客戶提供了一個錯誤投資方案。該方案影響之下客戶在金融危機之中受到損失,不到一年時間,本可以大掙一筆的保爾森公司因為高盛的錯誤損失了10億美金。

2008年金融危機,起源於2006年房地產抵押問題,到2007年出現次貸危機苗頭,2008年徹底演變為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從2008年,一直刮到2009年,之後的數年裡全球經濟受此影響,並在之後連鎖反應引發歐洲債務危機。

華爾街投行家們,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給客戶製造了一個陷阱,包括巴菲特在內客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損失不小。2008年金融危機,Fannie Mae(房利美)Freddie Mac(房地美)、Ginnie Mae(吉利美)等在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下問題暴露,海外客戶因此而無法挽回本金。在此之前,華爾街投行對客戶並沒有給於正確提示和意見,而是使用複雜金融交易工具,掩蓋了美國金融系統存在的問題,並利用做空機制從中佈局獲利。

當金融危機發生之後,華爾街面臨資金流通危機。許多客戶開始不相信華爾街,另外,股票一路下行,也是華爾街股票市場的投資者被套,無力向實體企業提供充足資金。金融危機之下,很快華爾街問題,向實體經濟危機蔓延,波及全球經濟形成了風暴,本該自己受傷的金融危機,卻成了華爾街的商機。

在實體企業需要資金之時,美國華爾街並沒有發揮融資機制,向實體經濟提供充足資金,而是給美聯儲要了850億美元資金,提供給華爾街有關金融機構,幫助其度過困難。顯然,2008年最需要解決實體企業的錢問題,他們沒有被華爾街投資家們拯救,關鍵時刻還被斷了糧,引發紐約股票大跌。

另外,2008年金融危機,華爾街本可以避免或者遏制這樣的行為,至少可以減少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損失,使客戶逃過一劫,現實是華爾街部分公司悶聲發財撿漏。

在金融風暴發生前夕,高盛已經發現了苗頭,在利益趨勢之下,偷偷做空美國,為客戶提供了相反意見。高盛銀行憑藉自己準確判斷和佈局,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中,僅在亞洲地區就掙走了數百億。而在美國的對外公告中稱,通過調查發現在2008年到2013年期間,高盛外匯交易員頻繁在聊天室之中,向其他銀行交易員透露客戶信息,從中謀取私利。這些不合乎道德的神操作,使高盛等華爾街結構迅速走出了金融危機,並從中大掙一筆。

儘管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風暴已經過去,但給人們留下了太多值得反思的東西。華爾街金融機構在經濟之中,未必可以在企業最需要錢的時候提供實際幫助,反而可能成為與實體企業爭奪食物的狼。

高盛為代表的華爾街金融投資機構,不僅可以做多市場,同時,還可以做空市場。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了經濟風險,華爾街是否有義務,不去做空某個地區?作為商業投資銀行,多頭是掙錢方式,空頭也是掙錢方式,很難管束華爾街在經濟出現危機之時,不做“臨門踩佛腳”的事。

在金融危機之中,華爾街五大銀行成功躲避雷區,並利用美國救助金融機構的資金,緩解資金壓力,不久之後滿血復活,並且業績也表現不俗,但他們卻讓客戶和世界經濟陷入危機之中,這樣的問題為後來“佔領華爾街”埋下伏筆。

如果不是華爾街複雜衍生品,給客戶提供錯誤投資意見,如果在發現美國經濟出現風險時,幫助美國挽救經濟,也許2008年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損失會少一些。現實卻是,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們發現了經濟危機,只是這個時候他們在想如何利用危機,去掙去“脫俗”的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